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以及设有该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460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传送装置以及设有该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用于导出待传送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机构的传送装置以及设有所述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尺寸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纸张的尺寸;传送位置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纸张的传送位置;通过时间测量部件,其用于测量在纸张通过传送位置检测部件之后已经经过的时间;以及多个传送部件,其用于夹持并传送纸张。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转矩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电动机在传送纸张时的转矩;以及定影部件,其用于从传送部件接收纸张且对纸张进行定影。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纸张传送位置指定部件,其基于来自纸张尺寸检测部件、传送位置检测部件和通过时间测量部件的信息来指定多个纸张通过的多个传送部件的位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转矩分解部件,其基于纸张传送位置指定部件和电动机转矩检测部件测得的转矩来将转矩分解成用于多个传送部件中的每个传送部件的转矩。图像形成装置基于与为每个传送部件而分解的用于每个传送部件的转矩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沿垂直于通过每个传送部件的纸张的传送方向的方向的纸张尺寸有关的信息来计算用于每个传送部件的纸张的厚度。在纸张传送到定影装置之前,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对每个传送部件计算出的厚度来校正并重新计算纸张厚度。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纸张厚度检测方法:利用由电动机驱动的传送部件,纸张末端抵接在纸张止挡部件上,并且在抵接之后利用由电动机进一步驱动的纸张传送部件来传送纸张,使得在纸张止挡部件的上游部分上形成纸环,并且通过在纸环形成时 测量供给到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流来测量纸张的厚度。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件,在将彼此挤压的热定影膜或者热定影辊与加压辊布置为彼此对置的情况下,该图像形成部件在通过驱动DC电动机移动记录介质的同时通过加热与定影过程来形成图像。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DC电动机具有电流随着因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引起的负荷的增加而增大的特性,并且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用于检测DC电动机电流的检测部件、用于保持检测信号的峰值的保持部件以及用于限制暂时过电压输出的部件。

[专利文献1]JP-A-2003-285484

[专利文献2]JP-A-2004-018127

[专利文献3]JP-A-2003-02955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技术:与基于当记录介质进入传送单元时驱动传送单元的驱动单元的负荷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该技术能够以因记录介质的姿态而引起的较小误差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单元,其通过夹设记录介质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传送单元;

检测单元,其检测当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传送单元排出时所述驱动单元的负荷的峰值;以及

导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峰值来导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送单元,其布置在所述传送单元的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通过夹设所述记录介质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在从所述记录介质自所述第二传送单 元排出时的时刻到所述记录介质自所述传送单元排出时的时刻的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驱动单元的负荷,并且

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峰值与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所述负荷之间的差值来导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峰值和所述负荷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当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传送单元时所述驱动单元的负荷的峰值,并且

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时的所述峰值与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传送单元时的所述峰值之间的差值来导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峰值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送单元,其布置在所述传送单元的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通过夹设所述记录介质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由所述传送单元和所述第二传送单元这两者传送的第二时间段内所述驱动单元的负荷,并且

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峰值与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所述负荷之间的差值来导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峰值和所述负荷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传送单元之前的第三时间段内所述驱动单元的负荷,并且

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峰值与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所述负荷之间的差值来导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所述峰值和所述负荷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还包括:

校正单元,其布置在所述传送单元的沿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 向的上游侧,并且校正所述记录介质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的倾斜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传送装置,其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传送单元是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八方面,与基于当记录介质进入传送单元时驱动传送单元的驱动单元的负荷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相比,可以以因记录介质的姿态而引起的误差较小的状态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在不受第二传送单元影响的情况下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排出记录介质时的峰值的基准被设定为其他时间段中的检测值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信噪比。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利用在两个传送单元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姿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的检测值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利用在记录介质未被传送的状态下驱动传送单元的负荷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在记录介质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导出记录介质厚度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高精度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基于驱动除了定影装置之外的传送单元的驱动单元的负荷来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高精度导出记录介质的厚度。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 性构造图;

