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74453发布日期:2021-05-07 22:4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显示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oled显示器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器件,具有轻薄、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亮度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oled显示器在阵列工艺制备过程及模组封装过程中,信号传输线在显示区内及外部电路区可能出现信号线断裂等问题,造成显示器线不良;

此外,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柔性oled显示器显示区下方的边缘宽度,通常将柔性基板弯折到显示区域的背面,以提高显示区的屏占比。在弯折的过程中,可能造成金属信号传输线的弯曲和拉伸,在弯折区域容易出现信号传输线断裂,影响柔性显示器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修补方法,以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弯折区和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一基板;

一驱动芯片,设于所述绑定区;

多个像素单元,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像素单元均连接有一组绝缘设置的一第一数据线和一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自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向所述绑定区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的一第一信号接口,所述第二数据线伸出所述弯折区;以及

至少一悬浮连接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悬浮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绝缘设置,且所述悬浮连接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悬浮连接线包括一第一悬浮连接线和一第二悬浮连接线,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连续直线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悬浮连接线包括多段子连接线,所述多段子连接线分别对应一组连接至同一像素单元的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和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至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用以连接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连接线与所述栅极或所述第一极板同层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上设有一覆盖所述悬浮连接线的第一绝缘层,以及一覆盖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第二绝缘层,所述悬浮连接线形成于该第一绝缘层的面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形成于该第一绝缘层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数据线形成于该第二绝缘层的面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数据线形成于该第二绝缘层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修补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的至少一第一数据线于所述显示区内发生断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方法包括:

以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为第一目标数据线,以该第一目标数据线所连接的像素单元为目标像素单元,以连接至该目标像素单元的第二数据线为第二目标数据线;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线、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线以及所述至少一悬浮连接线在所述弯折区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线及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线分别与同一所述悬浮连接线电性连接,以使由连接至该第一目标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接口输出的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目标数据线、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目标数据线传递至所述目标像素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激光熔接的方法使该第一目标数据线以及该第二目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悬浮连接线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在基板上形成有若干悬浮连接线并为各像素单元均配置有一组绝缘设置的一第一数据线和一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用以在oled显示器正常显示时将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与之相连的像素单元,在显示区内的第一数据线发生断裂时,可以通过所述悬浮连接线分别电性连接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与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同组的第二数据线,以使所述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电路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数据线

12第二数据线

13第一悬浮连接线

14第一信号接口

15第二悬浮连接线

21基板

22悬浮连接线层

23缓冲层

24绝缘层

25有机层

26半导体层

27第一栅极层

28第二栅极层

29阳极层

241第一栅绝缘层

242第二栅绝缘层

243第一层间绝缘层

244第二层间绝缘层

251平坦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电路图。以及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1-4所示,所述阵列基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弯折区和绑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该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一驱动芯片、多个像素单元,以及至少一悬浮连接线。所述驱动芯片设于所述绑定区;所述多个像素单元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上,各所述像素单元均连接有一组绝缘设置的一第一数据线11和一第二数据线12;所述第一数据线11与所述第二数据线12均自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x向所述绑定区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1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的一第一信号接口14,所述第二数据线12伸出所述弯折区;所述至少一悬浮连接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悬浮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及所述第二数据线12绝缘设置,且所述悬浮连接线、所述第一数据线11及所述第二数据线12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

本发明在基板上形成有若干悬浮连接线并为各像素单元均配置有一组绝缘设置的一第一数据线11和一第二数据线12,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1用以在oled显示器正常显示时将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与之相连的像素单元,在显示区内的第一数据线11发生断裂时,可以通过所述悬浮连接线分别电性连接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与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以使所述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11、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悬浮连接线包括一第一悬浮连接线13和一第二悬浮连接线15,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如所述第一数据线11仅在显示区内发生断裂,既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将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的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部分,以及与之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电性连接,以使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11、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分别电性连接至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的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部分,以及与之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以使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11、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此外,由于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异层绝缘设置,两者的排布密度互不影响,因此有利于显示器的窄边框设计。进一步地,第二数据线12的一端与同组的第一数据线11共同连接一像素单元,另一端并不直接连接于所述驱动芯片。换言之,显示器正常工作时,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仅通过第一数据线11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当第一数据线11发生断裂时,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仍先通过输出至第一数据线11,再由悬浮连接线及与该第一数据线11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因此,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无需对驱动芯片的第一信号接口14进行重新定义,也即,无需为第二数据线12配置独立的第二信号接口并控制该第二信号接口所述输出的数据信号。

