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39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体积非常小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缓冲组件一般包括支架、动支架、防脱钩、阻尼器及拉伸弹簧,防脱钩设置于动支架上,而阻尼器设置于支架的前段且阻尼器的输出端连接动支架,拉伸弹簧设置于支架的后段,其两端分别与支架及动支架连接;在缓冲时,拉伸弹簧提供一回复力,防脱钩钩住固定于门轨道上的固定件,以带动门相对运作,从而通过拉伸弹簧及阻力器的相互作用实现门的缓冲。

上述缓冲组件虽然可以实现缓冲作用,但是,由于其结构布局的不合理,例如阻尼器与拉伸弹簧是呈一直线布置的,因而需要使用动支架作为连接件带动防脱钩运动,因此,使得整个缓冲装置的零部件较多,造成其结构复杂且不够紧凑,最终导致整体体积较大,既不方便安装又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非常小的缓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包括支架、防脱钩、阻尼器及拉伸弹簧,所述支架的前段内部的内侧突出有水平滑道,所述滑道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凹陷区,所述防脱钩滑动地设置于滑道,所述支架的后段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位,所述阻尼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位,且所述阻尼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防脱钩枢接;所述拉伸弹簧为扁形弹簧,所述扁形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内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下方,所述扁形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后端连接,另一端所述防脱钩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所述阻尼器安装于所述支架后段的安装槽位上,并设置一扁形弹簧,将所述扁形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内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下方,由于所述扁形弹簧厚度小,占用的空间很小,因此,可以与所述阻尼器同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从而避免与所述阻尼器呈一直线布置,这样使得所述支架可以极大地缩短,而且所述支架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另外,上述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所述防脱钩直接与所述阻尼器的输出端连接,免去使用动支架作为连接件的麻烦,进而使整个缓冲装置零部件减少,降低结构的复杂生,使结构更紧凑合理,整个体积得到极大的缩小。

较佳地,所述支架的两端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有一螺母,以使螺丝通过所述螺母将所述支架固定。螺母内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螺纹孔的强度,延长支架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防脱钩包括本体、导向条、连接条及抵顶块,所述本体、导向条及连接条连接围成中空的结构,以使所述导向条能弹性回位,所述导向条弯折后与所述连接条连接形成钩体,所述钩体、所述连接条及所述抵顶块围成一在缓冲时容置固定件的容置凹;在缓冲时,所述抵顶块抵顶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以使所述防脱钩脱离所述凹陷区,所述钩体钩住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缓冲装置在所述阻尼器的作用下实现缓冲。由于所述本体、导向条及连接条为一体成型加工,因此,将所述本体、导向条及连接条连接围成中空的结构,既可以使所述防脱钩具有回弹功能,又可以使所述防脱钩在一体成型的加工中进行直接注塑成型,免去传统的防脱钩注塑脱模时需要抽芯,提高加工的便利性。

较佳地,所述防脱钩的两侧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滑动地承载于所述滑道的上表面,所述防脱钩的两侧的下端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滑动地设于所述滑道的下底面,以与所述滑动轴共同夹持所述滑道。

较佳地,所述防脱钩的下端设有供所述扁形弹簧的一端挂载的第一挂钩,所述支架的后端设有供所述扁形弹簧的另一端挂载的第二挂钩。设置所述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即可以使所述扁形弹簧快速地安装,又可以使所述扁形弹簧能牢固地挂载,避免意外脱落。

较佳地,所述安装槽位的两相对内壁向内突出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夹持并固定所述阻尼器,防止其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的初始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中的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中的防脱钩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中的扁形弹簧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的缓冲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100包括支架1、防脱钩2、阻尼器3及拉伸弹簧,所述支架1的前段内部的内侧突出有水平的滑道11,所述滑道11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凹陷区12,所述防脱钩2滑动地设置于滑道11,所述支架1的后段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位13,所述阻尼器3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位13,且所述阻尼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防脱钩2枢接;所述拉伸弹簧为扁形弹簧4,所述扁形弹簧4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内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3的下方,所述扁形弹簧4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的后端连接,另一端所述防脱钩2连接。

