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5253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什么是色域?色域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某种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这个区域越大,此设备所可表现出的色彩越多,效果亦越佳。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显示器的NTSC色域范围为70%-80%。因其使用LED为其提供光源,所以显示器色域宽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LED本身所发出的光的频谱是否丰满。要实现广色域,需要对显示器的背光源进行改造,普通LED白光背光灯难以实现高色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器的色域,现阶段量子点技术(quantum dot)逐渐被应用到电视显示上面,量子点显示技术没有尺寸的限制,可以用在小尺寸屏幕上,也可以用到80英寸以上的电视屏幕上。采用量子点技术后,可以将原来的黄色荧光粉用发红光和绿光的纳米级颗粒来代替,白色光源由原来的蓝黄两色混光改为红绿蓝三色混光,丰富了白光光谱,也就相对应地提升了色域面积。

采用量子点膜的背光模组在提升总体的色域面积的同时,也存在一点缺陷。使用量子点膜的背光模组,其LED光无论是白色光源还是蓝色光源,光通过量子点膜的中部和边缘区域会存在光程差,中部和边缘区域的红绿蓝这三种光的转换效率不一样,使中部与边缘区域的NTSC色域面积不一样,显示出来的色彩表现力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光模组采用量子点膜后带来的背光显示装置中间区域与四周区域的色域相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使用于背光模组中后,背光显示装置的中间区域与四周区域的色域相差较小,且NTSC达到120%-130%。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用于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层和蓝色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印刷在所述反射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和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通过油墨粘结在反射层的表面;所述散射粒子的粒径为4-6μm。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粒子的粒径均一。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层中,所述散射粒子的形状不限。进一步的,所述散射粒子的形状为实心球形或空心球形。

当油墨层的厚度小于1μm,油墨层硬度低,反射膜挺性低,不利于运输和安装。当油墨层厚度大于2μm,油墨层硬度不变,挺度变化不大,不利于节省材料与环境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层采用环保型UV油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挥发性溶剂,不易燃,利于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所述散射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粒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粒子、MS粒子或聚苯乙烯(PS)粒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粒子的光折射率为1.4-1.75。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所述油墨层由油墨固化后形成,所述油墨含有聚合性预聚物,所述聚合性预聚物选自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 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

所述聚合性预聚物的折射率为1.2-1.65。

所述聚合性预聚物优选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合性预聚物采用折射率高的材料,可以有很好的辉度。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层是透明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在制备过程中,所述油墨包括蓝色原色油墨和稀释剂,所蓝色原色油墨和稀释剂的重量比例为1:4.5-5.5。

蓝色原色油墨与稀释剂的比例是用来调节油墨颜色深浅的配比。稀释剂的比例越大,颜色越浅。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的颜色为蓝色。所述油墨的蓝色色度不限,从浅蓝到深蓝。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在制备过程中,所述散射粒子的加入量为油墨总重量的4-6%。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粒子的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所述反射层是聚酯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所述反射层是白色不透明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是现有的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为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商品牌号为DJX188。

进一步的,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中,在制备过程中,所述散射粒子的加入量为油墨总重量的4-6%;所述油墨包括蓝色原色油墨和稀释剂,所述蓝色原色油墨和稀释剂的重量比例为1:4.5-5.5;所述油墨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酯;所述散射粒子的形状是实心球形或空心球形,所述散射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粒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粒子、MS粒子或聚苯乙烯(PS)粒子中的一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加入蓝色油墨层是用来调节红蓝绿这三色光的 比例,使中间区域与四周区域光的色域差别较小,扩散粒子的加入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光的扩散功能,扩散粒子的加入,也会对色域范围造成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反射膜、扩散片、量子点膜、棱镜片,所述反射膜是本发明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热准备好的反射膜,该反射膜作为反射层,采用近红外线、远红外线进行15-90s预热;

(2)将油墨层的原料混合均匀,采用印刷的方式涂覆于预热后的反射膜表面,油墨层厚度为1-2μm;

(3)将印刷好的反射膜在UV固化机下固化。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

(1)保持室温及湿度恒定,以18-25℃为宜;室内采用黄色荧光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将油墨层的原料调配到一起,调整印刷油墨的颜色,粘度,浓度及油墨层的厚度,油墨层厚度以1-2μm为宜。

(3)预热准备好的反射膜,采用近红外线、远红外线等进行15-90s预热。

(4)将调整好的油墨采用印刷的方式涂覆于准备好的反射膜表面。

(5)将印刷好的反射膜在UV固化机下固化。固化时间依据油墨层的蓝色深浅,浓度及厚度而定。进一步的,UV固化机功率为80-120w/cm2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层采用印刷方式,将油墨印刷在反射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印刷方式选自胶印印刷、丝网印刷、柔性印刷、凹印印刷或喷墨印刷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2)中,所述油墨的颜色调配方式如下:

