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间亮灯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3791发布日期:2021-03-23 11: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夜间亮灯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预约泊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间亮灯的车位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预约泊车系统预约车位并泊车。预约车位在没有接收预约时,一般需要车位锁锁定车位,以防止未经预约占用车位。然而,车位锁突出地面,在夜间光线较暗时,行人很容易撞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夜间亮灯的车位锁。其能够在光线暗时提醒行人避免行人撞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夜间亮灯的车位锁,装设于用户通过云服务器预约泊车的车位上,其包括:底座,其包括固接于车位地面的座体和盖设于座体上的壳体,两者围合而成容纳腔;电机,其设置于底座内;锁架,其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并伸出底座,其受电机驱动沿水平转动轴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锁架抬起以阻挡车辆驶入车位,在所述第二位置,锁架落下以允许车辆驶入或驶离车位;到位检测模块,其设置于底座内,在锁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发送第一信号,在锁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发送第二信号;感光模块,其用于检测外界光强度,并发送光强信号;灯光模块,其用于向外界发出灯光;无线连接模块,其设置于底座内,用于建立控制模块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无线信号连接;和控制模块,其设置于底座内,并与所述电机、到位检测模块、感光模块、灯光模块和无线连接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开始接收光强信号,并在外界光强低于光强阈值时控制灯光模块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外界光强高于或等于光强阈值,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泊车指令,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并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车辆驶离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泊车指令后控制电机驱动锁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并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车辆停泊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底座内的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正转、反转或停转。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其型号为nan102l2an。第一芯片的第四十一管脚和第四十二管脚分别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连接电源;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二芯片,其型号为rz7899;第二芯片的第八管脚和第一管脚分别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一芯片的第二十管脚和第十九管脚;第二芯片的第七管脚和第二管脚接电源;第二芯片的第六管脚和第三管脚分别接电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芯片的第五管脚和第四管脚均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五管脚,并通过第七电阻接地;第二芯片的第五管脚还通过第一二极管接第二芯片的第六管脚;第二芯片的第四管脚还通过第二二极管接第二芯片的第三管脚;所述到位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在锁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发送第一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在锁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发送第二信号;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管脚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一管脚均接第一芯片的第四十六管脚;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二管脚、第三管脚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管脚、第三管脚均接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四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九管脚,并通过第十八电阻接电源;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四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四十管脚,并通过第十九电阻接电源;所述感光模块包括感光器,所述感光器采用光敏电阻,其型号为mj5528;光敏电阻一端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第十一电阻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六管脚,并通过第十二电阻接地;所述灯光模块包括灯,所述灯的第一端接电源;第一芯片的第十八管脚经第一电阻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三电阻接第二二极管的基极,灯的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的发射极,并经第四电阻接第二二极管的基极,第二二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无线连接模块包括第八芯片,其型号为m5311;第一芯片的第十二管脚连接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八芯片的第二十管脚经并联的第十电容和第四十五电阻连接第十三极管的基极,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八芯片的第十管脚,并经第四十六电阻连接第八芯片的第二十管脚;第一芯片的第十三管脚连接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并经第四十三电阻连接第八芯片的第二十管脚,第八芯片的第二十管脚经并联的第九电容和第四十四电阻连接第九三极管的基极,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八芯片的第九管脚;第八芯片的第三十一管脚、第三十二管脚接电源;第八芯片的第二十二管脚、第二十三管脚、第二十四管脚、第二十五管脚、第二十六管脚、第二十八管脚、第二十九管脚和第三十管脚均接地;第八芯片的的第二十七管脚接天线;第八芯片的第二十一管脚经第五十七电阻接第十五三极的基极,第十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五十八电阻接电源;第八芯片的第十二管脚至第十五管脚接sim卡;第一芯片的第十四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的第十九管脚;第一芯片的第十五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的第十八管脚;第一芯片的第十六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的第十七管脚;第八芯片的第十六管脚经第四十九电阻接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一三极管的的集电极经第四十七电阻接电源。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控制模块还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开始接收感光模块发送的光强信号,如外界光强低于光强阈值,即控制灯光模块开启。由此,能够在夜晚时提示行人,避免行人撞上车位锁。

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外界光强高于或等于光强阈值,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由此,实现了白天自动关闭灯光提示的功能。

