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535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40、50、60~63、70A、70B、80,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的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一流路31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33,与第二流路32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二流路32交叉的方向延伸;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11与第二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并沿第一框体盖11或第二框体盖12配置,由此将液体从外部罐20供应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内部,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形成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外表面。
【专利说明】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0001]本分案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09854.0、申请日为2009年3月25日、 申请人: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该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名称为“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连接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主体与外部罐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以往,作为将液体向目标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该打印机在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安装记录头,从形成在记录头中的喷嘴喷射从墨盒(液体容纳体)供应到该记录头的墨水(液体),从而在作为目标的记录介质上实施印刷。作为这种打印机,以往公知有例如以下类型的打印机,即: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在托架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上架型);以及如权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打印机上的托架以外的固定位置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离架型)。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62092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20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这里,尤其在上架型的打印机中,由于受到托架上的安装空间的影响而墨盒的墨水容量小,因此如果要执行较大量的印刷,需要频繁地更换墨盒。因此,当执行这样的大量印刷时,不仅在墨盒的更换作业上需要人手,并且运转成本也增多。在离架型打印机中,虽然不像上架型那样频繁更换,但是要执行大量的印刷,还是需要更换墨盒。尤其,在离架型之中,用于家庭的墨盒容量比用于工作的墨盒容量小,因此用于家庭的墨盒的更换频率变多。
[0008]因此,以往有时在打印机上连接大容量的外部罐,从而改造打印机。并且,当进行了这样的改造时,由于从外部罐向打印机内部供应墨水,因此将供墨管从打印机外部引入内部。
[0009]但是,打印机是出于防音、设计等目的被框体盖覆盖的,因此只能使供墨管勉强穿过框体盖的间隙。如果供墨管硬是被弯折或者供墨管的直径比间隙粗,则供墨管会被折断或挤破,导致供墨管堵塞而无法供应墨水。
[0010]另外,如果供墨管穿过可开闭的框体盖的间隙,则会在开闭该盖时夹破供墨管,产生无法从外部罐供应墨水的情况。
[0011]虽然只要马上找出无法供应墨水的原因就能够修复,但是如果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继续印刷,则喷嘴会发生空打,成为打印机主体发生故障的原因。打印机的故障最终由打印机制造商解决,因此作为打印机制造商也不能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
[00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本发明一个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二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并沿所述第一框体盖或所述第二框体盖配置,由此将液体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部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框体盖和所述第二框体盖形成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表面。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预先形成有弯曲流路以适合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另外,可通过由向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三流路形成的弯曲流路之中位于铅垂上部的空间来捕集气泡。
[0016]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保形性,该保形性保持所述弯曲流路的形状,以使得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盖与所述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的流路作为最大流路高度小于流路宽度的扁平流路。
[0017]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容易地配置扁平流路,并且即使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被相对开闭,也能够通过保形性来防止流路形成部件被夹入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
[0018]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彼此连结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状部件,该第一、第三板状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交叉地连结在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两端上,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凹部和密封所述凹部的开口的薄板状部件划分出所述第二流路,由贯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所述凹部连通的贯穿孔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由贯穿所述第三板状部件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所述凹部连通的贯穿孔形成所述第三流路。
[0019]这样一来,由于在以保持弯曲形状的方式彼此连结的第一?第三板状部件上只设置贯穿孔和凹部就能够形成流路,因此加工性优良,并且可通过树脂膜、弹性片等薄板状部件来密封凹部的开口,因此容易形成流路高度低的扁平流路。
