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25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装备在该液体喷射 装置上的液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其中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 机")具有记录头(液体喷射头),其喷射从墨盒经由柔性管供给的墨水 (液体),通过从设置在该记录头的喷嘴向记录介质(目标)喷射墨水来 进行印刷。
这种打印机大多将记录头安装在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并且管通常是以 一端固定在墨盒侧,另一端固定在记录头侧的状态,曲线状地铺设在打印 机内部(例如专利文献O 。
艮口,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打印机依次层压有管、海绵层(沿设部 件)、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板(沿设部件)、以及软性扁平电缆(沿设部 件)。并且,在该层压状态下,将上述部件通过捆束器件整体地进行统一 捆束,并进行曲线状地铺设。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 — 171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打印机中,是在层压状态下将管、海绵层、不锈 钢板、以及软性扁平电缆弯曲地进行铺设,其弯曲部分的曲率互不相同。 因此,在托架往复移动时,管在弯曲部分与捆束器件或海绵层相互摩擦, 因而有时会产生管或海绵层的碎屑。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使得可抑制以下现象的发生, 即用于将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射头的柔性管的弯曲部分、与沿该管延伸地 配置的沿设部件以及对该沿设部件与管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之间摩擦而产 生碎屑。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具有具有柔性的管,该 管被配置成在中间部分弯曲,用于将液体供给到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 射头;沿该管延伸配置的、具有弹性的沿设部件;以及维持该沿设部件与 所述管间的间隔地对二者来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所述捆束器件固定在管 上,并且可滑动地支承着所述沿设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维持沿设部件及管间的间隔的状态下,将捆束器 件固定在管上,并且可滑动地支承着所述沿设部件。由此,即使由于液体 喷射头的移动使管以及沿设部件的弯曲部分移动,导致该管以及沿设部件 的形态发生变化,该管的弯曲部分也不与捆束器件以及沿设部件相互摩 擦。因此可抑制如下的现象的发生用于将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射头的柔性 管的弯曲部分、与沿该管延伸地配置的沿设部件以及对该沿设部件与管进 行捆束的捆束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碎屑。
在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中,所述捆束器件由耐磨性能比构成所述管 的材料更高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捆束器件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沿着所述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捆束器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维持沿设部件与管间的间隔的状态下,对所述沿 设部件以及管进行稳定捆束。
在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将所述各捆束器件彼此等间隔地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维持沿设部件与管间的间隔的状态下,对所述沿 设部件以及管进行平衡性良好地、稳定地捆束。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用
于将所述液体供给到该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给单元。在该液体喷射装置 中,通过上述结构的液体供给装置来构成所述液体供给单元。
根据本发明,即使由于液体喷射头的移动使管以及沿设部件的弯曲部 分移动,导致该管以及沿设部件的形态发生变化,该管的弯曲部分也不与 捆束器件以及沿设部件相互摩擦。因此可抑制如下的现象用于将液体供 给到液体喷射头的柔性管的弯曲部分、与沿该管延伸地配置的沿设部件以 及对该沿设部件与管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切削屑。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该打印机的液体供给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3 — 3线的截面图4是表示在图3中,摆动部相对于主体部向远离方向摆动时的捆束 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5是表示液体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中将 本发明具体化为一个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此外,在下面的 说明中,在提到"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时,在 不作特别说明时,则与以图1为基准时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 以及"左右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 有形呈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2。框体12的后面设有进纸托盘13,并且 框体12的前面设有出纸托盘14。此外,框体12的上面设有打印机盖 15。通过未图示的铰链结构,出纸托架14以及打印机盖15均可相对于框 体12来进行折叠储存。