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泊车指令,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由此,能够在锁架落下后自动关闭提示灯光,以更好地节省电力。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由此实现了锁架抬起至预定位置后自动停止。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车辆驶离信息,以便云服务器结束计费。由此,实现了驶离车位自动结束计费的功能。

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泊车指令后,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正转,驱动锁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由此,实现了用户对夜间亮灯的车位锁的远程控制。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由此,实现了锁架落下至预定位置后自动停止。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车辆停泊信息,以便云服务器开始计费。由此,实现了泊车自动计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的预约泊车系统;

图2为实施例中的夜间亮灯的车位锁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夜间亮灯的车位锁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预约泊车系统100;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云服务器20;用户终端30;底座1;锁架2;上杆3;灯4;感光器5;感温器6;光电距离传感器7;喇叭8;导体9。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预约泊车系统10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预约泊车系统包括若干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云服务器20和若干用户终端30。其中,每一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和每一用户终端30均与云服务器20通过互联网建立信号连接关系。具体而言,用户终端30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云服务器20下达指令,诸如预约指令、泊车指令等等;云服务器20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信息,诸如预约成功信息、计费信息等等;云服务器20可以向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发送指令,诸如泊车指令等等;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可以向云服务器20发送信息,诸如车辆驶离车位信息等等。因此,通过该预约泊车系统100,用户可预约车位,并将车辆停泊于预约的车位,并在车辆驶离预约的车位后由云服务器20计费。

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该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属于上述预约泊车系统100的一部分,且装设于用户可通过云服务器20预约和泊车的车位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包括底座1、电机、锁架2、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到位检测模块、感光模块、感温模块、地磁感应模块、距离感应模块、溢水感应模块、灯光模块、发声模块和无线连接模块。

其中,

底座1固接于车位的地面上。底座1包括座体和壳体。座体与地面固接,壳体密封地盖设于座体上,并与座体围合而成一容纳腔。

电机设置于底座1内,其由电机驱动模块驱动,并受控于控制模块。

锁架2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伸出底座1的侧壁。锁架2设有大致水平的上杆3。锁架2受电机驱动沿水平转动轴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上,锁架2抬起以阻挡车辆驶入车位,此时上杆3远离地面。在第二位置,锁架2落下以允许车辆驶入或驶离车位,此时上杆3靠近地面。锁架2特别是上杆3是中空的,在上杆3内可以装设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穿设于锁架2中空部分的导线与底座内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控制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并与电机、电机驱动模块、到位检测模块、感光模块、感温模块、灯光模块、发声模块、地磁感应模块、距离感应模块、溢水感应模块和无线连接模块电连接。如图3所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1,其型号为nan102l2an。第一芯片u1的41管脚和42管脚分别通过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连接3.3v电源。

电机驱动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驱动电机正转、反转或停转。如图3所示,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二芯片u2,其型号为rz7899。第二芯片u2的8管脚和1管脚分别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芯片u1的20管脚和19管脚,以分别接收控制模块对电机的控制指令。第二芯片u2的7管脚和2管脚接电源。第二芯片u2的6管脚和3管脚分别接电机j2的1端和2端,以驱动电机j2。第二芯片u2的5管脚和4管脚均接第一芯片u1的35管脚,并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第二芯片u2的5管脚还通过第一二极管d1接第二芯片u2的6管脚;第二芯片u2的4管脚还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接第二芯片u2的3管脚。通过上述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电机正转、反转或停转。

到位检测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其在锁架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一信号,在锁架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二信号。本实施例中,到位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u3和第二光电传感器u4。其中,第一光电传感器u3用于检测锁架2是否转动至第一位置,并在锁架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发送第一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u4用于检测锁架2是否转动至第二位置,并在锁架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发送第二信号。第一光电传感器u3和第二光电传感器u4与锁架2之间的装设位置关系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第一光电传感器u3的1管脚和第二光电传感器u4的1管脚均接第一芯片u1的46管脚;第一光电传感器u3的2、3管脚和第二光电传感器u4的2、3管脚均接地;第一光电传感器u3的4管脚连接第一芯片u1的39管脚,并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电源,以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一信号;第二光电传感器u4的4管脚连接第一芯片u1的40管脚,并通过第十九电阻r19接电源,以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二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到位检测模块也可以采用霍尔传感器,其作用和效果与本实施例中的光电传感器相同。