[0020]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该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且彼此间隔且相对配置,以确保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的各个流路高度;以及两个隔开部件,该两个隔开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配置在相对的所述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之间,并且彼此间隔且相对配置,以确保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的各个流路宽度。
[0021]这样一来,可通过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来分出流路高度方向,并且可通过隔开部件来分出流路宽度方向。另外,由于可通过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来分出流路高度方向的两端,因此容易形成流路高度低的扁平流路。[0022]另外,即使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是除通过金属、硬质树脂等具有弯曲形状的保形性的部件以外的、如树脂膜、弹性片、橡胶片等那样不具有保形性而柔软的薄片,也能够通过沿具有保形性的隔开部件敷设来确保具有保形性的流路。
[0023]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通过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划分形成多个流路的多个金属管形成,并且所述多个金属管被并列设置。
[0024]如果通过薄板金属形成金属管,则能够配置在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通过设为并列管可确保多种液体的流路。
[0025]在本发明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可挠性管,液体被加压供应或吸引供应到所述至少一个可挠性管内。
[0026]这样一来,虽然在没有对液体进行加压或吸引的状态下管被压扁,但是可通过对液体进行加压或吸引来确保预定截面积的流路。但是,可挠性管自身不具有保形性,因此可将可挠性管插穿到空心状并弯曲的保持壳来使用。
[0027]本发明另一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喷射装置主体,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至少被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覆盖的内部具有液体喷嘴;外部罐,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部;以及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将所述外部罐的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二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经由所述第一框体盖与所述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并沿所述第一框体盖或所述第二框体盖配置。
[0028]根据本发明另一方式,预先形成有弯曲流路以适合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流路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来自外部罐的液体供应。另外,可通过由向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三流路形成的弯曲流路之中位于铅垂上部的空间来捕集气泡。
[0029]在本发明另一方式中,可以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包括贮存部,该贮存部贮存通过所述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供应的液体,所述贮存部具有缓冲能力。通过贮存部的缓冲能力,能够衰减从外部罐供应的液体的急剧变动或液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进行流量调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的(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整体图,图1的(B)是示出开启了图1的(A)所示的打印机整体的扫描盖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的(C)是示出开启了图1的(A)所示的打印机主体上侧的框体盖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1]图2是示出被配置在下侧、上侧的框体盖之间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一个安装方式的简要剖面图;
[0032]图3是示出被配置在下侧、上侧的框体盖之间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另一安装方式的简要剖面图;
[0033]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简要剖面图;
[0034]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俯视图;[0035]图6是分解组装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立体图;
[0036]图7是分解组装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立体图;
[0037]图8是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弯曲成了图2的安装方式的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0038]图9是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弯曲成了图3的安装方式的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0039]图10的(A)、(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简要立体图;
[0040]图11的(A)、(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简要说明图;
[0041]图12的(A)、(B)是被插穿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可挠性管的保持壳的简要说明图;
[0042]图13是示出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在液体喷射装置主体内部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简要说明图。
[0043](标号说明)
[0044]10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1下侧框体盖(外壁盖),IlA切口部,IlB内壁盖,IlC台阶部,12上侧框体盖,20外部罐,30、30A?30D液体供应流路装置,31第一流路,32第二流路,33第三流路,34上游侧流路,35下游侧流路,40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1第一板状部件,41A贯穿孔,42第二板状部件,42A凹部,43第三板状部件,43A贯穿孔,44上游侧部件,44A凹部,45下游侧部件,45A凹部,50薄板状部件,60第一薄板状部件,61第二薄板状部件,62、63隔开部件,70A、70B金属管,80可挠性管,82、84保持壳,90A、90B墨水贮存部,100A、100B液体导出部件,110内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下面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不当地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不一定是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0046](液体喷射装置的简要情况)