在框体12内的下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地设有台板(platen) 16。该台 板16是支承着作为目标的记录用纸P的支承台,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
构,将由进纸托盘13送入的记录用纸P从出纸托盘14送到框体12之 外。
另外,在框体12内的台板16的上方,架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轴 17。导轴17支承着托架18,并使所述托架18可沿着该导轴17进行往复 移动。在框体12后壁内表面上的、与导轴17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上,支 承着未图示的、可以自由转动的驱动滑轮以及从动滑轮。
驱动滑轮与托架马达(省略图示)的输出轴相连,该托架马达是在托 架18进行往复移动时的驱动源,并且,在两滑轮间装有连接托架18的无 接头的同步带(省略图示)。因此,托架18可以被导轴17引导着,借助 托架马达的驱动力而通过无接头的同步带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托架18的 下面设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9,该记录头19下面形成有多个喷嘴 (省略图示),其用于喷射作为该记录头19所供给的液体的墨水。
另外,在托架18内设有上侧开口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内容纳有多个 (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阀单元20。该阀单元20对暂时贮存的墨水进行 压力调整后将其供给到记录头19侧,并通过供给针(省略图示)连接记 录头19的各喷嘴。此外,在托架18的上面附有对容纳部的开口进行封闭 的托架盖21。
并且,通过对未图示的、设置在记录头19内的压电元件进行驱动, 从各喷嘴向到达记录头19下方的记录用纸P喷射墨水来进行印刷。
另外,在框体12内的左端部靠前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盒座22。在 盒座22上可装卸地安装有容纳不同颜色墨水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 个)墨盒23。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1不是墨盒23与托架 18 —同移动的所谓在架类型(on-carriage type)的打印机,而是被构成为 在框体12内,墨盒23不与托架18 —同移动的所谓离架类型(off-carriage type)的打印机。
另外,在框体22内的盒座22的上方位置设有加压泵24,并且在盒座 22上的各墨盒23的后方侧的位置上设有流路形成体25,所述流路形成体 25具有分别与各墨盒23连接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液体流路 (省略图示)。流路形成体25从盒座22向上延伸,然后中间向右方弯曲
为直角,而形成横L字板状。
艮口,流路形成体25具有附着在盒座22上的近似方形板状的附着部
25a,以及延伸部25b,该延伸部25b被一体成形在从该附着部25a的上端 部延伸到框体12内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近中央的位置上。在流路形成体25 的附着部25a以及延伸部25b中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墨水流 路(省略图示)。
并且,在驱动加压泵24时,通过从该加压泵24分别向各墨盒23内送 入加压空气,各墨盒23内分别容纳的墨水包被加压空气压扁,,从而各 墨盒23内的墨水被压力输送至流路形成体25的各墨水流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流路形成体25的延伸部25b的末端部上,连接 有带状的、作为液体供给单元的液体供给装置26的基端部,并且,该液 体供给装置26的末端部通过形成在托架18的右侧的插入孔18a而插入支 承在该托架18内。此时,液体供给装置26被铺设配置成在中间部分形成 弯曲部26a。并且,液体供给装置26具有作为柔性管的墨水供给管27; 以及作为支承该墨水供给管27的弹性沿设部件的支承部件28,该支承部 件28呈带状,沿着该墨水供给管27的外侧(前侧)延伸。
此外,液体供给装置26还具有作为弹性沿设部件的带状的柔性印 刷配线板29,其沿着墨水供给管延伸,被配置在该墨水供给管27与支承 部件28之间;以及捆束器件30,其在将墨水供给管27、支承部件28及 柔性印刷配线板29维持在彼此间具有间隔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捆束。
如图2及图3所示,墨水供给管27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并通过一 体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并列的多根(本实施方式中时5根)管而构成。因 此,墨水供给管27具有5个墨水供给通路27a。并且,墨水供给管27的 基端部连接在流路形成部25的延伸部25b的末端部,使该延伸部25b的5 个墨水流路(省略图示)与墨水供给管27的5个墨水供给通路27a分别连 通。
另一方面,墨水供给管27的末端部与托架18内的5个阀单元20相 连,使该各阀单元20与墨水供给管27的5个墨水供给通路27a分别连 通。并且,墨水供给管27的各墨水供给通路27a通过各阀单元20与记录
头19相连通。
因此,通过由加压泵24供给的加压空气的施加压力,墨盒23内的墨 水从流路形成体25所对应的各墨水流路开始,经过墨水供给管27的各墨 水供给通路27a、各阀单元20,被分别供给到记录头19。
支承部件28由金属制成,但也可以由弹性合成树脂制成。在支承部 件28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下,考虑到气氛温度会由于保存场所或输送 时的环境等而成为高温(最高温度约6(TC左右)的情况,因而优选采用耐 热性材料。所述耐热性合成树脂例如可例举出高耐热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另外,支承部件28的基端部固定在流 路形成体25的延伸部25b的末端部,并且该末端部固定在托架18内。
