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983520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0]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上表面中央安装有维修用的开闭盖子11。开闭盖子11使形成于主体壳体2A的开口 2B打开或者关闭。若打开开闭盖子11,则如图1(b)所示,打印机内部的介质输送路径(后述的主体侧输送路径13)被开放。纸张P在经过开口 2B的下侧时由打印头22对其实施打印,从排纸口 8被排出。打印机主体部2具备探测开闭盖子11的开闭状态的盖子开闭探测器2C。盖子开闭探测器2C例如是设置于开口 2B的边缘的接触式传感器。此外,也可采用其他传感器作为盖子开闭探测器2C。例如,由于以设置于一端的支轴为中心来打开开闭盖子11,因而也可在该支轴设置检测开闭盖子11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
[0031 ] 介质输送路径以及输送机构
[0032]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I的内部形成纸张供给路径12、主体侧输送路径13以及反转用输送路径14。纸张供给路径12以及主体侧输送路径13形成于打印机主体部2的内部,反转用输送路径14形成于反转单元3的内部。
[0033]纸张供给路径12是将以层叠状态收纳在供纸盒6中的纸张P提供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输送路径。纸张供给路径12从供纸盒装配部5的后端部分朝向打印机后方沿着倾斜上方延伸,在打印机前方弯曲并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连接。通过供纸辊15,将收纳于供纸盒6中的纸张P送出到纸张供给路径12。经由减速辊16和输送辊17的夹持部,将送出的纸张P —张张分离来将其送出,经由输送辊17和从动辊18的夹持部朝向主体侧输送路径13输送。
[0034]主体侧输送路径13是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Y大致水平地延伸并到达排纸口 8的输送路径。沿着主体侧输送路径13,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纸张探测器20的探测杆、送纸辊对21 (输送辊对)、打印头22 (记录头)、第I排纸辊对23以及第2排纸辊对24。打印头22为喷墨头,具备形成有墨水喷嘴的喷嘴面22a。
[0035]压印盘25隔着一定的间隙而与喷嘴面22a相对置。纸张探测器20在纸张P通过探测杆的位置时,根据探测杆的移动来探测纸张P的通过。
[0036]送纸辊对21具备送纸辊21a和从动辊21b。对于从纸张供给路径12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纸张P而言,输送辊17将纸张探测器20的探测杆推上去的同时,将纸张送入到送纸辊对21,经由送纸辊21a和从动辊21b的夹持部,提供到打印头22和压印盘25间的打印位置。在送纸辊21a的表面形成有分散了无机粒子的摩擦层。此外,第I排纸辊对23具备第I排纸辊23a和从动辊23b,第2排纸辊对24具备第2排纸辊24a和从动辊24bο通过了打印位置的纸张经由第I排纸辊23a和从动辊23b之间、以及第2排纸辊24a和从动辊24b之间后,从排纸口 8被排出到排纸托架7。
[0037]送纸辊对21以及第1、第2排纸辊对23、24可被切换为采用辊对夹住纸张P的夹持状态和辊对分离的释放状态。上述3组辊对的释放动作与后述的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所引起的压印盘间隙的调整动作联动地进行。
[0038]图3为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部分放大图,图3 (a)表示送纸辊对21的夹持状态,图3(b)表示送纸辊对21的释放状态。送纸辊对21的从动辊21b在打印头22的上游侧(打印机后方侧)被搭载于第I辊框架41的打印机前方侧的端部。第I辊框架41配置于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打印机上方,以可沿着打印机上下方向Z摇动的方式进行支撑。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在将从动辊21b推压到送纸辊21a的方向上对第I辊框架41施力。此外,如后述那样,第I辊框架41与压印盘间隙的调整动作联动地,在从动辊21b从送纸辊21a分离的方向上倾斜。其结果,送纸辊对21变成图3(b)所示的释放状态。
[0039]第1、第2排纸辊对23、24的从动辊23b、24b在打印头22的下游侧(打印机前方侧)被搭载于第2辊框架42。以可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的方式支撑第2辊框架42,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在将从动辊23b、24b推压到第1、第2排纸辊23a、24a的方向(打印机下方)上对第2辊框架42施力。此外,如后述那样,第2辊框架42与压印盘间隙的调整动作联动地,使从动辊23b、24b沿着从1、第2排纸辊23a、24a分离的方向(打印机上方)移动。
[0040]形成于反转单元3的内部的反转用输送路径14相对于主体侧输送路径13而配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整体是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描绘环状的输送路径。反转用输送路径14具备: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上游端连续病沿着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上侧路径26、与该上侧路径26连续并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方弯曲后以直线状延伸的朝下路径27、与该朝下路径27连续并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弯曲地延伸的下侧路径28、以及从该下侧路径28向上方弯曲地延伸的朝上路径29。
