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绘图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063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绘图教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绘图教具。



背景技术:

椭圆和双曲线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较难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需要在黑板上画椭圆或双曲线,徒手画图,画出的图像不标准,造成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绘图教具,解决老师画椭圆和双曲线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绘图教具,包括尺体1、2个焦点座2、绕线轴3、控制线4和笔套5,所述尺体1内开设安装腔6,所述尺体1上侧开设滑道7,2个焦点座2均安装在滑道7内,绕线轴3设置在安装腔6内,绕线轴3位于滑道7下侧,控制线4两端分别穿过2个焦点座2缠绕在绕线轴3上,笔套5设置在控制线4上,所述焦点座2包括底座8、柱体9、导线轮10和紧固件11,底座8上设置柱体9,柱体9内设置导线轮10,底座8位于安装腔6内,柱体9穿过滑道7通过紧固件11固定在尺体1上。

所述的绕线轴3中部设置隔板12,可将控制线两端分别缠绕在隔板两侧,防止缠绕打结,影响使用。

所述的绕线轴3上设置固定卡13,尺体1上开设与固定卡13相配合的固定槽14,画椭圆时,方便固定控制线长度。

所述的笔套5上设置线卡17,画双曲线,使方便固定笔套的位置。

所述的底座8开设导线槽15,所述柱体9顶端开设导线孔16,控制线穿过导线槽,绕过导线轮,由导线孔穿出,使画图更标准,控制线不容易磨损。

所述的尺体1上设置刻度线,方便画线和测量长度。

所述的紧固件11为固定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画椭圆时,调整焦点座的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好,将画笔安装在笔套内,调整好控制线的长度,绕线轴通过固定卡固定好,保持控制线拉直状态,移动画笔即可;画双曲线时,调整焦点座的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好,调整好笔套的位置,用线卡将笔套固定好,将画笔安装在笔套内,保持控制线拉直状态,上下移动画笔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可画直线、测量长度、画椭圆或者画双曲线,功能多样;3、绕线轴中部设置隔板,可将控制线两端分别缠绕在隔板两侧,防止缠绕打结,影响使用;4、固定卡画椭圆时,方便固定控制线长度;5、控制线穿过导线槽,绕过导线轮,由导线孔穿出,使画图更标准,控制线不容易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焦点座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绕线轴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尺体、2-焦点座、3-绕线轴、4-控制线、5-笔套、6-安装腔、7-滑道、8-底座、9-柱体、10-导线轮、11-紧固件、12-隔板、13-固定卡、14-固定槽、15-导线槽、16-导线孔,17-线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绘图教具,包括尺体1、2个焦点座2、绕线轴3、控制线4和笔套5,所述尺体1内开设安装腔6,所述尺体1上侧开设滑道7,2个焦点座2均安装在滑道7内,绕线轴3设置在安装腔6内,绕线轴3位于滑道7下侧,控制线4两端分别穿过2个焦点座2缠绕在绕线轴3上,笔套5设置在控制线4上,所述焦点座2包括底座8、柱体9、导线轮10和紧固件11,底座8上设置柱体9,柱体9内设置导线轮10,底座8位于安装腔6内,柱体9穿过滑道7通过紧固件11固定在尺体1上。

所述的绕线轴3中部设置隔板12,可将控制线两端分别缠绕在隔板两侧,防止缠绕打结,影响使用。

所述的绕线轴3上设置固定卡13,尺体1上开设与固定卡13相配合的固定槽14,画椭圆时,方便固定控制线长度。

所述的笔套5上设置线卡17,画双曲线,使方便固定笔套的位置。

所述的底座8开设导线槽15,所述柱体9顶端开设导线孔16,控制线穿过导线槽,绕过导线轮,由导线孔穿出,使画图更标准,控制线不容易磨损。

所述的尺体1上设置刻度线,方便画线和测量长度。

所述的紧固件11为固定螺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画椭圆时,调整焦点座的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好,将画笔安装在笔套内,调整好控制线的长度,绕线轴通过固定卡固定好,保持控制线拉直状态,移动画笔即可;画双曲线时,调整焦点座的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好,调整好笔套的位置,用线卡将笔套固定好,将画笔安装在笔套内,保持控制线拉直状态,上下移动画笔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可画直线、测量长度、画椭圆或者画双曲线,功能多样;3、绕线轴中部设置隔板,可将控制线两端分别缠绕在隔板两侧,防止缠绕打结,影响使用;4、固定卡画椭圆时,方便固定控制线长度;5、控制线穿过导线槽,绕过导线轮,由导线孔穿出,使画图更标准,控制线不容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