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离合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5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外壳(1);

转子(2),转动设于外壳(1)内,转子(2)具有用以与外把手连接的方轴(21);

扭簧(4),设于外壳(1)内并作用于转子(2)以使转子(2)复位;

离合块(3),设于转子(2)内的凹腔中并能相对转子(2)转动,离合块(3)的中心具有方孔(31),离合块(3)的外周具有内凹的第一离合缺口(5a),所述转子(2)内约束有能径向移动的第一带动销(6a),第一带动销(6a)的外端在第一弹簧(7a)作用下保持露出转子(2)外周面的趋势,第一带动销(6a)的内端用以与所述第一离合缺口(5a)配合;

第一推片(8a),约束在外壳(1)内并能滑移,第一推片(8a)的滑移能推动所述第一带动销(6a)克服第一弹簧(7a)弹力径向内移以插入第一离合缺口(5a);

电机驱动结构,设于外壳(1)内用以驱动第一推片(8a)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块(3)的外周具有内凹的第二离合缺口(5b),所述转子(2)内约束有能径向移动的第二带动销(6b),第二带动销(6b)的外端在第二弹簧(7b)作用下保持露出转子(2)外周面的趋势,第二带动销(6b)的内端用以与所述第二离合缺口(5b)配合;所述外壳(1)内约束有能滑移的第二推片(8b),第二推片(8b)的滑移能推动所述第二带动销(6b)克服第二弹簧(7b)弹力径向内移以插入第二离合缺口(5b);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钥匙锁组件(9),钥匙锁组件(9)的传动片(91)与第二推片(8b)连接以带动第二推片(8b)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片(8a)呈弧形,第一推片(8a)的内弧面用以与第一带动销(6a)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片(8b)呈弧形,第二推片(8b)的内弧面用以与第二带动销(6b)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内嵌设有第一护套(10a)和第二护套(10b),所述第一带动销(6a)及第一弹簧(7a)设置在第一护套(10a)内,所述第二带动销(6b)及第二弹簧(7b)设置在第二护套(10b)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架(11)、电机(12),电机(12)安装在电机架(11)内,第一推片(8a)的外端具有伸入电机架(11)内的联动部(81),电机(12)的输出轴与所述联动部(81)之间通过传动结构相连以能带动联动部(81)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安装在电机架(11)内的蜗杆(13),蜗杆(13)通过传动齿轮组(14)与电机(12)的输出轴相连而能绕自身 轴线旋转,蜗杆(13)上套设有推动弹簧(15),推动弹簧(15)与蜗杆(13)的蜗齿(131)相匹配以使蜗杆(13)的旋转带动推动弹簧(15)沿蜗杆(13)轴向移动,推动弹簧(15)的头尾具有两个与所述联动部(81)相连的自由端(1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81)上开有条形孔(811),所述推动弹簧(15)的自由端(151)伸入该条形孔(811)内,分别与条形孔(811)长度方向上的内孔壁配合以带动联动部(81)滑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块(3)的外周还具有内凹的第三离合缺口(5c),所述转子(2)内约束有能径向横移的第三带动销(6c),第三带动销(6c)的内端在第三弹簧(7c)作用下保持露出转子(2)内周面以插入第三离合缺口(5c)的趋势,所述第三离合缺口(5c)的一个侧壁为第一接触平面(51),第三离合缺口(5c)的底部与另一个侧壁形成由底部逐渐向离合块(3)外周面方向圆滑过渡的第一弧面(52),所述第三带动销(6c)的一个侧面为与第一接触平面(51)配合的第二接触平面(61),第三带动销(6c)的底面为与第一弧面(52)配合的第二弧面(62);在转子(2)朝一个方向偏转时,通过第一接触平面(51)和第二接触平面(61)配合能带动离合块(3)一起偏转,在转子(2)朝另一个方向偏转时,通过第一弧面(52)和第二弧面(62)配合能推动第三定位销(6c)内缩,离合块(3)不随转子偏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离合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内嵌设有第三护套(10c),所述第三带动销(6c)及第三弹簧(7c)设置在第三护套(10c)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