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34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装调专用工装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
背景技术
由于A130型轿车后制动器的挡尘盘与轮毂轴承单元的底面距离中有7mm。所以, 装配过程中必须先用螺栓将挡尘盘及轮毂轴紧固到后轴上;再将轮毂轴承单元压入轮毂轴;装配其他零部件。但轮毂轴和轴承单元间为过盈配合,且轴承内圈位于轮毂法兰中心孔内部。通常线生产都采用专用机床压装。而试制开发和售后维修则没有这样的条件。后者常采用敲击法。但是采用敲击法,由于轴承内圈位于轮毂法兰中心孔内部,敲击力无法均勻传到轴承内圈。势必会造成轴承内圈与轴的产生倾斜,同时造成轴承内圈或轴的表面损伤,从而直接影响轴与轴承的装配精度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废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其特征为它由丝杠,套筒、1Λ"接口套筒组成,丝杠前端加工成一个螺母A,套筒顶端外圆处加工出左右对称的两个平面,顶端中心位置处加工一个内螺纹,形成螺母B。将套筒与丝杠装配到一起,并在丝杠末端安装双螺母锁止,套筒顶端焊接1/2"接口套简。本发明有效的保证了当轮毂轴承单元套装在套筒上后,套筒及轮毂轴承单元不致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径向位置度偏差,且套筒的轴线相对于轴承内圈压力作用面的垂直度偏差及轮毂轴承单元在套筒径向上的位置度偏差。同时,还可以充分保证在压入过程中压力可以均勻作用在轴承内圈的端面上而内径又不与轴相互损伤。具有外形小、重量轻、效率高、操作安全轻便的特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其特征为它由丝杠1套筒2、1/2〃接口套筒 3组成,丝杠1的前端加工成一个螺母A,套筒2的顶端外圆处加工出左右对称的两个平面, 顶端中心位置处加工一个内螺纹为螺母B,将套筒2与丝杠1装配到一起,并在丝杠1的末端用双螺母4锁止后,套筒2的顶端焊接1/2"接口套筒3。
实施例本发明总长200mm ;外径Φ 50mm ;重^ig ;丝杠1完全旋出后全长250mm。1、用手向左旋出丝杠1至与套筒2的杯口 5最远处。2、将后轮毂轴承单元套在本扳手上,将丝杠1前端螺母A露于轴承单元外。3、用手将丝杠1前端螺母A旋和在后轮鼓轴的螺纹上。4、用气动扳手或手动工具将套筒2旋紧,随着套筒2在丝杠1上的位移,轮毂轴承单元被准确、均勻、平稳地压入轮毂轴。5、反向旋松套筒2,随着套筒2的旋松,丝杠1前端螺母A也随之从轮毂轴上松脱。6、检查轴承被平稳地压入轮毂轴上,轴承表面无任何损伤,轴承装配精度得到保证。
权利要求
1.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其特征为它由丝杠⑴套筒(2)、1/2"接口套筒(3)组成, 丝杠(1)的前端加工成一个螺母A,套筒O)的顶端外圆处加工出左右对称的两个平面,顶端中心位置处加工一个内螺纹为螺母B,将套筒O)与丝杠(1)装配到一起,并在丝杠(1) 的末端安装双螺母(4)锁止,套筒O)的顶端焊接1/2"接口套筒(3)。
全文摘要
后轮毂轴承压入扳手,其特征为它由丝杠,套筒、1/2″接口套筒组成,丝杠前端加工成一个螺母1,套筒顶端外圆处加工出左右对称的两个平面,顶端中心位置处加工一个内螺纹,形成螺母2。将套筒与丝杠装配到一起,并在丝杠末端用双螺母锁止后,套筒顶端焊接1/2″接口套筒。本发明有效的保证了当轮毂轴承单元套装在套筒上后,套筒及轮毂轴承单元不致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径向位置度偏差,且套筒的轴线相对于轴承内圈压力作用面的垂直度偏差及轮毂轴承单元在套筒径向上的位置度偏差。同时,还可以充分保证在压入过程中压力可以均匀作用在轴承内圈的端面上而内径又不与轴相互损伤。具有外形小、重量轻、效率高、操作安全轻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5B27/073GK102335900SQ20101023667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凯, 綦锡鹏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