柔性印刷配线板29的基端部与框架12内未图示的控制部电连接,并 且其末端部与设置在记录头19内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电连接。因此,通 过柔性印刷配线板29将驱动电流从控制部供给到压电元件,通过控制部 对该压电元件进行驱动控制。
沿墨水供给管27 (液体供给装置26)的长度方向等间隔(例如间隔 为5 10cm)地配置有多个捆束器件30,并且所述捆束器件30由耐磨性 比构成墨水供给管27的弹性材料更好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例如可以例 举出合成树脂或金属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耐磨性好、加工性好、 比金属轻的因素而使用聚酰胺(尼龙)。
如图3及图4所示,捆束器件30具有上下伸长的平板状主体部 31;上下伸长的平板状摆动部32,其被配置成在该主体部31的后方侧与 该主体部31相对;以及将主体部31与摆动部32在上端部上进行连接的铰 链部33。在摆动部32的左右两端边缘,在整个上下方向上都设有肋32a。 并且,摆动部23能够以铰链部33为基准相对主体部31摆动,以使其接近 或者远离主体部31。
在主体部31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后方突起的、近似方形板状的支承 片34,在该支承片34的下面中央部设有楔状卡止片34a。另一方面,在摆 动部32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前方突起的、近似方形板状的卡止部35,在 该卡止部35的中央部上形成有上下贯穿该卡止部35的卡止孔35a。
并且,当使摆动部32摆动到主体部31侧时,啮合片34a与卡止孔 35a相卡止,摆动部32的摆动被卡止固定。另外,在主体部31的后面的 上下两端部上,分别突起设置有末端尖锐的固定片31a;在摆动部32的前 面的与两固定片31a相对的位置上,分别突起设置有与固定片31a同样的 固定片32b。
并且,当在主体部31的后面上配置有墨水供给管27的状态下,将摆 动部32摆动到主体部31侧,使卡止片34a与卡止孔35a相卡止时,在两 固定片31a及两固定片32b吃入到墨水供给管27中的状态下,对摆动部 32进行卡止固定。g卩,在通过以主体部31和摆动部32夹持墨水供给管27 的状态下,通过将该摆动部不能摇动地进行锁定,使该墨水供给管27被 捆束器件30固定。因此,捆束器件30是可相对于墨水供给管27进行装卸 的。
在主体部31前面的中央部分上支承柔性印刷配线板29,并形成左右 两侧及前方侧开口的支承凹部36。在支承凹部36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上 突起设置有一对限制凸部37,由该限制凸部37对柔性印刷配线板29的前 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在通过支承凹部36支承着柔性印刷配线 板29的状态下,柔性印刷配线板29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受限,而允许其左
右方向(长度方向)上的滑动。
在主体部31前面的上下两端上突起设置有一对L字形的夹持片38, 通过这两个夹持片38来夹持支承部件28。因此,在通过两夹持片38夹持 着支承部件28的状态下,支承部件28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受限,而允许其 左右方向(长度方向)上的滑动。该情况下,支承部件28的后面与两限 制凸部37的前面滑动接触。
如上所述,捆束器件30固定在墨水供给管27上,并通过主体部31间 隔开墨水供给管27、支承部件28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并且,在通过两 限制凸部37来维持间隔的状态下,支承着支承部件28和柔性印刷配线板 29。
下面说明液体供给装置26的作用。
如图5所示,在印刷时托架18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液体供给装置26
的弯曲部26a随着该托架18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液体供给装置26的形态 变化。此时,在弯曲部26a中,由于墨水供给管27、支承部件28以及柔 性印刷配线板29相互间曲率不同,会产生因间隔错乱而相互摩擦的干 扰。
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26中,由于是在维持墨水 供给管27、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相互间的间隔的状态下, 对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等间隔地进行捆束,因此墨水供给管27与支承 部件28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间不会相互摩擦。此外,由于捆束器件30与 墨水供给管27相对地进行固定,因此墨水供给管27与捆束器件30也不会 相互摩擦。
因此,由于抑制了墨水供给装置的捆束器件30、支承部件28以及柔 性印刷配线板29的摩擦引起产生碎屑,因此该碎屑难以落在印刷中的记 录用纸P上,从而提高了印刷品质。此外,还可抑制在墨水供给管27、捆 束器件30、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间摩擦时所发出的声音 (滑动音)的发生。
另外,由于捆束器件30可滑动地支承着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 线板29,因此不会妨碍托架18的移动以及伴随该托架18的移动发生的液 体供给装置26的形态变化。
通过以上详细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由于捆束器件30在维持墨水供给管 27、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相互间的间隔的状态下进行捆 束,因此可以抑制墨水供给管27与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相 互摩擦。此外,由于捆束器件30与墨水供给管27相对地进行固定,因此 墨水供给管27与捆束器件30也不会相互摩擦。
因此,由于抑制了墨水供给管27的捆束器件30、支承部件28以及柔 性印刷配线板29的摩擦引起产生碎屑,因此该碎屑难以落在记录用纸P 上,从而提高了印刷品质。此外,还可以抑制墨水供给管27、捆束器件 30、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间的摩擦时所发出的声音(滑动 音)的产生。