[0047]图1的(A)?(C)示出喷墨式打印机,该喷墨式打印机是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的(A)是示出喷墨式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该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10、配置在打印机主体10的外部的外部罐20、以及将作为液体的墨水从外部罐20供应至打印机主体10内部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液体供应流路装置)30。外部罐20可通过液面差或外部加压来压送内部的墨水。或者,也可以通过打印机主体10内部的机构来吸引外部罐20内的墨水。
[0048]打印机主体10在被下侧的框体盖(第一框体盖)11和上侧的框体盖(第二框体盖)12包围的内部内置有支撑纸的压纸卷轴、沿与压纸卷轴平行的导向轴进行往复移动的托架、安装在托架上的记录头(液体喷射头)、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墨盒等。在上侧的框体盖12的上部配置有扫描盖13。
[0049]图1的⑶是示出开启了扫描盖13的状态的侧视图。开启扫描盖13,在原稿台上载置原稿,关闭扫描盖13并按下开始键,这样开始扫描原稿,并通过打印机主体10实施印刷。打印机主体10是复合机,打印机主体10的印刷不限于通过扫描仪读取原稿,例如也可以印刷从计算机传输过来的信息。
[0050]另外,图1的(C)示出进行维护时开启了上侧的框体盖12的状态。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经由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从打印机主体10的外部引入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的(B)、(C)所示,在下侧的框体盖11的侧面形成有上边缘被切除一部分的切口部11A。关于该切口部11A,原来是为了在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确保在开闭上侧的框体盖12时可供手指勾入的间隙而设置的。
[0051]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经由通过切口部IlA确保的下侧、上侧框体盖11、12之间的最大间隙从打印机主体10的外部引入内部。这样,通过利用预先形成在打印机主体10上的间隙,从而能够在不破坏打印机主体10的操作性、性能、外观的情况下将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0上。
[0052](液体供应流路装置)
[0053]接着,说明墨水供应流路装置(液体供应流路装置)30。图2和图3示出图1的(A)的A-A剖面的例子。图2示出通过下侧的框体盖11的上端与上侧的框体盖12的下端相对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例如沿下侧的框体盖11配置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的例子。在图3中,在下侧的框体盖(外壁盖)11的上端具有在上侧的框体盖12内侧与其相对的内壁盖11B、以及连接内壁盖和外壁盖的台阶部11C。在此情况下,也通过下侧的框体盖(外壁盖)11、台阶部IlC以及内壁盖IlB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例如沿下侧的框体盖(外壁盖)11、台阶部IlC以及内壁盖IlB配置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
[0054]在图2的情况下,例如为了通过沿下侧的框体盖11配置来保持并越过下侧的框体盖11,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必须是槽状(-字形)的流路。另一方面,在图3的情况下,为了沿下侧的框体盖(外壁盖)U、台阶部IlC以及内壁盖IlB越过下侧的框体盖(外壁盖)11、台阶部IlC以及内壁盖11B,必须是弯曲状的流路。
[0055]在图2和图3的任何情况下,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是划分形成具有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2以及第三流路33的至少一个流路(可以是多个流路)的装置,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的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一流路31交叉例如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三流路33与第二流路32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二流路32交叉例如垂直的方向延伸。具有这样形状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在图2和图3的任何情况下均通过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沿下侧的框体盖11或上侧的框体盖12配置,由此将墨水从打印机主体10的外部供应到内部。
[0056]尤其,如果将第二流路32配置成大致水平,则比重轻的气泡在第二流路32内排出到墨水上方的空间而能够实施气泡去除,从而可通过气泡捕集,只供应墨水。
[0057]优选的是,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包括流路形成部件,该流路形成部件具有将配置到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的流路(在图2的例子中第二流路32)作为最大流路高度比流路宽度小的扁平流路并弯曲成槽状或弯曲(crank)状的弯曲流路的保形性。为了配置在图2或图3所示的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需要流路高度低的扁平流路,并且为了扩大流路截面积,使流路宽度大于流路高度。保形性是指维持形状的性质,通过该保形性,能够使流路形成部件即使如图1的(C)那样开闭上侧的框体盖12也不会被夹入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另外,关于这些特性,最起码具备图2或图3所示的槽状流路或弯曲状流路即可,比第一流路31靠向上游侧(打印机主体10外侧的流路)的流路、以及比第三流路33靠向下游侧(打印机主体10内侧的流路)的流路是没有配置在下侧的框体盖11与上侧的框体盖12之间,因此除上述的扁平弯曲流路形状以外可采用各种形状、特性。
[0058]当需要供应的液体应该如墨水那样避免气泡等混入时,优选的是,形成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的流路形成部件的氧气、氢气透过率低。该氧气、氢气透过率虽然取决于流路的形状,但是在常温环境下,氧气透过率小于等于200[cc.mm/m2.day.atm],进一步优选的是小于等于100,水蒸气透过率小于等于0.2[g.πιπι/πι2.day],进一步优选的是小于等于0.1。
[0059](墨水供应流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0060]下面,说明具有图2所示的槽状流路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的具体例子。图4?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如图4和图6所示,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的流路形成部件包括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和薄板状部件50。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通过树脂、金属、弹性体、橡胶等具有保形性的材料形成。薄板状部件50通过树脂薄膜、弹性片等形成。为了将薄板状部件50热熔敷在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上,可通过同类的树脂或弹性体来形成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和薄板状部件50。
