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724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及图2,为一种以往的电致变色装置,常用于车辆、建筑物,以及军事装备等。该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层位于中央的粘胶层11、分别位于该粘胶层11两相反侧的一层电致变色层12与一层离子储存层13、两层分别位于该电致变色层12与该离子储存层13外侧的透明导电层14,以及两层分别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14外的玻璃层15。该粘胶层11除了能将该电致变色层12与该离子储存层13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扮演提供电解质的角色。该电致变色层12在受有电源时能够变色,且其材料能选自于三氧化钨、氧化镍、五氧化二钒,以及前述材料的任一组合。该离子储存层13的材料举例来说为氧化镍。所述透明导电层14的材料举例来说分别为铟锡氧化物。

此种以往的电致变色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粘胶层11会因内外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均,而由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外环部位逐渐地往中央部位缩入,也就是产生以往所称的缩胶现象,并如图1所示。在缩胶现象发生后,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外环部位16会如图 2所示地产生数条纹路17,导致产品具有瑕疵。为了避免出现缩胶现象,能行的一种办法是增加该粘胶层11的厚度,然而如该粘胶层11的厚度一旦增加,会使得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变色速率变慢,而不符使用要求,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装置,能防止缩胶现象的产生。

本发明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层粘胶层,以及分别设置在该粘胶层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电致变色本体与一个第二电致变色本体,该粘胶层包括彼此上下相反的一个第一胶面与一个第二胶面,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包括一个与该第一胶面贴合的第一接面,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包括一个与该第二胶面贴合的第二接面,该第一接面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第一中面部,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一中面部的第一环面部,该第一环面部界定出数个第一孔洞。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该第二接面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第二中面部,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二中面部的第二环面部,该第二环面部界定出数个第二孔洞。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第一孔洞彼此间隔相距,且彼此的间隔距离为0.05mm至0.5mm,所述第二孔洞彼此间隔相距,且彼此的间隔距离为0.05mm至0.5mm。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分别为盲孔。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的 深度分别为200nm至2000nm。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该第一环面部与该第二环面部的宽度分别为0.5mm至5mm。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该粘胶层具有数个分别填充于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间的填充层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设置所述第一孔洞,能增加该粘胶层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的接触面积,使摩擦力增加,从而能避免该粘胶层内缩,达成本发明防止缩胶现象产生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装置的制法,所制得的电致变色装置,不会产生缩胶现象。

本发明电致变色装置的制法,包含一个步骤A:提供一个第一电致变色本体与一个第二电致变色本体、一个步骤B:在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的一个第一接面上凿孔,形成数个分别位于该第一接面的外环部位的第一孔洞,以及一个步骤C:提供一种粘胶连接该第一接面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的一个第二接面,形成一层位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间的粘胶层。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制法,在该步骤B中,还在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的该第二接面上凿孔,形成数个分别位于该第二接面的外环部位的第二孔洞。

本发明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制法,在该步骤B中,是以激光在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上凿孔,且激光的功率为4w至20w,每一个第一孔洞与每一个第二孔洞的凿孔时间分别为0.1ms至0.5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设置所述第一孔洞,创造出该粘胶层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额外的接触面积,利用增加的摩擦力使制得的电致变色装置不会发生缩胶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以往的电致变色装置的一个剖视图;

图2是以往的该电致变色装置的一个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分解图,图中示意一个第一电致变色本体与一个第二电致变色本体;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的一个第一环面部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的一个第二环面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流程说明图;及

图7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发明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法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层粘胶层2、分别设置在该粘胶层2上下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与一个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要说明的是,图式仅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比例。

该粘胶层2位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中间,并包括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胶面21与一个第二胶面22,以及数个分别自该第一胶面21与该第二胶面22往外突伸的填充层 部23。所述填充层部23的其中几个分别由该第一胶面21往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突伸。所述填充层部23的另外几个分别由该第二胶面22往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突伸。由于该粘胶层2的材料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作说明。该粘胶层2的厚度T1为100μm。

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包括一层位于中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1、一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1上方的第一基板32,以及一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1下方的离子储存层33。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1的材料为铟锡氧化物。该离子储存层33的材料为氧化镍,并具有一个与该粘胶层2贴合的第一接面34。该第一接面34具有一个位于中央且大概呈矩形的第一中面部341,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一中面部341且呈方环形的第一环面部342。

该第一环面部34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长侧的第一长面段343,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长面段343的第一短面段344。所述第一长面段343的宽度W1为2.5mm。所述第一短面段344的其中一个的宽度W2为2.5mm,所述第一短面段344的另外一个的宽度W3为3.5mm。所述第一长面段343与所述第一短面段344分别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的第一孔洞345。所述第一孔洞345分别容设有该粘胶层2的所述填充层部23的其中几个。定义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孔洞345的中心距离为一个第一间隔距离D1。所述第一间隔距离D1为0.05mm至0.5mm,更佳为0.1mm至0.2mm,在本实施例为0.1mm。每一第一孔洞345为由下往上凹入的盲孔,且所界定出的第一深度D2为200nm至2000nm,更佳为200nm至800nm,在本实施例中为600nm。