图2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系统的主要构造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由转矩检测器得到的检测结果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例的曲线图;

图4是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说明当纸张进入定影装置时的时刻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5是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说明当纸张从二次转印辊和中间转印带排出时的时刻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6是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说明当纸张从定影装置排出时的时刻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7是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说明当纸张进入定影装置时的定时噪声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8是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电压值与纸张厚度之间的关系的实例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厚度导出处理程序的过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错误通知画面的实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根据变型例的由转矩检测器得到的检测结果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分别用Y、M、C和K表示。如果有必要区分相应的部件和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图像),则将在附图标记末尾附上与各颜色对应的颜色标记(Y、M、C和K)来进行说明。此外,如果在下面的说明中各个部件 和色调剂图像被统一地提及,而不对各颜色进行区分,则将在附图标记末尾省去颜色标记来进行说明。

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内部设有图像处理单元12,图像处理单元12执行将输入图像数据转换成四种颜色Y、M、C和K的色调数据的图像处理。

此外,形成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6在装置主体10A的中央侧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间隔开。此外,沿竖直方向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6的上方设有一次转印单元18,由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6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多重转印到一次转印单元18上。

此外,在一次转印单元18的侧部(图1中的左侧)中设有二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辊22将已经多重转印到一次转印单元1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纸张P上,纸张P由后面说明的供给传送单元30沿着传送路径60传送。

在相对于二次转印辊22的沿纸张P传送方向(下文称为“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有作为传送单元的实例的定影装置24,定影装置24通过内部夹设纸张P的图像形成表面来传送纸张P。此外,定影装置24通过加热和加压将已经转印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4设有加热带24A和加压辊24B。定影装置24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加热加热带24A的类型的装置,也就是说,所谓的感应加热(IH)式定影装置。此外,加压辊24B由作为驱动单元的实例的电动机112(参见图2)驱动(旋转),而加热带24A随着加压辊24B的旋转而移动且旋转。

此外,排出辊28相对于定影装置24设在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排出单元26,该排出单元26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上部中。

同时,供给且传送纸张P的供给传送单元30设在图像形成单元16的沿竖直方向的下方和侧方。此外,色调剂盒14能够从装置主体10A的前表面与装置主体10A分离且装有将补充至显影装置38的色调 剂。用于各颜色的四个色调剂盒14(14K至14Y)沿装置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于一次转印单元18沿竖直方向的上侧。各颜色的每个色调剂盒14具有沿装置深度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并且通过未示出的补充管连接到各颜色的显影装置38。

图像形成单元

如图1所示,各颜色的所有图像形成单元16具有相同的构造。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旋转的筒状图像保持部件34以及对图像保持部件34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器36。

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头32,其向带电的图像保持部件34的表面发射曝光光线。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显影装置38,显影装置38通过显影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带电为负极性的色调剂)对通过LED头32照射曝光光线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使图像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未示出的清洁刮板,清洁刮板清洁图像保持部件34的表面。

显影辊39在显影装置38中布置为面向图像保持部件34,并且显影装置38利用显影辊39通过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34中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且将图像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另外,充电器36、LED头32、显影辊39和清洁刮板与图像保持部件34的表面相对,且按此顺序从图像保持部件3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布置。

转印单元(一次转印单元和二次转印辊)

一次转印单元18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42;以及驱动辊46,其卷绕有中间转印带42且通过未示出的电动机来旋转和驱动,以使中间转印带42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此外,中间转印带42卷绕在一次转印单元18上,一次转印单元18包括:张紧辊48,其对中间转印带42施加张力;以及辅助辊50,其布置在张紧辊48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且随中间转印带42旋转而旋转。此外,一次转印单元18设有一次转印辊52,一次转印辊52隔着中间转印带42分别布置在各颜色的图像保持部件34的相对侧。

通过上述构造,已经顺次形成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6的图像 保持部件34上的Y、M、C和K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由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52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上。

