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7708阅读:来源:国知局
艺孔流入而腐蚀螺栓。
[0031]为了便于安装时脚部螺纹孔23和纵向通孔13能够对齐,凸起座11表面形成凸出的纵向通孔座14,对应的内部空腔2 2的内壁形成形状大小和纵向通孔座14 一致的让位通槽24,安装时只需将纵向通孔座14置于让位通槽24内,然后推入安装座21,即可将脚部螺纹孔23和纵向通孔13对齐。
[0032]为了美观性,一般底座本体1的侧面均设计呈圆弧形,因此安装座21亦形成和该圆弧形对应的弧形端面25,并且在底座本体1的侧面开设容纳该弧形端面25的容置腔15,容置腔15的形状大小和安装座21的端部对应,安装座21的端部置于该容置腔15内,因此可消除由于加工误差,而导致弧形端面25和底座本体1的侧面对接时出现的缝隙,而影响美观。
[0033]并且将前轮4安装在侧脚部2前端的内部,且仅部分前轮4伸出侧脚部2,因此可降低底座本体1和地面的距离,从而增加稳定性,并且轮子内敛也更加美观。
[0034]后尾部3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1上的安装方式亦有很多,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的安装方式如下。
[0035]如图2和图5所示,底座本体1后端的底部形成凹槽16,相应的后尾部3的前端形成凸台31,凸台31的形状大小和凹槽16的形状大小对应,凸台31置于凹槽16内,因此保证了后尾部3在固定好后,不会由于安装间隙而发生摆动。凹槽16和凸台31上均开设尾部穿线孔17,用于穿设电线。
[0036]在凸台31顶面开设尾部螺纹孔32,相应的凹槽16顶面开设安装通孔18,通过螺栓将凸台31固定在凹槽16内。锁螺栓时,先将螺栓从底座本体1内穿过安装通孔18后,锁固在凸台31的尾部螺纹孔32上,因此无需在后尾部3开设安装所需工艺孔,而影响外观,同时还可以防止积水从该工艺孔流入而腐蚀螺栓。
[0037]为了便于安装时尾部螺纹孔32和安装通孔18对齐,凸台31顶面围绕尾部螺纹孔32形成定位凸起33,相应的凹槽16位于安装通孔18处形成和该定位凸起33形状大小相应的沉孔19,安装时,通过判断定位凸起33是否陷入沉孔19内,来判断尾部螺纹孔32和安装通孔18
是否对齐。
[0038]为了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如图1所示,将前轮4的直径设置呈大于后轮5的直径,后轮5为万向轮,前轮4为仅能转动的固定轮,通过两前轮4的转速差实现转向,该技术为常见的现有技术。直径较大的前轮4可增加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轮子胎面的抓地效果,减少打滑,增加稳定。前轮4驱动有助于车辆的稳定性,将万向轮作为后轮5,当受侧向力时,后轮5可侧向转动并移动,从而减少侧向力的作用,增加稳定性。
[00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侧脚部和后尾部,侧脚部具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底座本体的左右侧,侧脚部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侧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伸出底座本体,侧脚部的前端安装前轮,后尾部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后尾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伸出底座本体,后尾部的后端安装后轮,两前轮和后轮呈三角形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后端的底部形成凹槽,相应的后尾部的前端形成形状大小和该凹槽对应的凸台,凸台置于凹槽内,凸台顶面开设尾部螺纹孔,相应的凹槽顶面开设安装通孔,通过螺栓将凸台固定在凹槽内,凹槽和凸台上均开设供电线穿过的尾部穿线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顶面围绕尾部螺纹孔形成定位凸起,相应的凹槽位于安装通孔处形成和该定位凸起形状大小对应的沉孔,定位凸起置于沉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两侧均形成向外伸出的凸起座,相应的侧脚部后端的内侧形成向外伸出的安装座,安装座纵向开设形状大小和该凸起座形状大小对应的内部空腔,凸起座置于该内部空腔内,内部空腔的底壁开设脚部螺纹孔,相应的凸起座开设纵向通孔,通过螺栓将安装座固定在凸起座上,凸起座和安装座上均开设供电线穿过的脚部穿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座表面形成凸出的纵向通孔座,对应的内部空腔内壁形成形状大小和纵向通孔座对应的让位通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呈圆弧形,安装座亦形成和该圆弧形对应的弧形端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开设容纳该弧形端面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形状大小和安装座的端部对应,安装座的端部置于该容置腔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安装在侧脚部内并且仅部分前轮伸出侧脚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直径大于后轮直径,后轮为万向轮,前轮为仅能转动的固定轮,通过两前轮的转速差实现转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本体、侧脚部和后尾部,侧脚部具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底座本体的左右侧,侧脚部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侧脚部的前端向前延伸伸出底座本体,侧脚部的前端安装前轮,后尾部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后尾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伸出底座本体,后尾部的后端安装后轮,两前轮和后轮呈三角形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向前伸出的左右两侧脚部和向后伸出的后尾部,将三个轮子呈三角形布置,并将前轮安装在侧脚部的前端,后轮安装在后尾部的后端,从而大大增加了三个轮子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稳定性。并且两侧脚部可分别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双脚,后尾部可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尾巴,相当逼真。
【IPC分类】B25J19/00, B25J5/00
【公开号】CN205148311
【申请号】CN201520810375
【发明人】郭长琛, 许清汉
【申请人】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