[0061]为了形成图2所示的槽状流路,该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包括互相连结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状部件41、42、43,在第二板状部件42的两端上相对于该第二板状部件42交叉例如正交地连结有第一、第三板状部件41、43。
[0062]第二流路32是通过形成在第二板状部件42上的凹部42A和密封凹部42A的开口的薄板状部件50来划分。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示出在流路划分形成部件40上例如形成四个第二流路31的例子,但是该数量可根据需要供应的墨水种类适当设定,至少形成一个即可。
[0063]第一流路31是由贯穿第一板状部件41而与第二板状部件42的凹部42A连通的贯穿孔41A形成。同样,第三流路33是由贯穿第三板状部件43而与第二板状部件42的凹部42A连通的贯穿孔43A形成。
[0064]该贯穿孔41A、43A在图5中为矩形截面,截面与第二流路32相同,但是考虑到加工性,可以设为圆形截面。这样一来,虽然通过贯穿孔41A、43A形成的第一、第三流路31、33与第二流路32不同,不会成为扁平的流路,但是由于第一、第三流路31、33如图2那样不会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因此无需设为扁平的流路。
[0065]图4?图6所示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可以在第一板状部件41的上游侧具有上游侧板状部件44,还在第二板状部件43的下游侧具有下游侧板状部件45。上游侧板状部件44具有与贯穿孔41A连通的凹部44A,下游侧板状部件45具有贯穿孔43A连通的凹部45A。这些凹部44A、45A也与凹部42A相同,被薄板状部件50密封而形成上游侧流路34、下游侧流路35。但是,上游侧板状部件44和下游侧板状部件45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在第一、第三板状部件41、43上连结供墨管来替代。这是因为:上游侧板状部件44和下游侧板状部件45并没有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不会被夹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因此,当设置替代管时,也可以使流路截面积大于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的扁平的流路。这是为了降低流路阻抗而确保顺畅的墨水供应。以上内容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后述的第二?第四实施方式。[0066]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如图2所示那样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并且,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是通过在下侧框体盖11的上端插穿槽状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的凹部来保持。
[0067]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A尤其被配置到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二流路32是通过薄板状部件50划分的扁平的流路并且具有保形性。因此,即使如图1的(C)那样开闭上侧框体盖12,扁平的弯曲流路也不会被夹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能够稳定地供应墨水。因而,可防止记录头中的空打,可减少打印机主体10的故障。另外,可通过第二流路32实现气泡捕集。
[0068](墨水供应流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0069]图7和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的流路形成部件包括: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沿例如图2所示的第一、第二、第三流路31、32、33弯曲形成,并以确保第一、第二、第三流路31、32、33的各个流路高度的方式间隔并相对配置;以及至少两个隔开部件62、63,沿第一、第二、第三流路31、32、33弯曲形成并配置在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相对的面之间,并且以确保第一、第二、第三流路31、32、33的各个流路宽度的方式间隔并相对配置。另外,要形成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流路,设置(N+1)个隔开部件即可。
[0070]这里,对于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以及隔开部件62、63,可以考虑各种材质的组合。至于材质的组合,大致分为两个。第一类型是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具有维持弯曲形状的保形性,第二类型是不具有该保形性。
[0071]在第一类型下,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是通过金属或硬质树脂来形成,从而确保保形性。作为该第一类型下的隔开部件62、63的材料,只要是能够被夹在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之间发挥隔开功能的材质即可,例如可举出树脂、金属、弹性体、橡胶等。
[0072]在第二类型下,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的材料是其自身不具有保形性而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树脂薄膜、弹性片、橡胶片等。此时,通过使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效仿具有保形性的隔开部件62、63的表面变形弯曲来配置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作为第二类型下的隔开部件62、63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金属、弹性体、橡月父等。
[0073]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也如图2那样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是通过在下侧框体盖11的上端插穿槽状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的凹部而被保持。
[0074]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尤其被配置到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二流路32是通过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划分的扁平的流路,并且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60、61和/或隔开部件62、63具有保形性。因此,即使如图1的(C)那样开闭上侧框体盖12,扁平的弯曲流路也不会被夹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能够稳定地供应墨水。因而,可防止记录头中的空打,可减少打印机主体10的故障。另外,可通过第二流路32实现气泡捕集。
[0075]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弯曲方向上不受限制,因此例如在形成如图3所示的弯曲状的流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如图9那样弯曲来处理。[0076](墨水供应流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0077]图10的(A)、(B)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的流路形成部件通过沿图2所示的第一、第二、第三流路31、32、33弯曲形成并通过划分形成多个流路的多个金属管70A或70B形成,并且并列设置多个金属管。图10的(A)所示的金属管70A是圆形流路,但也可以使用使流路高度小于流路宽度的扁平的椭圆状流路即图10的⑶的金属管70B。