此外,与中间转印带42的表面相接触且清洁中间转印带42的表面的清洁刮板56隔着中间转印带42布置在驱动辊46的相对侧。

此外,将已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待传送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辊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设置在辅助辊50的相对侧。另外,二次转印辊22接地,并且辅助辊50形成二次转印辊22的对置电极。如果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辅助辊50上,则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22和中间转印带42传送纸张P的速度比定影装置24传送纸张P的速度快。

供给传送单元

在装置主体10A的内部,供给传送单元30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6的下方,并且包括堆叠有多张纸张的供纸部件62。

此外,供给传送单元30包括:供纸辊64,其将堆叠在供纸部件62中的纸张P送出到传送路径60;分离辊66,其逐张分离供纸辊64所供给的纸张P;以及定位辊68,其调节纸张P的传送定时。另外,各个辊按此顺序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布置。

此外,定位辊68通过未示出的离合器机构连接到旋转且驱动定位辊68的电动机。图像形成装置10使离合器机构处于未连接状态,直到纸张P到达定位辊68的安装位置,并且使纸张P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前边缘抵接在定位辊68上。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校正纸张P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的倾斜度来进行定位。然后,在定位之后,通过使离合器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定位辊68旋转,并且纸张P被传送。另外,定位辊68是本发明的校正单元的实例。

利用上述构造,通过在限定的定时旋转定位辊68,已经从供纸部件62供给的纸张P被送出到中间转印带42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接触部分(二次转印位置)。

然后,已经传送到定影装置24的纸张P由加热带24A过度加热,且由加热带24A和加压带24B进行加压,因此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的一个表面(图像形成表面)上。

此外,供给传送单元30设有双面传送装置70,双面传送装置70不通过排出辊28将一个表面已经通过定影装置24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按其原样排出到排出单元26,而是利用该纸张P在其另一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双面传送装置70设有:双面传送路径72,沿着双面传送路径72,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在排出辊28处朝向定位辊68被翻转且传送;以及传送辊74和传送辊76,其沿着双面传送路径72传送纸张P。

(其他)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纸张检测传感器80,其沿着传送路径60设在定影装置24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纸张检测传感器82,其设在下游侧。作为实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是设有一对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反射型传感器。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从光发射元件向传送路径60上的与安装位置对应的检测位置发射光。此外,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输出与光接收元件接收到的光量对应的信号电平的信号(下文称为“检测信号”)。在纸张P通过检测位置期间,从光发射元件发射的光在纸张P上进行反射。因此,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在纸张P通过检测位置期间和纸张P不通过检测位置期间输出不同电平的检测信号。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型传感器用作纸张检测传感器80和8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诸如透射型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图像形成步骤

首先,各颜色的色调数据从图像处理单元12顺次输出到各颜色的LED头32。然后,用根据色调数据从LED头32发射的曝光光线来照射图像保持部件34的被充电器36充电的表面。因此,在图像保持部件34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34上的静电潜像由各颜色的显影装置38来显影,并且可视化为颜色Y、M、C和K中的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此外,通过一次转印单元18的一次转印辊52,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34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多重转印到旋转的中间转印带42 上。

通过二次转印辊22,在二次转印位置,将已经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由供纸辊64、分离辊66和定位辊68从供纸部件62沿着传送路径60传送的纸张P上。

此外,将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24。然后,通过定影装置24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已经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由排出辊28排出到排出单元26。

同时,当在纸张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一面(正面)已经由定影装置24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不由排出辊28按其原样排出到排出单元26。因为排出辊28反向地旋转,所以切换了纸张P的传送方向。然后,通过传送辊74、76沿着双面传送路径72来传送纸张P。

已经通过双面传送路径72传送的纸张的背面和正面被翻转,并且被翻转后的纸张再次被传送到定位辊68。在色调剂图像转印且定影到纸张P的另一面(背面)上之后,纸张P由排出辊28排出到排出单元26。

