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768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进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者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制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印刷机进纸装置往往存在转动不稳定,造成纸张的损坏,浪费了大量纸张,增加了使用成本,需要人工经常进行检修,又浪费了大量人工,而且人工检修容易造成误差;同时现有的印刷机进纸装置还存在转速不可调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包括支架、牵引托辊、托辊主轴、第一大带轮、第一小带轮、第二小带轮、第二大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托辊安装在托辊主轴的中部,托辊主轴的前端部和后部均插入到轴承中,两组轴承固定在支架的两根立柱上,托辊主轴的后端部固定有第一大带轮,第一大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小带轮相连接,第二小带轮与第二大带轮均安装在传动轴的中部,传动轴的两端插入到两组带座轴承中,两组带座轴承固定在支架的横向支座上,第二大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小带轮相连接,第一小带轮安装在电机的主轴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的电源输入端与变频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引托辊的直径为150~2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小带轮带动第二大带轮转动,第二大带轮与第二小带轮同轴,从而带动第一大带轮和牵引托辊转动,将电机高的转速转换为牵引托辊低速转动,大大的提高了牵引托辊转动的稳定性,同时电机通过变频器控制,可以实现牵引托辊不同转速的控制,大大的提高了进纸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牵引托辊,3、托辊主轴,4、轴承,5、第一大带轮,6、第一小带轮,7、电机,8、带座轴承,9、第二小带轮,10、第二大带轮,11、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印刷机器进纸的生产装置,包括支架1、牵引托辊2、托辊主轴3、第一大带轮5、第一小带轮6、第二小带轮9、第二大带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托辊2安装在托辊主轴3的中部,托辊主轴3的前端部和后部均插入到轴承4中,两组轴承4固定在支架1的两根立柱上,托辊主轴3的后端部固定有第一大带轮5,第一大带轮5通过皮带与第二小带轮9相连接,第二小带轮9与第二大带轮10均安装在传动轴11的中部,传动轴11的两端插入到两组带座轴承8中,两组带座轴承8固定在支架1的横向支座上,第二大带轮10通过皮带与第一小带轮6相连接,第一小带轮6安装在电机7的主轴上。

所述电机7的电源输入端与变频器相连接。

所述牵引托辊2的直径为150~25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