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816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包括推动气缸、条形导轨、主动滑移底板、从动滑移底板和行程控制机构;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与所述推出气缸的伸出端固定,所述从动滑移底板通过所述行程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连接,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机构在推动气缸的伸缩方向上设有预留空间。实现对主动滑移底板和从动滑移底板的不同滑移量的控制,从而解决了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一套滑移机构来实现不同滑移距离的工装夹具定位的问题,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节约设备制造成本、维护成本。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计白车身的柔性工装开发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 机构。 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 技术背景
[0002] 目前商用面包车在基本型和加长型的柔性工装开发中,加长型白车身侧围D柱、 后轮罩区域的外轮廓相对于基本型白车身侧围,是在车身长度方向上整体平移。这样在侧 围柔性线工装开发时,通常只采用单行程滑移机构来满足两种车型在D柱、后轮罩区域的 不同定位,从而实现柔性制造。但在N111面包车基本型和加长型的侧围产品设计中,加长 车侧围产品在D柱区域相对于短车加长300mm,但后轮罩区域加长250mm,单行程滑移机构 已经不能满足N111长短车的侧围工装切换。已有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两套不同行程的滑移 机构来分别切换侧围D柱工装夹具和后轮罩工装夹具,或者采用二级滑移机构来实现该车 型切换。但这两种方法都会使得工装夹具设计复杂、体积庞大,以现有侧围拼台夹具布置, 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两套滑移机构或者二级滑移机构,从而无法实现长短车切换。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 构。实现了一套柔性切换机构来实现不同滑移距离的工装夹具定位,实现了基本型和加长 型中D柱偏移量与后轮罩偏移量不同的车型切换。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 节约设备制造成本、维护成本。
[0004]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包括推动气缸、条形导轨、主动滑移底板、从动 滑移底板和行程控制机构;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与所述推出气缸的伸出端固定,所述从动滑 移底板通过所述行程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连接,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动 滑移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机构在推动气缸的伸 缩方向上设有预留空间。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0007] 所述行程控制机构包括传动导杆、两个安装座和锁紧螺母;所述两个安装座分别 固定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和从动滑移底板上;所述两个安装座上均设置安装孔,所述传动 导杆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传动导杆和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 置两个锁紧螺母,所述传动导杆上设有预留空间。
[0008] 固定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上的所述安装座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相抵,固定在所 述从动滑移底板上的所述安装座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可解除相抵,所述从动滑移底板上 的所述安装座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之间沿传动导杆方向设有预留空间。
[0009] 所述的预留空间是50mm。
[0010] 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上固定锁紧机构。 toon] 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起始位置,设置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与所 述从动滑移底板的外侧可解除相抵。
[0012] 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终止位置,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 述主动滑移底板的外侧可解除相抵。
[0013]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包括推动气缸、条形导轨、主动滑移 底板、从动滑移底板和行程控制机构;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与所述推出气缸的伸出端固定,所 述从动滑移底板通过所述行程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连接,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的一端与 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机构在推动 气缸的伸缩方向上设有预留空间。推动气缸首先带动主动滑移底板运动,运动通过行程机 构向所述从动滑移底板传递。在向前运动传递过程中,因为所述行程机控制构上的所述预 留空间的设置,使得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在走完预留空间的行程后,才带动所述从动滑移底 板运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和所述从动滑移底板之间保持所述预留空间的距离。这样,由于 预留空间的设置,实现对主动滑移底板和从动滑移底板的不同滑移量的控制。从而解决了 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一套滑移机构来实现不同滑移距离的工装夹具定位的问题。实现 了汽车的基本型和加长型,D柱偏移量与后轮罩偏移量不同的车型切换。而且结构更紧凑, 占用空间更少,节约设备制造成本、维护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行程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0017] 1…主动滑移底板2…锁紧机构3…从动滑移底板4···减震机构5…推动气缸 6…滑移轨道7…限位机构8…行程控制机构9…锁紧螺母10…安装座11…传动导杆 12…预留空间 具体实施例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9] 如图1、2所不,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包括推动气缸5、条形导轨、主动 滑移底板1、从动滑移底板3和行程控制机构8 ;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与所述推出气缸的伸 出端固定,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通过所述行程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连接,所述行程控 制机构8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固定连接, 所述行程机构在推动气缸5的伸缩方向上设有预留空间12。推动气缸5首先带动主动滑移 底板1运动,运动通过行程机构向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传递。在向前运动传递过程中,因为 所述行程机控制构上的所述预留空间12的设置,使得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在走完预留空间 12的行程后,才带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运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和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 之间保持所述预留空间12的距离。这样,由于预留空间12的设置,实现对主动滑移底板1 和从动滑移底板3的不同滑移量的控制。从而解决了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一套滑移机 构来实现不同滑移距离的工装夹具定位的问题。实现了汽车的基本型和加长型,D柱偏移 量与后轮罩偏移量不同的车型切换。而且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节约设备制造成本、 维护成本。
[0020]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所述行程控制机构8包括传动导杆11、两个安装座10和锁紧螺母9 ;所述两个安装 座10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和从动滑移底板3上;所述两个安装座10上均设置 安装孔,所述传动导杆11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传动导杆11与所述安装座10滑动连接,所 述传动导杆11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锁紧螺母9,所述传动导杆11上设有预留空间12。所 述主动滑移底板1通过所述传动导杆11带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运动。