[0078]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也如图2那样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是通过在下侧框体盖11的上端插穿槽状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的凹部而被保持。
[0079]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尤其在图10的(B)的情况下被配置到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二流路32是扁平的流路并且具有保形性。因此,即使如图1的(C)那样开闭上侧框体盖12,扁平的弯曲流路也不会被夹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能够稳定地供应墨水。因而,可防止记录头中的空打,可减少打印机主体10的故障。另外,可通过第二流路32实现气泡捕集。
[0080]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C中也能够使金属管70A或70B自由地弯曲,因此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形成如图3所示的弯曲状的流路的情况。
[0081](墨水供应流路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
[0082]图11的(A)、 (B)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D。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D的流路形成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四个可挠性管80。该可挠性管80在图11的(A)所示的墨水供应之前的状态下被压扁,但当被加压或吸引供应的墨水通过时变形并如图11的(B)所示那样膨胀,从而可确保必要的流路截面积。
[0083]可通过热熔敷或粘接等将相对的两张薄膜、弹性片、橡胶片等局部粘合,从而形成该可挠性管80。
[0084]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D能够自由变形为图2的槽形状或图3的弯曲形状。但是,由于可挠性管80其自身不具保形性,因此可插穿例如图12的(A)、⑶所示的槽形状的保持壳82或弯曲形状的保持壳84内,通过这些保持壳82、84来保持保形性,然后配置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
[0085]另外,该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D的例如被配置在图2所示的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二流路32被确保为图11的(B)所示的扁平的流路,因此不会被夹在下侧框体盖11与上侧框体盖12之间,能够稳定地供应墨水。因而,可防止记录头中的空打,可减少打印机主体10的故障。即使弯曲成图3所示的弯曲状,也能够将第一~第三流路3133确保为扁平的流路。另外,可通过第二流路32实现气泡捕集。
[0086](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内部)
[0087]图13示出图1所示的打印机主体10的内部。该打印机主体10具有图3类型的下侧、上侧的框体盖11、12。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从下侧框体盖11的切口部IlA插入打印机主体10内部,第一~第三流路31~33沿下侧、上侧的框体盖11、12之间的间隙弯曲形成为弯曲状。
[0088]比第三流路33靠向下游侧的流路35连结于按照墨水颜色设置的墨水贮存部90A、90B、…。墨水贮存部90A、90B的设置位置是原来配置有离架型墨盒的部位。墨盒并不是可从外部供应墨水的构造,因此作为替代而设置了墨水贮存部90A、90B。
[0089]该墨水贮存部90A、90B是通过例如树脂膜和/或铝薄膜等可挠性膜等形成为袋状,具有缓冲能力。该墨水贮存部90A、90B经由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0侧的墨水导出部件(液体导出部件)100AU00B和按照每个墨水分支的内流路110连结于记录头,从而可将外部罐20内的墨水引到记录头。关于上架型的打印机主体10,同样地设置墨水贮存部90A、90B即可。或者,也可以在两类型中,替代墨水贮存部90a、90b,将墨水供应流路装置30连接在接续器上,该接续器具有能够与打印机主体10内的内管连接的构造。
[0090]另外,虽然详细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但是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和效果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想到。因而,这样的变形例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至少有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术语一起记载的术语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何处均都替换为该不同术语。
[0091]另外,本发明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的用途不限于喷墨式记录装置。可应用到具有喷出微小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尾部拖延成粒状、泪状、线状的状态。
[0092]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浆体)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具有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
[0093]另外,在本发明中,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液体的代表例子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墨水。这里,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液体也可以是用于印刷文字或图像的材料以外的物质,例如液晶。另外,在本发明中,液体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可以是在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中混合了如颜料或金属颗粒这样的固形物的物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体盖,所述第一框体盖在内部具有液体喷嘴; 第二框体盖,所述第二框体盖在所述第一框体盖的上部能够开闭; 外部罐,所述外部罐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盖的外侧;以及 弯曲形成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用于将所述外部罐的液体供应到喷嘴,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用于确保所述流路的宽度的隔开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框体盖的上部配置有扫描盖。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3753960SQ20131057421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5日
【发明者】小林淳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