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相间隔,并包括一层位于中央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1、一层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41下方的第二基板42,以及一层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41上方的电致变色层43。该第二透明导电层41的材料为铟锡氧化物。该电致变色层43的材料为三氧化钨,并具有一个与该粘胶层2贴合的第二接面44。该第二接面44具有一个位于中央且大概呈矩形的第二中面部441,以及一个围绕该第二中面部441且呈方环形的第二环面部442。

该第二环面部44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长侧的第二长面段443,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长面段443的第二短面段444。所述第二长面段443的宽度W4为2.5mm。所述第二短面段444的其中一个的宽度W5为2.5mm,所述第二短面段444的另外一个的宽度W6为3.5mm。所述第二长面段443与所述第二短面段444分别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孔洞445。所述第二孔洞445分别容设有该粘胶层2的所述填充层部23的另外几个。定义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孔洞445的中心距离为一个第二间隔距离D3。所述第二间隔距离D3为0.05mm至0.5mm,更佳为0.1mm至0.2mm,在本实施例为0.1mm。每一第二孔洞445为由上往下凹入的盲孔,且所界定出的第二深度D4为200nm至2000nm,更佳为200nm至800nm,在本实施例中为600nm。

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功效在于:该粘胶层2的所述填充层部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的设计,能增加该粘胶层2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增加摩擦力,阻碍该粘胶层2内缩,使该粘胶层2不 会出现缩胶现象,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的层状结构,可能依各家产品的设计不同而有不同变化,只要把握住本发明的精神即可,也就是在该第一接面34与该第二接面44设置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而增加摩擦力。该粘胶层2的所述填充层部23能选择地填充于所述第一孔洞345的其中几个与所述第二孔洞445的其中几个,且不用完全填满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同样能有增加接触面积而防止缩胶的效果。

当所述第一间隔距离D1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D3太大时,也就是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过度稀疏时,提高摩擦力的效果没那么好。当所述第一间隔距离D1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D3太小时,也就是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过度密集时,该第一环面部342与该第二环面部442的机械性质会偏弱,而容易损坏。因此,为了在提高摩擦力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质,所述第一间隔距离D1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D3分别以前述限定的0.05mm至0.5mm为佳。

当所述第一深度D2与所述第二深度D4太小时,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的深度太浅时,摩擦力提升的效果没那么好。当所述第一深度D2与所述第二深度D4太深甚至形成贯孔时,除了会导致该离子储存层33与该电致变色层43破碎外,还会影响到该透明导电层,使得变色速度变慢。因此,为了在较佳的摩擦力与较佳的变色品质间取得平衡,所述第一深度D2与所述第二深度D4分别以前述限定的200nm至2000nm为佳。

当所述第一长面段343、所述第一短面段344、所述第二长面段443,以及所述第二短面段444的宽度太窄时,会使得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的分布数量不足,防止缩胶现象的效果没那么好。当所述第一长面段343、所述第一短面段344、所述第二长面段443,以及所述第二短面段444的宽度太宽时,又会挤压到能有效变色的区域,使制得的产品的能变色面积变少。因此,为了在防止缩胶效果与能用的变色面积间取得平衡,所述第一长面段343、所述第一短面段344、所述第二长面段443,以及所述第二短面段444的宽度,以限制于0.5mm至5mm为佳,更佳为2.5mm至3.5mm。

为了了解本实施例的成效,将本实施例升温后降温再升温共计10个循环后观察,本实施例缩胶现象的范围由外向内计算仅有0.1mm。在相同测试下,以往的产品缩胶现象影响的范围却高达10mm。本发明能将影响范围缩减至原先的百分之一,效果的确相当良好。所述的1个循环是将本实施例由室温升温到85℃并维持1小时,再降温到25℃维持0.5小时,再降温到-30℃维持1个小时,再升温到25℃维持0.5小时,即完成1个循环。

参阅图6及图7,前述的电致变色装置,能以包含如下步骤的制法制得:一个提供材料步骤51、一个激光凿孔步骤52,以及一个连接贴合步骤53。

该提供材料步骤51是提供一个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与一个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包括一层位于中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1,以及分别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1两相反侧的一层第一基板32与一层离子储存层33。该离子储存层33具有一个第一接面34。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包括一层位于中央的第二透明 导电层41,以及分别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41两相反侧的一层第二基板42与一层电致变色层43。该电致变色层43具有一个第二接面44。

该激光凿孔步骤52是以激光在该第一接面34与该第二接面44上凿孔,使该第一接面34形成数个分别位于该第一接面34的外环部位的第一孔洞345,并使该第二接面44形成数个分别位于该第二接面44的外环部位的第二孔洞445。所使用的激光功率为4w至20w,在本实施例为10w。每一个第一孔洞与每一个第二孔洞的凿孔时间分别为0.1ms至0.5ms,在本实施例为0.5ms。在前述的功率及凿孔时间条件下,能够创造出深度分别为600nm的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

该连接贴合步骤53是提供一种粘胶连接该第一接面34与该第二接面44,形成一层位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的该第一接面34与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的该第二接面44间的粘胶层2。该粘胶在贴合的时候,会进入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中,使该粘胶层2具有数个分别填充进所述第一孔洞345与所述第二孔洞445中的填充层部23。以本制法制得的电致变色装置,因该粘胶层2与该第一电致变色本体3及该第二电致变色本体4的外环部位因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有较大的摩擦力,故能防止该粘胶层2由外往内缩入,也就是说能达到本发明防止制得的成品产生缩胶现象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