再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支架1的两端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内嵌有一螺母15,以使螺丝通过所述螺母15将所述支架1固定。螺母15内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螺纹孔的强度,延长支架1的使用寿命。所述安装槽位13的两相对内壁向内突出定位块16,所述定位块16夹持并固定所述阻尼器3,防止其脱落。

再请参阅图4,所述防脱钩2包括本体21、导向条22、连接条23及抵顶块24,所述本体21、导向条22及连接条23连接围成中空的结构,以使所述导向条22能弹性回位,所述导向条22弯折后与所述连接条23连接形成钩体25,所述钩体25、所述连接条23及所述抵顶块24围成一在缓冲时容置固定件200的容置凹26;在缓冲时,所述抵顶块24抵顶所述固定件200的侧壁,以使所述防脱钩2脱离所述凹陷区12,所述钩体25钩住所述固定件200以使所述缓冲装置100在所述阻尼器3的作用下实现缓冲。由于所述本体21、导向条22及连接条23为一体成型加工,因此,将所述本体21、导向条22及连接条23连接围成中空的结构,既可以使所述防脱钩2具有回弹功能,又可以使所述防脱钩2在一体成型的加工中进行直接注塑成型,免去传统的防脱钩2注塑脱模时需要抽芯,提高加工的便利性。

所述防脱钩2的两侧的前端及后端均设有滑动轴27,所述滑动轴27滑动地承载于所述滑道11的上表面,所述防脱钩2的两侧的下端设有夹持块28,所述夹持块28滑动地设于所述滑道11的下底面,以与所述滑动轴27共同夹持所述滑道11。所述防脱钩2的下端设有供所述扁形弹簧4的一端挂载的第一挂钩29,所述支架1的后端设有供所述扁形弹簧4的另一端挂载的第二挂钩17。设置所述第一挂钩29及第二挂钩17即可以使所述扁形弹簧4快速地安装,又可以使所述扁形弹簧4能牢固地挂载,避免意外脱落。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1及图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在缓冲前,所述防脱钩2的前端的滑动轴27位于所述滑道11的前端的凹陷区12内,这时整个所述防脱钩2呈倾斜状态,所述钩体25位于所述支架1内,所述抵顶块24突出到所述支架1;所述扁形弹簧4呈拉伸状态,且所述阻尼器3呈伸长状态。当所述缓冲装置100并遇到固定件200时,所述固定件200的端面抵顶所述抵顶块24的侧面,从而顶推所述防脱钩2,使其脱离所述凹陷区12,当所述防脱钩2脱离所述凹陷区12时,此时,在所述扁形弹簧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钩体25钩住所述固定件200的容置孔201,从而带动所述防脱钩2运动,与此同时,在所述阻尼器3的缓冲作用下,使得所述防脱钩2缓慢地沿所述滑道11滑动,进而使缓冲装置100带动滑门实现缓冲。

当缓冲过后再次打开滑门时,滑门会带动所述固定件200反向移动,由于所述钩体25钩住所述固定件200的容置孔,因此,所述钩体25会相对地沿所述滑道11滑动,同时,所述防脱钩2会拉伸所述阻尼器3使其伸出以及拉伸所述扁形弹簧4,所述防脱钩2的滑动轴27最终滑入所述凹陷区12,进而使所述防脱钩2再次呈倾斜状态,此时,所述钩体25位于所述支架1内而脱离所述固定件200容置孔,从而使缓冲装置100完全脱离固定件200,等待下一次缓冲。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所述阻尼器3安装于所述支架1后段的安装槽位13上,并设置一扁形弹簧4,将所述扁形弹簧4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内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3的下方,并且由于所述扁形弹簧4厚度小,占用的空间很小,因此,可以与所述阻尼器3同时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从而避免与所述阻尼器3呈一直线布置,这样使得所述支架1可以极大地缩短,而且所述支架1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另外,上述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所述防脱钩2直接与所述阻尼器3的输出端连接,免去使用动支架1作为连接件的麻烦,进而使整个缓冲装置100零部件减少,降低结构的复杂生,使结构更紧凑合理,整个体积得到极大的缩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