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4144发布日期:2020-06-02 19:4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对于需要在陌生的野外环境工作的机器人来说,对环境如地型的了解,显得特别重要,机器人通过探测器来取得外部环境的数据,探测器一般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这样,机器人的头部应构造得转动灵活,且转动的角度要大,由此设计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包括底板和l型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架,所述支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与底板之间具有凹槽,所述传动架上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均滑动在凹槽中,且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块滑动连接,所述传动块的内壁设有所述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所述l型支撑板的底端内侧焊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在所述传动块的内壁,所述连接块与所述l型支撑板之间具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外壁,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块与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架的左侧设有连接杆,所述传动架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焊接有转珠,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转珠滑动在所述传动块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支耳,所述传动板通过所述支耳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块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支耳、所述输出轴相配合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块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转珠相配合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顶部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块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机器人在户外工作时,机器人头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在l型支撑板上,第二电机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输出轴转动,同时使固定在输出轴顶端的传动板以及通过传动轴与传动板传动连接的l型支撑板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转动,使机器人可以360度转动,运动更加灵活方便,转动角度也较大,方便机器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机器人在工作时,第一电机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转动,第一电机工作带动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转动,传动架通过固定杆滑动在传动块的外壁,使传动块上升使滑动在滑槽上的支撑杆发生位移,由于支撑杆通过连接块固定在传动轴的外壁,传动块转动在传动轴的外壁,支撑杆发生位移带动l型支撑板在传动块上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抬头和低头动作,便于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拍摄,同时在滑槽中添加润滑油对转动装置进行保养,同时传动块上升,机器人头部抬起,便于工作人员对传动块内部的结构进行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中底板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中l型支撑板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中固定块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支撑块;111、通孔;12、第一电机;13、传动架;131、连接杆;14、传动块;142、滑槽;15、限位块;2、l型支撑板;21、传动轴;22、传动板;221、支耳;23、连接块;24、支撑杆;241、转珠;25、第二电机;251、输出轴;2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器人头部转动装置,包括底板1和l型支撑板2,底板1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和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架13,支撑块11的外壁滑动连接有传动块14,传动块14与底板1之间具有凹槽,传动架13上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均滑动在凹槽中,且传动架13与传动块14滑动连接,传动块14的内壁设有l型支撑板2,l型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块26,l型支撑板2的底端内侧焊接有传动轴21,传动轴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的外壁焊接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的另一端滑动在传动块14的内壁,连接块23与l型支撑板2之间具有传动板22,传动板22转动连接在传动轴21的外壁,底板1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25,第二电机25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底板1的底部,第二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有输出轴251,输出轴251贯穿支撑块11与传动板2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25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通过连接杆131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13转动,传动架13通过固定杆滑动在传动块14的外壁,使传动块14上升使滑动在滑槽142上的支撑杆24发生位移,第二电机25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输出轴251转动,同时使固定在输出轴251顶端的传动板22以及通过传动轴21与传动板22传动连接的l型支撑板2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转动,使机器人可以360度转动,运动更加灵活方便,转动角度也较大,方便机器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实用性强,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25的型号均为kvxn085-140。

在图1中:机器人在工作时,机器人头部通过固定块26固定在l型支撑板2上,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通过连接杆131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13转动,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通过连接杆131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13转动,传动架13通过固定杆滑动在传动块14的外壁,使传动块14上升使滑动在滑槽142上的支撑杆24发生位移,由于支撑杆24通过连接块23固定在传动轴21的外壁,传动板22转动在传动轴21的外壁,支撑杆24发生位移带动l型支撑板2在传动板22上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抬头和低头动作,便于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拍摄,同时在滑槽142中添加润滑油对转动装置进行保养,同时传动块14上升,机器人头部抬起,便于工作人员对传动块14内部的结构进行维护保养,通过限位块15对传动架13进行限位,起到一个缓冲作用,第二电机25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输出轴251转动,同时使固定在输出轴251顶端的传动板22以及通过传动轴21与传动板22传动连接的l型支撑板2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转动,使机器人可以360度转动,运动更加灵活方便,转动角度也较大,方便机器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实用性强。

在图2中:底板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的顶部上开设有与支耳221、输出轴251相配合的通孔111,输出轴251贯穿支撑块11与传动板22固定连接,便于机器人头部的转动,支撑块11的外壁开设有凹槽,便于传动块14在支撑块11上滑动。

在图3中:由于支撑杆24通过连接块23固定在传动轴21的外壁,传动板22转动在传动轴21的外壁,支撑杆24发生位移带动l型支撑板2在传动板22上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抬头和低头动作,便于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拍摄,同时在滑槽142中添加润滑油对转动装置进行保养,第二电机25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输出轴251转动,同时使通过支耳221固定在输出轴251顶端的传动板22以及通过传动轴21与传动板22传动连接的l型支撑板2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转动,使机器人可以360度转动,运动更加灵活方便,转动角度也较大,方便机器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实用性强。

在图4中:支撑杆24通过转珠241滑动在滑槽142中,传动块14上上升时带动支撑杆24通过传动轴21转动在传动板22上,便于机器人头部的抬头、低头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机器人在工作时,机器人头部通过固定块26固定在l型支撑板2上,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13转动,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通过连接杆131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传动架13转动,传动架13通过固定杆滑动在传动块14的外壁,使传动块14上升使滑动在滑槽142上的支撑杆24发生位移,由于支撑杆24通过连接块23固定在传动轴21的外壁,传动板22转动在传动轴21的外壁,支撑杆24发生位移带动l型支撑板2在传动板22上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抬头和低头动作,便于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拍摄,同时在滑槽142中添加润滑油对转动装置进行保养,同时传动块14上升,机器人头部抬起,便于工作人员对传动块14内部的结构进行维护保养,第二电机25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输出轴251转动,同时使固定在输出轴251顶端的传动板22以及通过传动轴21与传动板22传动连接的l型支撑板2转动,实现机器人头部的转动,使机器人可以360度转动,运动更加灵活方便,转动角度也较大,方便机器人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