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3991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薄片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薄片制造装置中,采用一种将包括纤维在内的原料投入到水中,主要 通过机械的作用而进行分解、抄造的所谓的湿式方法。这种湿式方法的薄片制造装置需要 大量的水,从而装置较大。另外,水处理设施的配备的维护将花费时间和劳力,从而干燥工 序所涉及的能量较大。
[0003] 因此,为了实现小型化、节能,从而提出一种尽量不利用水的干式法的薄片制造装 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S卩,在干式解纤机中将纸片解纤为纤维状,并在 旋风分离器中将纤维分级为油墨颗粒和脱墨纤维,并使脱墨纤维穿过成型鼓表面的小孔过 滤网,而堆积在网带上,从而成形纸。
[0005] 在干式解纤机中,包括在对纸片进行解纤时所产生的解纤声在内的噪音在薄片制 造装置之中较大。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装置,S卩,在对苎麻进行解碎的解碎机中, 于材料接收口与罩壳之间插入有用于吸收由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噪音的消音器。
[0006]虽然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消音器为利用配管截面面积的急剧的扩大来进行 消音的部件,但当扩大流道时将存在材料堆积在消音器内部的问题。此外,当为了防止材料 的堆积而在下游侧设置锥部时,将存在消音性能降低的问题、在输送方向上延长而难以实 现小型化之类的问题、无法水平地进行配置之类的问题。
[0007]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2799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 者应用例而实现。
[0010] (1)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解纤部,其在空气中对被解 纤物进行解纤;薄片成形部,其利用由所述解纤部进行解纤而得到的解纤物中的至少一部 分来成形薄片,向所述解纤部输送被解纤物的流道具有:管道部,其供所述被解纤物通过; 开口,其以不会使所述被解纤物通过的大小而被设置在所述管道部的表面上;包围部,其以 使所述开口位于内侧的方式而包围所述管道部。
[0011] 在这种薄片制造装置中,通过在向解纤部输送被解纤物的流道中,在供被解纤物 通过的管道部的表面上设有开口,并且设置以使开口位于内侧的方式而包围管道部的包围 部,从而能够降低解纤部的噪音。此外,通过将开口的大小设为不会使被解纤物通过的大 小,从而能够防止被解纤物堆积在管道部表面与包围部之间的空间内的情况。
[0012] (2)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所述开口可以为由网状的网部所形成的 开口。即,所述开口的大小可以为网状的网部的网眼开口(网部的网眼的间隔)。
[0013] 在这种薄片制造装置中,通过将设置于管道部上的开口设为由网状的网部所形成 的开口,从而能够增大开口的总面面积,由此提高消音性能。
[0014] (3)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中,可以遍及所述管道部的周向上的整周而具有 所述网部。
[0015] 在这种薄片制造装置中,通过设置遍及管道部的周向上的整周的网部,从而能够 增大开口的总面面积,由此提高消音性能。此外,能够降低较宽的频带的声音。
[0016] (4)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在所述管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具 有所述网部。
[0017] 在这种薄片制造装置中,能够降低特定的频带的声音。
[0018] (5)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还具有对包括纤 维在内的材料进行粗碎的粗碎部,所述解纤部将由所述粗碎部进行粗碎而得到的粗碎片作 为所述被解纤物而在空气中进行解纤,所述流道被设置在所述粗碎部与所述解纤部之间。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图。
[0020] 图2中的(A)为模式化地表示消音器的立体图,(B)为模式化地表示消音器的内 部的立体图。
[0021] 图3为模式化地表示消音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2] 图4为模式化地表示连结在一起的两个消音器的立体图。
[0023]图5中的(A)、(B)为用于对消音部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0024] 图6为模式化地表示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各个结构的剖视图。