接着,将参考图2来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气系统的主要组件。

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0,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总体操作;以及只读存储器(ROM)102,其预先存储各种程序、各种参数等。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4,其在CPU 100执行各程序期间用作工作区;以及诸如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06。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通信线路接口(I/F)单元108。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操作显示单元110,操作显示单元110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用户的指令,并且向用户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状况的各种信息。另外,操作显示单元110包括例如显示器,在显示器中,触摸面板设在显示表面上,显示表面显示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接收操作指令的显示按钮和各种信息;以及诸如数字键盘或启动按钮等硬件按键。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设有转矩检测器114,转矩检测器114为 检测对加压辊24B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12的负荷(转矩)的检测单元的实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矩检测器114连接到电动机112,检测电动机112的转矩作为流经电动机112的电流值,以及输出通过转换电流值所获取的电压值。

另外,不特别限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矩检测器114的构造,只要转矩检测器114能够检测电动机112的转矩即可。例如,通过测量整个分流电阻器的电压来检测电流的构造可用作转矩检测器114。此外,例如,这样的构造可以用作转矩检测器114:电阻器设在电流流到电动机112的路径上,并且通过测量整个电阻器的电压来检测电流。此外,例如,这样的构造可用作转矩检测器114:使用霍尔元件的电流传感器设在电流流到电动机112的路径上,并且检测电流。此外,例如,检测电动机112的转矩的转矩检测器可用作转矩检测器114。

另外,CPU 100、ROM 102、RAM 104、存储单元106、通信线路I/F单元108、操作显示单元110、电动机112、转矩检测器114和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的各个部分通过诸如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总线116相互连接。

通过上述构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CPU100分别对ROM 102、RAM 104和存储单元106进行存取,以及通过通信线路I/F单元108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分别通过CPU 100经由操作显示单元110来执行各种指令信息的获取,并且在操作显示单元110上显示各种信息。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分别通过CPU 100执行电动机112的控制以及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的获取。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CPU 100来获取分别从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输出的各个检测信号。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CPU 100根据所获取的检测信号的信号电平的变化来检测纸张P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前边缘和后边缘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0、82中的每一个的检测位置的时刻。下文,纸张P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将简称为纸张P的前边缘和后边缘。

顺便提及,检测纸张P的厚度的检测功能安装在根据本示例性实 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

将参考图3至图7来详细说明检测功能。另外,图3示出了对于三种厚度的纸张P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该时间为从纸张P的前边缘已经经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位置直至纸张P的后边缘已经经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位置的时间。此外,图4至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电压值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视图,示出了纸张P的传送位置。此外,图7是用于说明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发生的噪声的视图。此外,在图4至图7中,为了避免复杂,中间转印带42由虚线表示。

首先,如图3所示,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在时刻t1是向上凸起的峰值P1,在时刻t2是大于其前一值的值,在时刻t3是向下凸起的峰值P2。另外,在图3中,在时刻t2之前和之后的电压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变化量由ΔA来表示。

接着,将参考图4至图6来描述图3所示的电压值的时间序列的变化的原理。

如图4所示,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沿着与加压辊24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图4中箭头B的力)作用于加压辊24B上,并且电动机112的转矩增加。因此,由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增大到峰值P1。此后,由于纸张P夹设在定影装置24中并传送,并且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发生的反向的力不起作用,所以电压值减小。

接着,如图5所示,当纸张P从位于定影装置24上游的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排出时,推出纸张P的力(图5中箭头C的力)使得已经沿旋转方向作用在加压辊24B上的力不再起作用。因此,电动机112的转矩增加,并且由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增大(图3所示的ΔA)。另外,可以认为,推出纸张P的力是因二次转印辊22和中间转印辊42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比定影装置24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快而产生的。

此外,如图6所示,当纸张P从定影装置24中排出时,沿与加压辊24B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力(图5中箭头D的力)作用于加压辊 24B上,并且电动机112的转矩减小。因此,由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降至峰值P2。