[0041]朝上路径29其上侧部分在打印机前方倾斜地弯曲,并在上述的纸张供给路径12的中途位置汇合。因此,朝上路径29和纸张供给路径12的下游侧部分成为公共路径。该公共路径是沿着输送辊17的外周面延伸的弯曲路径。
[0042]在上侧路径26和朝下路径27之间配置第I输送辊31以及从动辊32,在下侧路径28和朝上路径29之间配置第2输送辊33以及从动辊34。从主体侧输送路径13送入到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纸张被送入第I输送辊31和从动辊32的夹持部,通过第I输送辊31而送入第2输送辊33和从动辊34的夹持部,并通过第2输送辊33而送入输送辊17和从动辊18的夹持部。此后,通过输送辊17,再次将纸张送入主体侧输送路径13。
[0043]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的上游端、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纸张供给路径12的下游端汇合的汇合部35中配置有路径切换板36。若从主体侧输送路径13侧反馈纸张P,则该纸张P被路径切换板36引导到反转用输送路径14。在经由了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纸张再次返回到汇合部35时,纸张P变成正反面反转了的状态。由于从反转用输送路径14送入到汇合部35的纸张P将路径切换板36推上去,因此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下游端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连通,纸张P被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如上那样,通过经由环状反转用输送路径14,从而纸张P在表背反转了的状态下返回到主体侧输送路径13。因此,经由反转用输送路径14能够进行纸张P的双面打印。
[0044]打印机机构部
[0045]图4是收纳于主体壳体2A的内部的打印机机构部的俯视图,表示从打印机I卸下了主体壳体2A以及排纸托架7的状态。此外,图5是从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倾斜后方侧观察了打印机机构部的主要部分的后侧立体图。打印机机构部50具备薄金属板制的打印机主体框架51,在该打印机主体框架51中组装各构成部件。打印机主体框架51具备配置于打印机机构部50的底部的基底框架52 (参照图5)和从基底框架52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分垂直地竖起的侧框架53、54。
[0046]在侧框架53、54之间,沿着打印机宽度方向X平行地架设2个托架导向轴57、58。在托架导向轴57、58搭载有头部托架59。头部托架59能沿着托架导向轴57、58而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头部托架59在位于打印机后方侧的托架导向轴57的附近位置处,与架设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正时皮带(timing belt)60联结。正时皮带60架设于一对滑轮上,经由一个滑轮被托架驱动电机61驱动。
[0047]正时皮带60、一对滑轮以及托架驱动电机61等构成使头部托架59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托架驱动机构。
[0048]在头部托架59搭载打印头22。打印头22为喷墨头,形成有墨水喷嘴的喷嘴面22a(参照图2)朝向打印机下方。在打印头22的打印机下方配置压印盘25。
[0049]沿着压印盘25的表面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输送纸张P。打印头22沿着托架导向轴57、58而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被定位于沿着压印盘25的表面输送的纸张P上。打印头22从形成于喷嘴面22a的墨水喷嘴将墨水吐出到纸张P,从而实施打印。
[0050]如图5所示,在侧框架53中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组装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中输送纸张的输送辊对(送纸辊对21以及第I排纸辊对23)的动力传递机构140。
[0051]在侧框架53的基底框架52侧的部位,搭载有送纸电机141。此外,作为送纸辊对21的驱动侧辊的送纸辊21a、和作为第I排纸辊对23的驱动侧辊的第I排纸辊23a以各个辊轴的轴端部143、145通过侧框架53而自由旋转的状态被支撑。轴端部143、145从侧框架53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方突出,在此,以同轴固定传递齿轮144、146。送纸电机141的输出旋转经由固定于送纸电机141的电机轴前端的小齿轮142、架设于传递齿轮144、146的正时皮带147而被传递到送纸辊21a以及第I排纸辊23a。
[0052]此外,在侧框架53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内侧,配置有对打印头22与压印盘25之间的间隙(压印盘间隙)进行调整的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压印盘间隙为从打印头22的喷嘴面22a到压印盘25的表面为止的距离、或者从喷嘴面22a到沿着压印盘25输送的纸张的打印面为止的距离。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相对于压印盘25,使位于其上方的2个托架导向轴57、58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由此使搭载于头部托架59的打印头22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从而增减压印盘间隙。
[0053]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具备:固定侧单元72,具备搭载于打印机主体框架51侧的间隙调整电机71等的固定侧的构成部件;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