[0021]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固定在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上的所述安装座10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9相抵,固 定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上的所述安装座10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9可解除相抵,所述从 动滑移底板3上的所述安装座10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9之间沿传动导杆11方向设有预 留空间12。起始位置时气缸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所述传动导杆11右端的锁紧螺母9与所述 主动上的安装座10相抵,从动滑移底板3上的所述安装座10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9之 间沿传动导杆11方向设有预留空间12。当推动气缸5向后收缩时,推动气缸5拉动主动滑 移底板1沿着滑移轨道6向前运动,而带动形成控制机构上的传动导杆11向前滑动。当传 动导杆11的滑动行程大于预留行程时,传动导杆11左端的锁紧螺母9抵住所述从动滑移 底板3上的安装座10,进而,传动导杆11带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向前运动。当推动气缸 5向前伸出,推动主动滑移底板1向后运动,传动导杆11向后滑动,左端的锁紧螺母9离开 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上的安装座10。当传动导杆11的滑动行程大于预留行程时,主动滑移 底板1到达从动滑移底板3,进而推动从动滑移底板3向后运动。
[0022]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所述的预留空间12是50mm。由于D柱偏移量与后轮罩偏移量是50mm,所述所述预 留空间12优选设置成50_。当然,根据不同的加工生产需要所述预留空间12可以设置成 不同的尺寸。
[0023]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上固定设置锁紧机构2。所述锁紧机构2可以是弹簧锁紧机 构、螺纹锁紧机构,还可以是卡式锁紧机构。推动气缸5收缩,带动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 机构向前运动到终止位置时,所述锁紧机构2将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锁紧固定 在终止位置,完成后续对零件的工艺加工。所述锁紧机构2的设置使得对零件在工艺加工 时,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更加稳定,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当然,生产加工中 可以起到锁紧作用的锁紧机构均可应用与此。
[0024]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起始位置,设置减震机构4,所述减震机构4与 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的外侧可解除相抵。在起始位置时,所述减震机构4与所述从动滑移底 板3的外侧可相抵,当推动气缸5收缩带动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向前运动时,所 述从动滑移底板3的外侧离开所述减震机构4。而当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运动 向前到终止位置后,所述推动气缸5伸出,推动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向后运动, 直到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的外侧与所述减震机构4相抵,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 向后运动停止,进入下一个循环。所述减震机构可以是弹簧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当然,生产 加工中可以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机构均可应用与此。
[0025]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前面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 可以是,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终止位置,设置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与 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的外侧可解除相抵。当推动气缸5收缩带动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 换机构向前运动直到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的外侧与所述限位机构7相抵,到达终止位置。而 当推动气缸5伸出带动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向后运动时,所述主动滑移底板1 的外侧离开所述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控制所述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的运动 终止位置。所述限位机构7可以是制动件限位机构、支撑件限位机构,当然,生产加工中可 以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机构均可应用与此。
[0026] 工作过程:起始位置时气缸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安装在两块滑移底板上的工装夹 具(图中未指出)将零件装夹固定。当推动气缸5向后收缩时,推动气缸5拉动主动滑移 底板1沿着滑移轨道6向前运动。由于主动滑移底板1的向前滑动而带动行程控制机构8 上的传动导杆11向前滑动。当传动导杆11的滑动行程大于预留行程时,右端的锁紧螺母9 抵住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上的安装座10,进而,传动导杆11带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3向前 运动。当主动滑移底板1外侧达到限位机构7位置时,由于限位机构7作用机构运动停止, 即到达终止位置。此时主动滑移底板1上的锁机机构将机构锁紧,使其位置固定,进行对零 件的加工操作。当加工完成后,打开锁紧机构2,推动气缸5向前伸出,推动主动滑移底板1 向后运动,传动导杆11向后滑动。当传动导杆11的滑动行程大于预留行程时,主动滑移底 板1到达从动滑移底板3,进而推动从动滑移底板3向后运动。当从动滑移底板3到达减 震机构4位置时,运动停止,即回到起始位置。此时,重新装夹固定零件,机构进入下一个循 环。
[0027] 本实用新型的行程控制机构8由于预留空间12的设置,使得对主动滑移底板1和 从动滑移底板3的不同滑移量的控制。从而解决了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一套滑移机构 来实现不同滑移距离的工装夹具定位的问题。实现基本型和加长型中D柱偏移量与后轮罩 偏移量不同的车型切换。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节约设备制造成本、维护成本。在机 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减震机构4和限位机构7的设置,使得该机构的行程控制更为精 准、顺畅。
[0028]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气缸、条形导轨、主动滑移 底板、从动滑移底板和行程控制机构;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与所述推出气缸的伸出端固定,所 述从动滑移底板通过所述行程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连接,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的一端与 所述主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行程机构在推动 气缸的伸缩方向上设有预留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 制机构包括传动导杆、两个安装座和锁紧螺母;所述两个安装座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动滑移 底板和从动滑移底板上;所述两个安装座上均设置安装孔,所述传动导杆穿过所述安装孔, 所述传动导杆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锁紧螺母,所述 传动导杆上设有预留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所述 主动滑移底板上的所述安装座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相抵,固定在所述从动滑移底板上的 所述安装座与对应的所述锁紧螺母可解除相抵,所述从动滑移底板上的所述安装座与对应 的所述锁紧螺母之间沿传动导杆方向设有预留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留 空间是5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上设置锁紧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 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起始位置,设置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从动滑移底板的外 侧可解除相抵。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 围工装柔性切换机构在终止位置,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主动滑移底板的外 侧可解除相抵。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3901138SQ20142021467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何军蔚, 彭羿, 陈周生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