当所述第一数据线11于所述弯折区发生断裂时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仅配置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无法解决相应的问题。此时需要通过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分别电性连接至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的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部分,以及与之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以使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11、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弯折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第一数据线11于所述弯折区发生断裂,同时,与之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于所述显示区发生断裂,则有必要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与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原因在于,第一数据线11于所述弯折区发生断裂时,需要通过第二悬浮连接线15将其与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电性连接。当所述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于所述显示区发生断裂时,则可以通过第一悬浮连接线13将其与同组的第一数据线11电性连接。此种情形下,数据信号先后经第一数据线11靠近绑定区的部分、第一悬浮连接线13、弯折区内的第二数据线12、第二悬浮连接线15、显示区内的第一数据线11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及弯折区的内信号传输线同时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同理,当同一信号传输线同时于所述显示区及所述弯折区发生断裂时,也有必要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及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第一晶体管t1、一第二晶体管t2和一存储电容cst,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12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均连接至一第一节点g,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elvdd,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用以连接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所述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g,所述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连接地线。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同时配置第一悬浮连接线13及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既可以解决因显示区内的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因弯折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因显示区及弯折区的内信号传输线同时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当然,如图4所示,所述阵列基板也可以仅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配置至少一第一悬浮连接线13,以解决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阵列基板也可以仅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配置至少一第二悬浮连接线15,以解决显示区或弯折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悬浮连接线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连续直线状。或者,如图2-4所示,所述悬浮连接线可以包括多段子连接线,所述多段子连接线分别对应一组连接至同一像素单元的第一数据线11和第二数据线12。当所述悬浮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连续直线状时,可以简化该悬浮连接线的形成工艺。当所述悬浮连接线包括多段子连接线时,可以同时修复多条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且不会产生传输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示阵列基板包括基板21,该基板21上依次形成有悬浮连接线层22、缓冲层23、绝缘层24和有机层25。所述缓冲层23包括一第一绝缘层24,所述绝缘层24包括依次层叠的一第一栅绝缘层241、一第二栅绝缘层242、一第一层间绝缘层243及一第二层间绝缘层244。所述有机层25包括一形成于所述绝缘层24上的平坦层251,以及一形成于该平坦层251上的阳极层29。其中,所述悬浮连接线层22可以形成有若干所述第一悬浮连接线13和/或若干所述第二悬浮连接线15。所述第一栅绝缘层241与所述缓冲层23之间形成有一半导体层26,所述第一栅绝缘层241与所述第二栅绝缘层24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栅极层27,所述第二栅绝缘层242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243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栅极层28。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243与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244之间形成有一第一数据线层,所述第一数据线层形成有若干第一数据线11。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244与所述有机层25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数据线层,所述第二数据线层形成有若干第二数据线12。各所述第一数据线11与各所述第二数据线12均电性连接至所述半导体层26。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浮连接线层22可以与所述栅极或所述第一极板同层设置。由此可以保证悬浮连接线与现有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相匹配,提高该阵列基板的制备效率。

本发明在基板上形成有若干悬浮连接线并为各像素单元均配置有一组绝缘设置的一第一数据线11和一第二数据线12,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1用以在oled显示器正常显示时将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与之相连的像素单元,在显示区内的第一数据线11发生断裂时,可以通过所述悬浮连接线分别电性连接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与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同组的第二数据线12,以使所述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数据线11、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数据线12传递至相应的像素单元,从而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修补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的至少一第一数据线11于所述显示区内发生断裂,所述修补方法包括:首先,以该断裂的第一数据线11为第一目标数据线,以该第一目标数据线所连接的像素单元为目标像素单元,以连接至该目标像素单元的第二数据线12为第二目标数据线;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线、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线以及所述至少一悬浮连接线在所述弯折区的位置。然后,通过激光熔接等方法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线及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线分别与同一所述悬浮连接线电性连接,以使由连接至该第一目标数据线的第一信号接口14输出的数据信号可先后经该第一目标数据线、该悬浮连接线及该第二目标数据线传递至所述目标像素单元。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因显示区内信号传输线发生断裂而影响显示器正常显示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至少一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应当理解的是,“下”或“上”,“向下”或“向上”等用语用来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图中显示的位置描述这些特征;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