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7341阅读:5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立式循环水泵的叶轮与轴为过盈配合,并由哈夫锁环定位。当立式循环水泵进行解体检修,在拆卸叶轮的时候需要将其沿轴向移动大约20mm,漏出哈夫锁环,然后将叶轮从叶轮轴上拔下来。现有检修拆卸叶轮时只能通过加热叶轮,同时利用铜棒和大锤不断敲击使其在叶轮轴上缓慢移动,这样不仅容易损坏叶轮及叶轮轴,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快捷、简单、方便、使用过程中对设备无损坏,节约人力物力的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其包括固定卡接在叶轮轴上的固定卡环,滑动套装在叶轮轴上的活动卡环,一端螺接在活动卡环上的连接丝杠,两个分体设置在固定卡环与活动卡环之间的千斤顶;在固定卡环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底板,每个千斤顶分别分体活动放置在每个固定底板上;在活动卡环的外壁上对应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顶板,每个千斤顶的活塞杆顶端对应顶在每个活动顶板的板面上;在每个活动顶板上开有轴线方向与叶轮轴的轴线方向相同的螺孔,连接丝杠一端螺接在螺孔内,连接丝杠另一端螺接在叶轮轴顶端的叶轮的吊装螺孔内。固定卡环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每个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每个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外壁上一体固定设有固定底板。活动卡环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每个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每个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外壁上一体固定设有活动顶板,在每个活动顶板上开有轴线方向与叶轮轴的轴线方向相同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快捷,拆卸叶轮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叶轮轴和叶轮无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叶轮轴1、固定卡环2、活动卡环3、连接丝杆4、千斤顶5、固定底板6、活动顶板7、活塞杆8、螺孔9、吊装螺孔10、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11、螺栓12、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13、叶轮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立式循环水泵叶轮拆卸专用工具,其包括固定卡接在叶轮轴1上的固定卡环2,滑动套装在叶轮轴1上的活动卡环3,一端螺接在活动卡环3上的连接丝杠4,两个分体设置在固定卡环2与活动卡环3之间的千斤顶5;在固定卡环2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底板6,每个千斤顶5分别分体活动放置在每个固定底板6上;在活动卡环3的外壁上对应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顶板7,每个千斤顶5的活塞杆8顶端对应顶在每个活动顶板7的板面上;在每个活动顶板7上开有轴线方向与叶轮轴1的轴线方向相同的螺孔9,连接丝杠4一端螺接在螺孔9内,连接丝杠4另一端螺接在叶轮轴1顶端的叶轮14的吊装螺孔10内。固定卡环2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11;每个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11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在每个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11外壁上一体固定设有固定底板6。活动卡环3包括两个分体设置的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13;每个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13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在每个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13外壁上一体固定设有活动顶板7,在每个活动顶板7上开有轴线方向与叶轮轴1的轴线方向相同的螺孔9。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快捷,拆卸叶轮14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叶轮轴1和叶轮14无损坏。

使用说明:

安装活动卡环3:先将两个半圆形活动卡环组件13卡接在叶轮轴1上,并用螺栓12将两个半圆形活动卡环13螺接在一起,组成活动卡环3,活动卡环3能够在叶轮轴1上上下滑动,将两根连接丝杠4的一端分别螺接在活动卡环3上的两个螺孔9内,然后将每根连接丝杠4的另一端螺接在叶轮14上的两个吊装螺孔10内;使活动卡环3和与叶轮14固定连接;安装固定卡环2:将两个半圆形固定卡环组件11扣合在叶轮轴1上,组成固定卡环2,固定卡环2卡接固定在叶轮轴1上,将两个千斤顶5分别放置在两个固定底板6上,每个千斤顶5的活塞杆8与活动顶板7的板面相接触;拆卸叶轮14:升起千斤顶5,使每个千斤顶5的活塞杆8向上推动活动卡环3,活动卡环3向上位移时带动叶轮14在叶轮轴1上向上位移,漏出哈夫锁环,拆卸叶轮14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叶轮轴1和叶轮14无损坏。本专用工具的拆卸步骤是:千斤顶5从固定卡环2上取下,再分别将“安装活动卡环3”和“安装固定卡环2”步骤反向操作,将固定卡环2和活动卡环3从叶轮轴1上取下,本专用工具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快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