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11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轴的机械设备中,经常需要对轴进行定位,以保证机械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目前,一般通过螺丝对轴进行紧固,在紧固时需要使用专门的紧固工具,并且,需要人工控制紧固的力度。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现有的轴定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利用专门的紧固工具进行紧固操作,耗费人力和时间,且紧固的力度难以控制,导致轴定位的效果难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轴定位装置,不需要专门的紧固工具,能够快速简单的对轴进行定位,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轴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轴定位装置包括:基座、操作部、定位柱、以及弹簧,所述基座具有供待定位的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所述定位柱以及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对所述轴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操作部在受力时能够围绕所述定位柱旋转从而脱离对所述轴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基座还具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第二通孔、容纳所述弹簧的盲孔以及安装所述操作部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基座的中心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凹槽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通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盲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之间呈预定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至15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基座的用于安装所述操作部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操作部具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以及用于与所述轴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还具有安装所述弹簧的沉孔槽,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沉孔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九方面,其中,所述轴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圆盘,其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且具有供所述轴穿过的第四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方面,其中,所述定位柱是定位螺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定位装置,不需要专门的紧固工具,能够快速简单的对轴进行定位,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操作部102和弹簧104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轴定位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4所示,轴定位装置100包括:基座101、操作部102、定位柱103、以及弹簧104,基座101具有供待定位的轴(未图示)穿过的第一通孔1011,操作部102的一部分、定位柱103以及弹簧104安装在基座101中,定位柱103穿过操作部102,操作部102与弹簧104连接,操作部102通过弹簧104的弹力对该轴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例如,其可以是如图1-图4中所示的截面为两侧具有弧形、中间为两个直边的形状。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基座101的截面形状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01的上下两个端面的面积相对于侧面的面积较大,从而能够保证定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1具有供待定位的轴穿过的第一通孔1011,另外,如图1-图4所示,基座101还可以具有供定位柱103穿过的第二通孔1012、容纳弹簧104的盲孔1013以及安装操作部102的凹槽1014。

其中,第一通孔1011位于基座的中心且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即轴向)延伸,凹槽1014从第一通孔1011的边缘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X方向)向外延伸,第二通孔1012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Y方向)延伸,盲孔1013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1、第二通孔1012、盲孔1013的尺寸可以分别根据在其中穿过的待定位的轴、定位柱103以及弹簧104的尺寸而设置,凹槽1014的尺寸可以根据操作部102的尺寸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02用于和弹簧104配合来安装该轴定位装置。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操作部102和弹簧104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5所示,操作部102具有第一操作部1021和第二操作部1022,第一操作部1021和第二操作部1022之间呈预定角度,例如,该预定角度为90度至150度。如图5所示,第一操作部1021的外边与第二操作部1022的外边的夹角为该预定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操作部1021的一部分安装在基座101的用于安装操作部的凹槽1014内,第一操作部1021具有供定位柱103穿过的第三通孔1023以及用于与待定位的轴抵接的抵接部1024,第二操作部1022位于基座101的外部,用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接部1024具有尖部,以与待定位的轴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部1021还具有安装弹簧104的沉孔槽(未图示),弹簧104的一端安装在沉孔槽中,从而实现弹簧104一端的固定,弹簧104的其他部分容纳在基座101的盲孔1013内。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03穿过操作部102,用于在操作部102受力时,该操作部102可以围绕定位柱103旋转。例如,该定位柱为一定位螺丝,如图4所示,该定位螺丝通过螺纹和螺孔的配合旋入并卡在阶梯形的第二通孔1012中。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定位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轴定位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定位圆盘105,其固定在基座101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且具有供轴穿过的第四通孔(未图示)。通过设置该定位圆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基座101、定位杆103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操作部102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弹簧104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弹簧。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如图1、图5、图6、图7所示,当需要对转盘带料自动输送机的带料轴200进行定位时,操作人员按压轴定位装置100的操作部102,使带料轴200穿过基座101的第一通孔1011,操作部102的抵接部1024在该状态下不与带料轴200抵接,将轴定位装置100沿着带料轴200移动到需要定位的位置,例如轴定位装置100底面的定位圆盘105与带料盘(未图示)接触的位置,松开操作部102,这时,操作部102通过弹簧104的弹力(回复力)围绕定位柱103旋转,其抵接部1024与带料轴200抵接,完成对带料轴200的定位;当需要将轴定位装置100从转盘带料自动输送机上拆卸时,操作人员按压轴定位装置100的操作部102,使操作部102的抵接部1024在该状态下不与带料轴200抵接,沿着带料轴200取出轴定位装置100,完成拆卸。

以上只是本实施例的轴定位装置100的一个应用示例,轴定位装置100可以用于对各种类型的轴的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轴定位装置100应用的场景和设备进行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定位装置,不需要专门的紧固工具,能够快速简单的对轴进行定位,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