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907发布日期:2018-07-10 23:2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或电子产品部件在静态条件下为防止液体或气体介质的泄露或浸入,一般都会用到密封圈,O型密封圈是具有圆形截面的环行橡胶密封圈,在现在的工业生产中是最常用的。当前类似的结构组装密封圈时,现有的组装方法通常是纯手工或用镊子安装,由于密封圈具有弹性且易变形,手工安装难以使密封圈安装到位,费时费力,用镊子安装虽然比手工安装有所进步,但是依然安装困难,需要先用镊子夹住密封圈,然后送到安装密封圈的凹槽旁边,再仔细的反复用镊子安放数次,才能保证密封圈安装到位。

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安装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使用此装置,在进行O型密封圈装配时采用人工与工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高效、准确地将O型密封圈装配到产品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圈安装方法费时费力,及安装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主体和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的圆台,该圆台中空,包括顶面和侧面;

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主体的顶面;

所述主体侧面的下边缘设有凸起的弹性部;

所述弹性部的上边缘设有密封圈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侧面中,所述定位槽以上的部分为密封圈导向部;所述密封圈导向部表面光滑,用于使密封圈从所述主体的顶面沿所述密封圈导向部自然滑落至所述密封圈定位槽中,或直接滑落至套在所述主体侧面上的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O型密封圈安装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以在装配过程中向上提拉所述手柄将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穿过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时,使所述弹性部向内弹性收缩,将落入所述密封圈定位槽内的O型密封圈整体挤入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装配凹糟内。

可选的,所述主体底端设有间距相等的多个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梯形凹槽的高的取值不能大于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母线长度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封圈装配装置密封圈导向部的导向作用,O型密封圈可沿密封圈装配装置侧面的上端自然下落,落入密封圈定位槽中,或直接落入套在该密封圈装配装置主体上的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O型密封圈安装凹槽中;利用密封圈装配装置下端弹性部的弹性收缩特性,可将O型密封圈整体挤入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安装凹槽中。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装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高效、准确地将O型密封圈一次性安装到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圈安装方法费时费力,及安装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主体、(2)手柄、(3)O型密封圈、(11)密封圈定位槽、(12)密封圈导向部、(13)弹性部、(14)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技术中手工安装或者用镊子安装O型密封圈难以一次性安装到位,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密封圈定位槽、密封圈导向部及弹性部;利用密封圈导向部的导向作用,O型密封圈可沿密封圈装配装置侧面的上端自然下落,落入密封圈定位槽中,或直接落入套在该密封圈装配装置主体上的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O型密封圈安装凹槽中;利用密封圈装配装置下端的弹性部的弹性收缩特性,可将落入密封圈定位槽中的O型密封圈整体挤入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安装凹槽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或者用镊子安装费时费力且不能一次性安装到位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描绘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方案的一项典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主体(1)和手柄(2),所述主体(1)为一体成型的圆台,该圆台中空,包括顶面和侧面,所述手柄(2)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顶面;所述主体(1)的侧面包括密封圈定位槽(11)和弹性部(13);所述主体(1)侧面的下边缘设有凸起的弹性部(13);所述弹性部的上边缘设有密封圈定位槽(11);所述主体(1)的侧面中,所述定位槽(11)以上的部分为密封圈导向部(12);所述密封圈导向部(12)表面光滑,用于使密封圈从所述主体(1)的顶面沿所述密封圈导向部(12)自然滑落至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中,或直接滑落至套在所述主体(1)侧面上的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O型密封圈安装凹槽中。

给手表等待组装产品的环形壳体安装O型密封圈时,把所述待组装产品的环形壳体套在密封圈装配装置的主体(1)上,将含有密封圈装配凹糟的一面朝上,环形金属壳被卡在密封圈装配装置主体(1)的侧面一处,然后将O型密封圈套在密封圈装配装置上,利用密封圈导向部(12)的导向作用使其自顶面向下自然下落,落入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装配凹槽中。利用密封圈导向部(12)的导向作用使O型密封圈自然下落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装配凹糟中,O型密封圈的安装一次到位,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以在装配过程中向上提拉所述手柄(2)将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穿过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时,使所述弹性部(13)向内弹性收缩,将落入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内的O型密封圈整体挤入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装配凹糟内;所述主体(1)底端设有间距相等的多个梯形凹槽(14),所述梯形凹槽(14)的上底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在外形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在所述弹性部(13)开设多个梯形凹槽,从而加大所述弹性部(13)的收缩弹性。

在装配密封圈时,首先把待装配的O型密封圈套自上而下套在密封圈装配装置上,利用密封圈导向部(12)的导向作用使密封圈自然下落到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中,再将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套在密封圈装配装置的主体(1)上,含有密封圈装配凹糟的一面朝下,然后一手紧握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一手紧握密封圈装配装置的手柄(2),向上提拉密封圈装配装置,使其穿过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当密封圈装配装置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时,所述弹性部(13)向内弹性收缩,O型密封圈被整体挤入所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装配凹糟内。O型密封圈的安装一次到位,省时省力。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装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O型密封圈(3)与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相匹配,使得O型密封圈(3)刚好落入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中,不会下滑。所述密封圈定位槽(11)斜度小于所述密封圈导向部(12)和所述弹性部(13)的斜度,所述密封圈导向部(12)等于所述弹性部(13)的斜度。梯形凹槽(14)的上底可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侧面,也可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导向部的侧面,但为保证密封圈装配装置不变形,所述梯形凹槽的高的取值不能大于所述密封圈装配装置母线长度的二分之一,梯形凹槽(14)下底面的长度根据梯形凹槽(14)的数量及密封圈装配装置下底面的周长来设置。梯形凹槽(14)的下底边长度与梯形凹槽(14)间距的取值可以不同,但所有梯形凹槽(14)的下底边长度应相等,所有梯形凹槽(14)的间距应相等。例如,密封圈装配装置下底面的周长为32mm,若开设8个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下底边长度与梯形凹槽间距均可取值2mm,也可将梯形凹槽的下底边长度取值1mm,梯形凹槽间距取值3mm;若开设10个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下底边长度与梯形凹槽间距均可取值2.4mm,也可将梯形凹槽的下底边长度取值0.8mm,梯形凹槽间距取值2.4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装配装置采用一体成型的空腔圆台结构,利用密封圈导向部的导向作用,O型密封圈可沿密封圈装配装置侧面的上端自然下落,落入密封圈定位槽中,或直接落入套在该密封圈装配装置主体上的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O型密封圈安装凹槽中;利用密封圈装配装置下端的弹性部的弹性收缩特性,可将落入密封圈定位槽中的O型密封圈整体挤入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安装凹槽中。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能够高效、准确地将O型密封圈装配到待组装产品环形壳体的密封圈安装凹槽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