感光模块用于检测外界光强度,其包括感光器5,感光器5设置于上杆3内,并通过上杆3上的通孔向外,以感知外界光强度,并向控制模块发送光强信号。如图3所示,感光器5采用20k光敏电阻ds1,其型号为mj5528。光敏电阻ds1一端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第一芯片u1的36管脚,并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地。

感温模块用于检测外界的温度,其包括感温器6,感温器6设置于上杆3内,并通过上杆3上的通孔向外,以感知外界的温度,并向控制模块发送温度信号。本实施例中,当锁架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感温器6向上以正对车辆底盘。如图3所示,感温器6采用50k热敏电阻rs1,其型号为3950。热敏电阻rs1一端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接第一芯片u1的37管脚,并通过第十七电阻r17接地。

地磁感应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用于检测车位的地磁变化,并在车辆驶离车位时发送第三信号;如图3所示,地磁感应模块包括地磁感应器u7,其型号为tca305g。地磁感应器u7的1管脚接电源;地磁感应器u7的2管脚经第三十六电阻r36接其4管脚;地磁感应器u7的3管脚经并联的第三电感l3和第八电容c8接其7管脚;地磁感应器u7的7管脚经第七电容c7接其5管脚;地磁感应器u7的8管脚接地;地磁感应器u7的5管脚经第三十七电阻r37接地,并经第三十八电阻r38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第一芯片u1的4管脚并经第三十九电阻r39接电源,以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三信号。

距离感应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并设有红外距离传感器7,红外距离传感器7通过底座1上部的通孔朝向底座1的上方。红外距离传感器7用于检测底座1上方的遮挡物与底座1间的距离,并向控制模块发送距离信号。本实施例中,红外距离传感器7包括红外发射器j3和红外接收器u5。如图3所示,红外发射器j3型号为ir204,其设有至少一个红外发射端,并受控于控制模块发射红外光。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j3设有三个红外发射端,分别是2端、3端和4端,红外发射器j3的1端接电源。第一芯片u1的24管脚、23管脚和22管脚分别通过第十电阻r10、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和第六十一电阻r61接j3的2端、3端和4端。如图3所示,红外接收器u5型号为irm-56384。红外接收器u5的1管脚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第一芯片u1的37管脚,以发送距离信号,并经第十四电阻r14接电源;红外接收器u5的2管脚接地;红外接收器u5的3管脚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

溢水感应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其包括电容检测器u6和分别与电容检测器u6电连接的若干导体9,本实施例中包含十一个导体9。各导体9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并沿上下方向间隔地贴附于壳体内表面上。电容检测器u6接收控制模块的指令启闭,并在任一导体9的电容值由低于设定的电容阈值上升至高于电容阈值时向控制模块发送带有该导体编号的第一信息;还在任一导体9的电容值由高于电容阈值下降至低于电容阈值时向控制模块发送带有该导体编号的第二信息。如图3所示,电容检测器u6的型号为bf6915a,其12至2管脚分别通过电阻r20至r30接至导体a1至a11;电容检测器u6的1管脚和16管脚分别通过第三十二电阻r32和第三十一电阻r31接至第一芯片u1的3管脚和2管脚,以与控制模块建立通讯,接收控制模块的启闭指令,并向控制模块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电容检测器u6的13管脚接电源;电容检测器u6的14管脚经第六电容c6和第三十五电阻r35接地;电容检测器u6的15管脚接地。

灯光模块用于受控制模块控制向外界发出灯光以提醒路过车位的人。灯光模块包括灯4,灯4设置于上杆3内,并通过上杆3上的通孔向外,本实施例中,灯4被配置为当锁架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灯4沿大致水平方向发射灯光。如图3所示,灯4采用led灯j1,其1端接电源;第一芯片u1的18管脚经第一电阻r1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3接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led灯j1的2端接第二二极管q2的发射极,并经第四电阻r4接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第二二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

发声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其包括喇叭8。喇叭8开口于壳体并受控于控制模块向外界播放提示语音。如图3所示,喇叭8在图3中为喇叭j4,第一芯片u1的10管脚经第四十一电阻r41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喇叭j4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并经第四十电阻r40接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地。

