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3494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实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一些人口密集、或者城市中心修建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市民游玩,尤其是在晚上或者早上市民喜欢公园或者广场上修建的红石子路上散步,但是现在有一些市民为了自己方便经常骑电瓶车或者骑自行车有时甚至开车进入红石子路,给在红石子路上散步的市民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解决此麻烦在一些上路路口管理单位放置了一些石球,以此防止车辆进入红石子路,但是在一些路比较宽的地方需要放置许多防撞石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防撞石球在放置与搬离过程中十分的麻烦给管理人员造成了经济加体力的支出;因此开发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材料、节省成本的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路口阻挡装置的不足,尽最大可能解决公园管理人员在解决公园、广场市民游玩的地方闯入电瓶车甚至是汽车遇到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材料、节省成本的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装置本体,阻挡装置本体下端设置有路面,路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阻挡装置本体左端部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内嵌入有轴承,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右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右端侧壁上设置有方形槽,方形槽内嵌入有拉伸板,拉伸板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拉伸板右端部上壁上设置有方形孔,方形孔内设置有卡箍,所述的阻挡装置本体右端部设置有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底端设置有底板,底板下端设置有滑块,滑块嵌入滑槽内,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所述的定位孔的个数为5-8个且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为0.3m-0.5m之间。

所述的挡板通过螺栓插入其上面的通孔并插入定位孔与拉伸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拉伸板与挡板右侧壁上的方形槽配合且拉伸板可通过拉伸式实现拉伸板长度的缩短与加长。

所述的底板下端的滑块嵌入滑槽内且可实现在滑槽来回滑动。

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拉伸板通过将卡箍插入方形孔内并与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之间的支撑柱配合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柱分别与第三立柱、第四立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挡板右端侧壁上设置方形槽,拉伸板嵌入方形槽内,支撑板通过螺栓与拉伸板固定连接,拉伸板两侧壁凹槽内设置有定位孔,当路口需要阻挡时可将挡板放平,将拉伸板拉出并通过螺栓插入挡板与拉伸板上的定位孔内固定实现阻挡作用。

2、通过在拉伸板右端部设置方形槽,在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之间设置支撑柱,通过将卡箍插入方形孔内并与支撑柱配合从而实现拉伸板右端部的固定。

3、通过在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底端设置底板,底板下端设置滑块,滑块嵌入在滑槽内,滑块可在滑槽内实现左右滑动,从而带动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左右滑动,当拉伸板右端部与支撑柱固定在一起且拉伸板需要左右滑动时,拉伸板可带动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一起滑动实现阻挡作用;总的来讲,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材料、节省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0、阻挡装置本体 1、路面 10、滑槽 2、第一立柱 20、第二立柱 201、轴承 21、第三立柱 22、第四立柱 23、底板 230、滑块 24、转轴 3、挡板 30、方形槽 31、螺栓 4、拉伸板 40、定位孔 41、方形孔 42、卡箍 4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道路路口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装置本体0,阻挡装置本体0下端设置有路面1,路面1上设置有滑槽10,所述的阻挡装置本体0左端部设置有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20,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20内嵌入有轴承201,所述的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20之间设置有转轴24,转轴24右端设置有挡板3,所述的挡板3右端侧壁上设置有方形槽30,方形槽30内嵌入有拉伸板4,拉伸板4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3,凹槽43内设置有定位孔40,所述的拉伸板4右端部上壁上设置有方形孔41,方形孔41内设置有卡箍42,所述的阻挡装置本体0右端部设置有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底端设置有底板23,底板23下端设置有滑块230,滑块230嵌入滑槽10内,所述的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所述的定位孔40的个数为5-8个且定位孔40之间的间距为0.3m-0.5m之间;所述的挡板3通过螺栓31插入其上面的通孔并插入定位孔40与拉伸板4固定连接;所述的拉伸板4与挡板3右侧壁上的方形槽30配合且拉伸板4可通过拉伸式实现拉伸板4长度的缩短与加长,通过在挡板3右端侧壁上设置方形槽30,方形槽30内嵌入有拉伸板4,拉伸板4两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40,当路口需要阻挡时,可将拉伸板4拉出,将螺栓31插入挡板3内同时插入拉伸板4侧壁的定位孔40实现固定从而实现阻挡作用。

所述的底板23下端的滑块230嵌入滑槽10内且可实现在滑槽10来回滑动;所述的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与底板2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拉伸板4通过将卡箍42插入方形孔41内并与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之间的支撑柱配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柱分别与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之间设置支撑柱,将拉伸板4右端部与支撑柱通过卡箍42实现固定连接,同时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可在滑槽10内实现左右滑动,当拉伸板4需要伸长与缩短时,可同时带动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左右滑动从而实现阻挡作用。

完成上述安装后即可把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首先将阻挡装置本体0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1上,将底板23底端的滑块230嵌入在滑槽10内,当阻挡装置本体0需要阻挡车辆进入红石子路上时,首先将底板3放平,将拉伸板4从方形槽30内拉出,并通过卡箍42穿入方形孔41内与支撑柱配合实现固定,同时将螺栓31插入挡板3内并穿过定位孔40从而实现固定,当阻挡装置本体0过短或者过长时,将螺栓31松开,将拉伸板4收入方形槽30内,由于拉伸板4与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之间的支撑柱固定在一起,拉伸板4同时带动第三立柱21、第四立柱22左右滑动从而实现阻挡装置本体0的阻挡作用;总的来讲,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材料、节省成本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