另外,由于捆束器件30可滑动地对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
29进行支承,因此不会妨碍托架18的移动以及伴随该托架18的移动发生 的液体供给装置26的形态变化。
(2) 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由于捆束器件30由耐磨性比构成墨水 供给管27的弹性材料更好的材料——聚酰胺构成,因此可以提高捆束器 件30的耐久性。
(3) 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由于沿着墨水供给管27的长度方向设 有多个捆束器件30,因此可在相互间维持有间隔的状态下对墨水供给管 27、支承部件28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稳定地进行捆束。
(4) 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由于相互间等间隔地配置有各捆束器件 30,因此可在相互间维持有间隔的状态下平衡性良好地、稳定地对墨水供 给管27、支承部件28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进行捆束。
(5) 由于捆束器件30被构成为可相对墨水供给管27装卸,因此可 容易地变更相对墨水供给管27的固定位置。
(6) 在将捆束器件30相对于墨水供给管27固定时,在两固定片31a 及两固定片32b吃入墨水供给管27中的状态下,对摆动部32进行卡止固 定,因此可以相对供给管27牢固地固定捆束器件30。
(变更方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在具有上述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液体供给装置26中,各捆束器件30的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 当变更。
液体供给装置26中,各捆束器件30的配置间隙不必一定是沿长度方 向等间隔地进行配置。
液体供给装置26中,各捆束器件30的个数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变 更(例如,也可为l个)。
捆束器件30的宽度(捆束器件30中的墨水供给装置27的长度方向的 距离)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变更。
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可以在支承部件28的外侧(前侧)配置柔性 印刷配线板29。构成捆束器件30的材料可以是比构成墨水供给管27的弹性材料的耐 磨性更高的材料。
在液体供给装置26中,通过捆束器件30,与墨水供给管27—起捆束 的沿设部件可以是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的某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说明了喷射墨水的喷墨式打印 机(包含传真机、复印机等的印刷装置)11,但也可以是喷射其他液体的 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是用于对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以及面发光 显示器的制造的电极材料或色料等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对用于 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机物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或者作为精密吸液 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柔性的管,该管被配置成在中间部分弯曲,用于将液体供给到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沿该管延伸地配置的、具有弹性的沿设部件;以及维持该沿设部件及所述管之间的间隔地对二者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其中,所述捆束器件固定在所述管上,并可滑动地支承着所述沿设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束器件 由耐磨性比构成所述管的材料更高的材料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 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捆束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捆束器件被 配置成彼此等间隔。
5. —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用于向 该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 液体供给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其可抑制以下现象的发生,即用于将液体供给到液体喷射头的柔性管的弯曲部分、与沿该管延伸地配置的沿设部件以及对该沿设部件与管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碎屑。本发明的液体供给装置(26)具有向将墨水喷射到记录用纸(P)的记录头供给墨水的、中间部分被弯曲配置的墨水供给管(27),沿该墨水供给管(27)延伸地配置的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维持墨水供给管(27)、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间的间隔地对它们进行捆束的捆束器件(30)。捆束器件(30)固定于墨水供给管(27)上,并可滑动地支承着支承部件(28)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9)。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181844SQ2007101882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3日
发明者大谷刚史, 熊谷利雄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