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助剂槽的缫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3318发布日期:2019-01-13 16:06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助剂槽的缫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蚕丝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助剂槽的缫丝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蚕丝加工过程中,经过缫丝过程后形成小䈅,下一道工序要对小䈅进行加助剂,浸泡的过程,现有企业的加工车间,均将两道工序分开,先采用自动缫丝机进行缫丝过程,而后采用真空给湿机实现助剂添加过程,如此一来,至少需要两个独立的车间来完成此工作,分步进行延长了蚕丝加工过程的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采用真空给湿机,对机械、电力成本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带有助剂槽的缫丝机,将缫丝和给湿合为一体,在缫丝的同时进行给湿,这样将传统的缫丝和给湿的两道工序缩短为一道工序,大大缩短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大幅度节约空间和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带有助剂槽的缫丝机,包括缫丝机底座,其特征是:所述缫丝机底座的上方设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缫丝机肋板,所述缫丝机肋板顶部的前侧设有小䈅,位于小䈅下方的缫丝机肋板前侧设有助剂储槽,所述助剂储槽内设有助剂,所述助剂储槽内设有上助剂滚筒,所述助剂滚筒的表面设有滚花抛光结构,助剂储槽下方的缫丝机肋板前侧设有过挤鼓轮,位于过挤鼓轮和缫丝机底座之间的缫丝机肋板前设有导丝装置。

所述助剂储槽的后侧设有缫丝机钢槽,助剂储槽通过缫丝机钢槽固定在缫丝机肋板上。

所述缫丝机底座内设有蚕丝,蚕丝从下至上依次经过导丝装置、过挤鼓轮、上助剂滚筒并最终缠绕在小䈅上。

所述滚花抛光结构采用直纹滚花或网纹滚花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缫丝和给湿合为一体,设计在同一台缫丝机上,在缫丝的同时进行给湿,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再需要两个独立的车间,节约了空间和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滚花抛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滚花抛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3,其中,1是小䈅,2是上助剂滚筒,3是助剂储槽,4是过挤鼓轮,5是缫丝机钢槽,6是缫丝机肋板,7是缫丝机底座,8是导丝装置,9是滚花抛光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缫丝机底座7的上方设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缫丝机肋板6,所述缫丝机肋板6顶部的前侧设有小䈅1,位于小䈅1下方的缫丝机肋板6前侧设有助剂储槽3,所述助剂储槽3内设有助剂,所述助剂储槽3内设有上助剂滚筒2,所述助剂滚筒2的表面设有滚花抛光结构9,助剂储槽3下方的缫丝机肋板6前侧设有过挤鼓轮4,位于过挤鼓轮4和缫丝机底座7之间的缫丝机肋板6前设有导丝装置8。

所述助剂储槽3的后侧设有缫丝机钢槽5,助剂储槽5通过缫丝机钢槽5固定在缫丝机肋板6上。

所述缫丝机底座7内设有蚕丝,蚕丝从下至上依次经过导丝装置8、过挤鼓轮4、上助剂滚筒2并最终缠绕在小䈅1上。

所述滚花抛光结构9采用直纹滚花或网纹滚花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自动缫丝机工作过程中,小䈅2转动卷绕生丝,上助剂滚筒15也以一定的速度转动,当丝通过上阻凝鼓轮8向上运动过程中,首先接触上助剂滚筒15,其中丝和上助剂滚筒15形成一定的圆弧包角,上助剂滚筒15表面为滚花抛光结构18,凹凸不平,转动过程中,表面凹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助剂储槽内16的助剂带出,通过滚筒表面与丝的摩擦接触,从而粘附在生丝上。在小䈅2的不断卷绕下,带有助剂的生丝不断向上运动,从而在缫丝过程中实现助剂的添加。

在卷绕的过程中添加助剂,可以让润滑剂和柔软剂有充足的时间渗透进入生丝内部,让助剂充分的浸泡。并且,在小䈅2卷绕过程中,丝与丝之间会进行接触挤压,通过丝之间接触挤压产生的压力可以帮助助剂充分进入生丝内部,实现生丝更好的浸润效果。

上助剂滚筒15和小䈅2之间的线速度比应控制在1~1.5:1。在这样的线速度控制下,上助剂滚筒15的转速相对更快,带有助剂的生丝经过上助剂滚筒15之后未迅速卷绕到小䈅2上,因此生丝在小䈅2上的卷绕是在没有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不仅实现了丝的超前喂入,而且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小䈅成型后丝的拉白问题,提高了丝的强力。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是充分浸泡助剂后的小䈅,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小䈅较高的润湿程度。因此不再需要初始自动缫丝机上使用的烘干蒸汽管,传统烘干蒸汽管需要至少100 ℃的高温,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蒸汽,而停用烘干蒸汽管,使助剂在低于40 ℃下进行渗透可很大程度上节省能源成本。如此得到的小䈅可以保持良好的柔软度和润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