换言之,图3所示的时刻t1是当纸张P进入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4时的时刻,时刻t2是当纸张P从图5所示的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排出的时刻,图3所示的时刻t3是当纸张P从图6所示的定影装置24排出时的时刻。

此外,如图3所示,纸张P越厚,峰值P1的值越大。纸张P越厚,峰值P2的值越小。此外,纸张P越厚,变化量ΔA越大。

然而,当与峰值P1、P2相比变化量ΔA较小且纸张P相对较薄时,难以精确地导出(推导出或计算出)纸张P的厚度。

同时,如图7所示,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由于纸张P的卷曲或者由于纸张P的前边缘沿图7的上下方向飘动,会改变纸张P的前边缘沿上下方向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在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中,可能包含由于纸张P的前边缘沿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变化而导致的噪声,换言之,可能会获取因纸张的姿态导致的误差。因此,当基于峰值P1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时,所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可能受到噪声影响,并且在该情况下,可能不能精确地导出纸张P的厚度。

相反,当纸张P从定影装置24排出时,由于纸张P通过夹设在定影装置24中而被传送直到纸张P从定影装置24中排出,所以纸张P的后边缘沿上下方向的位置不改变。因此,当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时,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不受噪声影响。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当纸张P从定影装置24中排出时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的峰值P2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另外,此处,利用应用作为精确顶部的最小值作为峰值P2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接近最小值且大于最小值的值,并且该值也包含在上述峰值P2中。然而,优选的是,使用在测量速率范围内获取的测量值的最小值。

接着,参考图8,将对基于当纸张P从定影装置24排出时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的峰值P2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的过程进行说 明。

如上所述,随着纸张P变厚,峰值P2减小。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实际图像形成装置10和多种厚度的纸张的实验,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测量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与多张纸张P的厚度对应的电压值。此外,如图8所示,利用最小二乘法等将已经通过预先测量获得的结果近似为一次直线L。然后,预先导出由下面的等式(1)表示的与一次直线L对应的线性表达式,从而作为表示纸张P的厚度T与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之间的关系的运算表达式。

[等式1]

T=aV+b

然后,利用等式(1),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当纸张P从定影装置24排出时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V的峰值P2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另外,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存储有简单峰值P2和纸张P的厚度T的查找表(LUT)来导出厚度T。

接着,将参考图9对执行检测功能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进行说明。另外,图9是示出每当输入对于纸张P的图像形成指令时由CPU 100执行的厚度导出处理程序的过程的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厚度导出处理程序预先安装在ROM 102中。此外,此处,为了避免复杂,将省略关于通过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过程的描述。此外,此处,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将在假设待使用的纸张P的厚度由用户预先设定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在图9的步骤S150中,CPU 100获得从纸张检测传感器80输出的检测信号。在下面的步骤S152中,CPU 100基于步骤S150的处理所获取的检测信号来判定纸张P的前边缘是否已经过传送路径60上纸张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位置。如果判定为否定,则CPU 100返回步骤S150,如果判定为肯定,则CPU 100继续进行到步骤S154的处理。

在步骤S154中,CPU 100获得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V。在下面的步骤S156中,CPU 100获得从纸张检测传感器82输出的检测信号。在下面的步骤S158中,CPU 100基于步骤S156的处理所获取的检测信号来判定纸张P的后边缘是否已经过传送路径60上纸张检 测传感器82的检测位置。如果判定为否定,则CPU 100返回步骤S154,而如果判定为肯定,则CPU 100继续进行到步骤S160的处理。图3所示的电压值V的时间序列数据是通过上述步骤S154到步骤S158的重复处理来获取的。

在步骤S160中,CPU 100利用等式(1),基于电压值V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向下凸起的峰值P2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在下面的步骤S162中,CPU 100判定由步骤S160的处理所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T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外。

具体而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实例,当纸张P的导出厚度T与用户预先设定的纸张P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为厚度的预定比例(例如,10%)以上时,CPU 100判定厚度T在容许范围之外。如果步骤S162中的判定为肯定,则CPU 100继续进行到步骤S164的处理。

