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37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



背景技术:

伴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所带来的优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不仅提高了产品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更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人员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实现无人自动化生产更是刻不容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

特别是汽车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由于汽车的喷漆、焊接都存在高温高危的情况,采用人工介入不现实;汽车零部件的制作安装都采用标准化程序安装,人为的操作制作安装存在不够精细,误差等技术问题,故需要采用标准化生产线,在标准化生产线上应运而生各种制作安装汽车零件的机械设备,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以提高产品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更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底座支架,底座支架上固定有立柱壳体;所述立柱壳体通过深沟球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相互传动连接的减速器和第一步进电机,其中第一转轴与减速器连接,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驱动;

摇臂结构:所述摇臂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下底板,下底板上固定有上支体,上支体固定安装有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通过深沟球轴承活动安装于套筒上,同样该套筒固定安装于上支体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能与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夹抓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一端固定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步进电机,该第三步进电机与活动安装于第三支架上的第三转轴同步传动连接;第三转轴上固定有手腕支架,手腕支架上安装有第一直流电机,该第一直流电机与活动安装于手腕支架上的第四转轴同步传动连接;第四转轴上固定有手腕壳体,手腕壳体上安装有第二直流电机,该第二直流电与活动安装于手腕壳体上的第五转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上安装有夹手装置。

进一步,所述夹手装置包括手抓支架,手抓支架上安装有手抓电机,手抓电机与活动安装于手抓支架上的手抓转轴同步传动连接,手抓转轴上安装有夹手。

进一步,所述下底板和上支体之间形成一空腔,第一转轴的一端位于空腔内,并通过位于空腔内的螺母固定于下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支架由四根单元底座支架组成,每一单元底座支架一端固定于底座上,另一端部整体焊接于立柱壳体外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自动化机械设备提高了产品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更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左视图;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揭示的是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五自由度机械手,包括支撑结构1,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固定有底座支架12,底座支架12上固定有立柱壳体13;所述立柱壳体13通过深沟球轴承10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5,所述底座11上还设置有相互传动连接的减速器16和第一步进电机17,其中第一转轴15与减速器16连接,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17驱动;

摇臂结构2:所述摇臂结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15上的下底板21,下底板21上固定有上支体22,上支体22固定安装有第二步进电机23,第二步进电机23连接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通过深沟球轴承10活动安装于套筒25上,同样该套筒25固定安装于上支体22上;所述第二转轴24上固定有第二支架26,第二支架26能与第二转轴24同步转动;

夹抓结构3:所述第二支架26一端固定有第三支架31,第三支架31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步进电机32,该第三步进电机32与活动安装于第三支架31上的第三转轴33同步传动连接;第三转轴33上固定有手腕支架35,手腕支架35上安装有第一直流电机36,该第一直流电机36与活动安装于手腕支架35上的第四转轴38同步传动连接;第四转轴38上固定有手腕壳体39,手腕壳体39上安装有第二直流电机391,该第二直流电机391与活动安装于手腕壳体39上的第五转轴392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轴392上安装有夹手装置30。

所述夹手装置30包括手抓支架393,手抓支架393上安装有手抓电机394,手抓电机394与活动安装于手抓支架393上的手抓转轴395同步传动连接,手抓转轴395上安装有夹手396;

所述下底板21和上支体22之间形成一空腔28,第一转轴15的一端位于空腔28内,并通过位于空腔28内的螺母固定于下底板21上;

所述底座支架12由四根单元底座支架组成,每一单元底座支架12一端固定于底座11上,另一端部整体焊接于立柱壳体13外周面。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