无线连接模块设置于底座1内,用于建立控制模块与云服务器20之间的无线信号连接。如图3所示,无线连接模块包括第八芯片u8,其型号为m5311。第一芯片u1的12管脚连接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第八芯片u8的20管脚经并联的第十电容c10和第四十五电阻r45连接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接第八芯片u8的10管脚,并经第四十六电阻r46连接第八芯片u8的20管脚;第一芯片u1的13管脚连接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并经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第八芯片u8的20管脚,第八芯片u8的20管脚经并联的第九电容c9和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第八芯片u8的9管脚,由此,第一芯片u1的12、13管脚分别与第八芯片u8的10、9管脚间建立信号收发关系。第八芯片u8的31、32管脚接电源;第八芯片u8的22、23、24、25、26、28、29和30管脚均接地;第八芯片u8的的27管脚接天线;第八芯片u8的21管脚经第五十七电阻r57接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经第五十八电阻r58接电源。第八芯片u8的12至15管脚接sim卡。第一芯片u1的14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u8的19管脚;第一芯片u1的15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u8的18管脚;第一芯片u1的16管脚经放大电路接第八芯片u8的17管脚;第八芯片u8的16管脚经第四十九电阻r49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一三极管q11的的集电极经第四十七电阻r47接电源。

控制模块存储有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9的离地高度。

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云服务器20发送的泊车指令后,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正转,驱动锁架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由此,实现了用户对夜间亮灯的车位锁10的远程控制。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由此,实现了锁架2落下至预定位置后自动停止。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车辆停泊信息,以便云服务器20开始计费。由此,实现了泊车自动计费。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接收温度信号,并每隔人为设定的第一期间记录外界温度,并计算本次记录前第二期间中外界温度上升值,如外界温度上升值大于温升阈值,即控制发声模块播放车辆电池异常提示信息,并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车辆电池异常提示信息。由此,实现了车辆电池发生短路时,及时提醒周边人员及用户的功能。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电容检测器启动并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如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离地高度超过第一高度阈值(本实施例中为2cm),即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第一溢水报警信息,以警示溢水开始。如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离地高度超过第二高度阈值(第二高度阈值大于第一高度阈值,本实施例中为5cm),即控制发声模块播放第二溢水报警信息,以警示溢水已没过鞋面,并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第二溢水报警信息。如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离地高度最大,即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第三溢水报警信息,以警示溢水即将淹没车辆。除接收到与离地最低的导体和离地最高的导体的第一信息外,控制模块每接收到第一信息还计算水位上升速度,如根据本次第一信息中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离地高度和水位上升速度,预估即将在第三期间内淹没车辆(本实施例中第三期间为20分钟),则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第四溢水报警信息,以警示用户必须尽快将车驶离车位。由此,实现了对用户的溢水警示功能,避免用户车辆的损失。

如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的第二信息中导体编号所对应的导体离地高度低于第一高度阈值,即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溢水报警解除信息,以提示溢水已经退去。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三信号后控制距离感应模块启动并接收距离信号,如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反转,驱动锁架2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由此,避免了地磁感应模块可能的测量误差,更为可靠地实现了车辆驶离后自动锁定车位的功能。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由此实现了锁架2抬起至预定位置后自动停止。

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向云服务器20发送车辆驶离信息,以便云服务器20结束计费。由此,实现了驶离车位自动结束计费的功能。

控制模块还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开始接收光强信号,如外界光强低于光强阈值,即控制灯光模块开启,具体而言,则控制灯4闪烁。由此,能够在夜晚时提示行人,避免行人被车位锁10拌倒。

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外界光强高于或等于光强阈值,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由此,实现了白天自动关闭灯光提示的功能。

控制模块在灯光模块开启后如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接收到泊车指令,即控制灯光模块关闭。由此,能够在锁架2落下后自动关闭提示灯光。

云服务器20在接收到用户终端30发出的泊车指令后,通过无线连接模块转发至控制模块。

云服务器20在接收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发送的车辆停泊信息后自动开始计费。

云服务器20在接收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发送的车辆驶离信息后自动结束计费。

云服务器20在接收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发送的车辆电池异常提示信息和溢水报警信息后转发给用户终端30。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30向云服务器20发送泊车指令,并接收云服务器20发送的计费信息、车辆电池异常提示信息和溢水报警信息。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