在步骤S164中,在操作显示单元110的显示器上显示出指示通过步骤S160的处理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T在容许范围之外的错误通知画面之后,CPU 100结束厚度导出处理程序。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错误通知画面的实例。如图10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错误通知画面上显示出指示导出的厚度T在容许范围之外的信息、指示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T的信息以及指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纸张P的厚度的信息。此处,如果用户想要结束错误通知画面的显示,则用户可以点击显示在错误通知画面底部的结束按钮。

同时,如果步骤S162中的判定为否定,则CPU 100结束厚度导出处理程序,而不执行步骤S164中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驱动定影装置24的加压辊24B的电动机112的转矩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与诸如一组二次转印辊22和中间转印带42、定位辊68以及分离辊66等其他传送单元相比,定影装置24夹住纸张P的图像形成表面的力更大。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基于驱动其他传送单元的电动机的转矩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精确地导出纸张P的厚度。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相同,所以此处将省略其说明。

首先,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检测功能进行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在自纸张P从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排出时的时刻到纸张P从定影装置24排出时的时刻的时间段中的预定时间段(下文称为“第一时间段”)内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V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另外,自纸张P从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排出时的时刻到纸张P从定影装置24排出时的时刻的时间段与图3所示的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时间段对应。另外,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是本发明的第二传送单元的实例。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导出在第一时间段内电压值V的平均值。另外,只要第一时间段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时间段内,第一时间段就不受特别限制。第一时间段可以是包含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时间段的中心的占整个时间段的预定比例(例如,50%)的时间段,可以是紧接时刻t2后的该比例的时间段,或者可以是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整个时间段。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如图3所示,随着纸张P变厚,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增大。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利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多种厚度的纸张的实验,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导出与多张纸张P的厚度对应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此外,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使得预先导出的差值近似为一次直线,预先导出表示纸张P的厚度T与差值之间的关系的线性表达式。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利用线性表达式基于第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接着,参考图9,将对在执行检测功能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在步骤S160的处理上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所以在此将对步骤S160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9中的步骤S160中,CPU 100导出在第一时间段内由步骤S154的处理所获取的电压值V的平均值。然后,CPU 100利用线性表达式,基于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相同,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说明。

首先,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检测功能进行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峰值P1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

如图3所示,随着纸张P变厚,峰值P1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增大。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多种厚度的纸张的实验,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导出与多张纸张P的厚度对应的峰值P1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此外,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使预先导出的差值近似为一次直线,预先导出表示纸张P的厚度T与差值之间的关系的线性表达式。

然后,利用线性表达式,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接着,参考图9,将对在执行检测功能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在步骤S160的处理上不同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以将在此描述步骤S160的处理。

在图9的步骤S160中,利用预先获得的线性表达式,CPU 100基于通过重复步骤S154至步骤S158的处理所获取的电压值V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向上凸起的峰值P1与向下凸起的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另外,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相同,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说明。

首先,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检测功能进行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在一组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以及定影装置24这两者传送纸张P的时间段中的预定时间段(下面称为“第二时间段”)内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V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另外,一组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以及定影装置24这两者传送纸张P的时间段与图3所示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段对应。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导出第二时间段内电压值V的平均值。另外,只要第二时间段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段内,第二时间段就不受特别限制。第二时间段可以是包含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段的中心的占整个时间段的预定比例(例如,50%)的时间段,可以是紧接在时刻t2之前的该比例的时间段,或者可以是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整个时间段。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如图3所示,随着纸张P变厚,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增大。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多种厚度的纸张的实验,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导出与多张纸张P的厚度对应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此外,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使预先导出的差值近似为一次直线,预先导出表示纸张P的厚度T与差值之间的关系的线性表达式。

然后,利用线性表达式,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第二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接着,参考图9,将对执行检测功能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在步骤S160的处理上不同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 所以将在此描述步骤S160的处理。

