桥梁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49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桥梁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降噪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降噪结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屏障,对噪声的传播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降噪结构是噪声控制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控制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环境噪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桥梁降噪结构是设置在桥梁两侧,隔离车辆在桥梁上产生的噪声,比如在城市交通中,在居民区附近的高架桥两侧设置降噪结构,避免居民受到车辆和桥面产生的噪声的骚扰。但是目前一些降噪结构一般包括背板、面板和超细玻璃棉,超细玻璃棉填充在背板和面板形成的空间中,超细玻璃棉易碎断、易飞扬,散落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环境污染小、吸声效果好的桥梁降噪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桥梁降噪结构,其不产生粉尘,环保性好,并且吸声效果好。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桥梁降噪结构,包括:

背板,其为长方形状,所述背板的一对平行的边均延伸出一第一延伸板,所述背板的另一对平行的边均延伸出一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均与所述背板表面垂直;

多个第一消音筒和多个第二消音筒,其均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和所述第二消音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延伸板相对的面固定,所述第一消音筒和所述第二消音筒的轴线与所述背板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消音筒与所述第二消音筒彼此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筒壁厚为0.5-1毫米,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1-5%,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筒壁厚为0.5-0.8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直径为所述第一消音筒直径的1.1-1.3倍;

多个第三消音筒和多个第四消音筒,其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四消音筒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三消音筒内部,所述第三消音筒和所述第四消音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延伸板相对的面固定,多个第三消音筒的轴线与所述背板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三消音筒的筒壁厚为0.5-1毫米,所述第三消音筒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四消音筒的筒壁厚为0.4-0.7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三消音筒的半径比所述第四消音筒半径大8-20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还包括:

面板,其为其为长方形状,所述面板的四个边分别与两个第一延伸板远离背板的边和两个第二延伸板的远离背板的边固定,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多个鱼鳞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和所述第二消音筒的两端均与一第一弹性柱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弹性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表面固定;

所述第三消音筒和所述第四消音筒的两端均与一第二弹性柱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弹性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板表面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所述第二消音筒和所述第三消音筒的筒壁的筒壁上孔的孔径为0.3-0.8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的筒壁上孔的孔径为0.3-0.6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柱和所述第二弹性柱的材质为柔性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直径为50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直径为60毫米,所述第三消音筒的直径为80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的直径为60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消音筒的轴线的间距为80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背板、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面板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使用多孔吸声原理吸收噪声的声屏障,摒弃了超细玻璃棉,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并具有优良的隔音效果。

2、本实用新型利用圆筒状的消音筒实现多孔吸声,比相同面积的平面消音板的消音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降噪结构,包括:

背板1,其为长方形状,所述背板1的一对平行的边均延伸出一第一延伸板,所述背板1的另一对平行的边均延伸出一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均与所述背板1表面垂直;

多个第一消音筒3和多个第二消音筒4,其均为两端封闭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3和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延伸板相对的面固定,所述第一消音筒3和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轴线与所述背板1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消音筒3与所述第二消音筒4彼此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消音筒3的筒壁厚为0.5-1毫米,所述第一消音筒3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1-5%,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筒壁厚为0.5-0.8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直径为所述第一消音筒3直径的1.1-1.3倍;

多个第三消音筒5和多个第四消音筒6,其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四消音筒6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三消音筒5内部,所述第三消音筒5和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延伸板相对的面固定,多个第三消音筒5的轴线与所述背板1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筒壁厚为0.5-1毫米,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筒壁厚为0.4-0.7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筒壁上的穿孔率为3-5%,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半径比所述第四消音筒6半径大8-20毫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背板1的四个边均垂直于背板1垂直向外延伸,优选地,背板1、一对第一延伸板、一对第二延伸板组成缺一面的长方体,第一消音筒3、第二消音筒4、第三消音筒5和第三消音筒5均设置在该长方体中,受到长方体的五个面的遮蔽,避免受到风吹雨打而损坏。第一消音筒3和第二消音筒4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与背板1平行,第三消音筒5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也与背板1平行,并且第一消音筒3的轴线与第三消音筒5的轴线垂直,即本实用新型构成了两组消音结构,并且该两组消音结构相互垂直(如图1和图2所示),相比于等面积的平面消音板(相当于将各消音筒均展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效果明显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噪声在本实用新型中经历了更多的反射次数。而且,本实用新型未采用超细玻璃棉,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良好地环保性,并且由于未填充超细玻璃棉等填充物,本实用新型受到潮湿、高温的影响很小。这里,第一消音筒3、第二消音筒4、第三消音筒5和第四消音筒6上微孔的孔径和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微穿孔板的设置方式相同,空气层的设置也与现有技术相同。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还包括:

面板2,其为其为长方形状,所述面板2的四个边分别与两个第一延伸板远离背板1的边和两个第二延伸板的远离背板1的边固定,所述面板2上开设有多个鱼鳞孔。面板2面向噪声源,面板2与背板1、一对第一延伸板和一对第二延伸板组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鱼鳞孔未噪声进入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路,而鱼鳞孔又可以防止雨水、杂质进入本实用新型内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3和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两端均与一第一弹性柱8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弹性柱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表面固定;

所述第三消音筒5和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两端均与一第二弹性柱7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弹性柱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板表面固定。这里,第一弹性柱8和第二弹性柱7可以保护消音筒,又可以提高振动效果,提高消音能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3、所述第二消音筒4和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筒壁的筒壁上孔的孔径为0.3-0.8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筒壁上孔的孔径为0.3-0.6毫米。这里提供了消音筒上孔的孔径的优选值,在该优选值下,本实用新型的消音效果最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弹性柱8和所述第二弹性柱7的材质为柔性橡胶。这里,提供了弹性柱的优选材质,本实用新型使用柔性橡胶时,消音效果最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第一消音筒3的直径为50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直径为60毫米,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直径为80毫米,所述第四消音筒6的直径为60毫米,所述第二消音筒4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消音筒5的轴线的间距为80毫米。这里,提供了各消音筒的优选直径和优选间距,在这些优选值下,本实用新型的消音效果最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桥梁降噪结构,所述背板1、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面板2的材质均为玻璃钢。这里,提供了背板1、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面板2的优选材质,玻璃钢材质相比于合金材质更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