[0025] 图7中的(A)为模式化地表示解纤部的内部的侧视图,(B)、(C)为从导入口侧对 转子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 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的限定。此外,在下文中 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要结构要件。
[0027] 1.整体结构
[0028]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图。如图1所示, 薄片制造装置100包括:粗碎部10、解纤部20、分级部30、筛选部40、树脂供给部50、拆解 部60和薄片成形部70。
[0029] 粗碎部10在空气中对纸浆薄片或所投入的薄片(例如A4尺寸的废纸)等原料进 行裁断(粗碎)而使之成为细片(粗碎片)。虽然细片的形状或大小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例 如为几cm或几_的方形的细片。在图示的示例中,粗碎部10具有粗碎刀刃11,并能够通 过粗碎刀刃11而将所投入的原料裁断。也可以在粗碎部10中设置有用于连续地投入原料 的自动投入部(未图示)。
[0030] 通过粗碎部10而被裁断的细片在由漏斗15接收之后,经由第一输送部81而向解 纤部20被输送。第一输送部81与后文叙述的第七输送部87汇合,并与解纤部20的导入 口 21连通。第一输送部81及后文叙述的第二输送部~第七输送部82~87的形状例如为 管状。在第一输送部81及第七输送部87中,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解纤部20所产生的噪音 的消音部90 (对被解纤物进行输送的流道的一个示例)。在第一输送部81中设置有第一消 音部90a,而在第七输送部87中设置有第二消音部90b。
[0031] 解纤部20对细片(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解纤部20通过对细片进行解纤处 理从而生成被解开为纤维状的纤维。
[0032] 在此,"解纤处理"是指,将多个纤维粘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片解开成一根一根的 纤维的处理。将通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称为"解纤物"。在"解纤物"中,除了被解开的纤 维之外,有时还会包括在解开纤维时从纤维中分离出的树脂(用于使多个纤维彼此粘合的 树脂)颗粒或油墨、碳粉、防渗剂等油墨颗粒。在之后的记载中,"解纤物"为通过了解纤部 20的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混杂有在通过了解纤部20之后所添加的物质。此外,"被 解纤物"是指,通过解纤部20而被实施解纤的物质。
[0033] 解纤部20使附着于细片上的树脂颗粒或油墨、碳粉、防渗剂等油墨颗粒从纤维上 分离。树脂颗粒及油墨颗粒与解纤物一同从排出口 22被排出。解纤部20通过旋转刀刃而 对从导入口 21被导入的细片进行解纤处理。解纤部20在空气中利用干式法而进行解纤。
[0034] 优选为,解纤部20具有产生气流的机构。在该情况下,解纤部20能够通过自身产 生的气流而从导入口 21将细片与气流一同抽吸,并进行解纤处理,且向排出口 22进行输 送。如图1所示,从排出口 22被排出的解纤物经由第二输送部82而被导入至分级部30。 另外,在使用不具有气流产生机构的解纤部20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外设的方式设置产生将 细片向导入口 21进行引导的气流的机构。
[0035] 分级部30从解纤物中分离并去除树脂颗粒、油墨颗粒。作为分级部30,使用气流 式分级机。气流式分级机为,产生旋转气流并根据离心力和被分级的物质的尺寸及密度而 进行分离的部件,且能够通过气流的速度及离心力的调节而对分级点进行调节。具体而言, 作为分级部30,使用旋风分离器、弯管射流分离机、涡流分级机等。尤其是旋风分离器,由于 结构简便,因此能够作为分级部30而优选使用。在下文中,对于作为分级部30而使用了旋 风分离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0036] 分级部30至少具有导入口 31、被设置于下部的下部排出口 34和被设置于上部的 上部排出口 35。在分级部30中,使伴有从导入口 31被导入的解纤物的气流进行圆周运动, 由此,在被导入的解纤物上施加有离心力,从而被分离为纤维物(被解开的纤维)和与纤维 物相比较小且密度较低的废弃物(树脂颗粒、油墨颗粒)。纤维物从下部排出口 34被排出, 并通过第三输送部83而被导入至筛选部40的导入口 46。另一方面,废弃物从上部排出口 35通过第四输送部84而被排出至分级部30的外部。由此,由于树脂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