在图9的步骤S160中,CPU 100导出在第二时间段内由步骤S154的处理所获取的电压值V的平均值。然后,CPU 100利用预先获得的线性表达式基于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另外,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相同,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说明。

首先,将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检测功能进行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在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之前的时间段中的预定时间段(下文称为“第三时间段”)内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V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另外,在纸张P进入定影装置24之前的时间段与图3所示的时刻t1之前的时间段对应。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导出第三时间段内电压值V的平均值。另外,只要第三时间段在时刻t1之前的时间段内,就不特别限制该第三时间段。第三时间段可以是包含从图3所示左端的0(纸张P2的前边缘已经经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位置的时刻)到时刻t1的时间段的中心的占整个时间段的预定比例(例如,50%)的时间段,可以为紧接在时刻t1之前的该比例的时间段,或者可以为从图3所示左端的0到时刻t1的整个时间段。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所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如图3所示,随着纸张P变厚,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增大。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多种厚度的纸张的实验,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导出与多张纸张P的厚度对应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此外,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来将预先导出差值近似为一次直线,预先导出表示纸张P的厚度T与差值之间的关系的线性表达式。

然后,利用线性表达式,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第三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接着,参考图9,将对执行检测功能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在步骤S160的处理上不同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以此处将对步骤S160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9的步骤S160中,CPU 100导出在第三时间段内通过步骤S154的处理所获取的电压值V的平均值。然后,利用预先获得的线性表达式,CPU 100基于导出的平均值与峰值P2之间的差值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T。

至此,已经描述了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范围。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在该范围内添加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种变化或修改,并且添加有变化或改进的示例性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不限制取决于权利要求的本发明,并且不总是需要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单元。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各个阶段的发明,并且可以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特征的组合来提取各个发明。即使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公开的所有构成组件中删除一些构成组件,只要实现了效果,那么删除了一些构成组件的构造也可以被提取作为发明。

例如,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定影装置24被用作为本发明的传送单元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夹设纸张P的图像形成表面来传送该表面的诸如一组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或者定位辊68等其他传送单元可用作为本发明的传送单元。甚至在该情况下,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基于驱动传送单元的驱动单元的负荷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

此外,当设在传送路径上游的传送单元被用作本发明的传送单元时,可以基于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来控制位于传送路径下游的部件。

在该情况下,例如,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基于驱动定位辊 68的电动机的负荷(转矩)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举例说明了根据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来改变施加到辅助辊50上的二次转印电压的电压值的方面。此外,举例说明了根据导出的纸张P的厚度来改变传送路径60中位于定位辊68下游的纸张P的传送速度的方面,或者还举例说明了改变加热带24A加热的热量的方面。

此外,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在传送单元上游侧的第二传送单元(中间转印带42和二次转印辊22)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比传送单元(定影装置24)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快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传送单元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可以比传送单元对纸张P的传送速度慢。

图11示出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对应的曲线图。类似于图3,图11示出了从纸张P的前边缘已经经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位置时的时刻到纸张P的后边缘已经经过纸张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位置时的时刻从转矩检测器114输出的电压值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例。此外,图11中的时刻t1、t2和t3与图3中的时刻t1、t2和t3对应。即使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利用峰值P2来导出纸张P的厚度。

此外,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厚度导出处理程序预先安装在ROM 102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意在限于此。例如,厚度导出处理程序可以通过被存储在诸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等存储介质中而提供,或者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

此外,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执行程序通过软件配置来实现厚度导出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厚度导出处理可以通过硬件配置来实现,或者通过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参见图1和图2)是实例,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的情况下删除不必要的部分或者可以添加新的零件。

此外,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厚度导出处理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参见图9)是实例,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删除不 必要的步骤,可以添加新的步骤,或者可以变换处理顺序。

此外,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错误通知画面的构造(参见图10)是实例,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删除一些信息,可以添加新的信息,或者可以改变显示位置。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