(1)深蓝色油墨的调配:将一定比例的冲淡剂(也称为稀释剂)逐渐微量 加入蓝色原色墨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深蓝色油墨。

(2)浅蓝色油墨的调配:将一定比例的蓝色原色墨逐渐微量加入冲淡剂(也称为稀释剂)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浅蓝色油墨。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膜片能将只采用量子点膜的普通产品的NTSC110-119%,提升至NTSC120%-130%。另外,除色彩表现力更好以外,由于印刷的方式,避免了涂布过程中的各种缺陷,提高了成品率;由于不需使用溶剂,在环保、安全性上也较传统热固化的方法要好;由于表面印刷有蓝色油墨,降低了基层的聚酯反射膜的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用于量子点膜背光模组。

与现有反射膜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NTSC值较高(大于或等于120%),具有较好的色彩表现力,同时亮度均齐度也较高。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后,背光显示装置的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的色域相差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10,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层1和蓝色油墨层2;所述油墨层2印刷在所述反射层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油墨层2的厚度为1-2μm;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和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通过油墨粘结在反射层的表面;所述散射粒子的粒径为4-6μm。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灯50,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10,扩散板20,量子点膜30,棱镜膜40;所述LED灯50置于扩散板20的正下方,反射膜10的上方,所述扩散板20的上 方设置有量子点膜30,量子点膜30上面设置有棱镜膜40。

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采用下述方法测试其性能:

A、亮度均齐度测试:取一张42寸大小的膜片,放置在42寸背光模组中,用亮度仪(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BM-7A)测量其均齐度。亮度均齐度越高说明出光越均匀。

B、色域测试:取一张32寸大小的膜片,放置在32寸显示器中,将显示器调整至规定的工作状态后,将全场红、绿、蓝信号输入到显示器,用亮度仪(型号:BM-7A)分别测试中心区域及四周区域的色度坐标,通过固定公式计算NTSC。取显示器四个角及四个边的中点共8个点测试色度坐标,取这8个点的平均值作为四周区域的色度坐标。取显示器上四周边线内的9个点检测其色度坐标,取这9个点的平均值作为中心区域的色度坐标。中心区域NTSC值减去四周区域NTSC值的差值称为ΔNTSC。ΔNTSC越低,表示中心区域色域面积与四周区域的色域面积越接近,差别越小。

C、硬度测试:采用DD-3086电动铅笔硬度计,测试条件按照ASTM D3363标准执行。

D、挺度测试:将比对的各膜材裁切成5cm×30cm的长条形状膜片,将膜片的一端平行放置在桌边,压上重物,桌面上的膜片部分长度为10cm,伸出桌面的膜片部分长度为20cm,以薄膜弯曲末端至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d,除以20cm,作为挺性系数,挺性系数越大表明膜片的挺性越好。

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所用反射层为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商品牌号为DJX188。蓝色原色油墨及稀释剂为天津市锦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用于量子点膜背光模组。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型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层和蓝色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印刷在所述反射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油墨层包括油墨和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通过油墨粘结在反射层的表面。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

所述散射粒子为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4%,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BT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6%,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MS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聚苯乙烯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 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4%,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EN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6%,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BT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4%,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MS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空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 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MMA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N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6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MS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7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8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MS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9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0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1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2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 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EN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S粒子,粒子粒径为5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BT粒子,粒子粒径为4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26

如实施例1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

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空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6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

所得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0,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2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1,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3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2,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4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3,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5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4,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6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7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 色油墨:稀释剂=1:6,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8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8.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0.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9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8.8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0.8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0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1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2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0.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2.5μm。对 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3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91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3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4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5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醚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6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不包含粒子,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7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1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10%,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8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N粒子,粒子粒径为2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9%,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9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3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8%,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20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BT粒子,粒子粒径为7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3%,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21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ET粒子,粒子粒径为8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5%,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22

一种量子点膜背光模组用印刷油墨型反射膜,其中,在制备过程中,蓝色原色油墨:稀释剂=1:5,油墨层所包含的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树脂,油 墨层包含实心球形PMMA粒子,粒子粒径为10μm,加入量为油墨总量的2%,制得成品总厚度为189.5μm,其中油墨层厚度为1.5μm。对比例所得反射膜的性能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特征参数及性能检测结果

表2对比例提供的反射膜的特征参数及主要性能检测结果

通过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背光模组的印刷油墨型反射膜的NTSC值较高(大于或等于120%),具有较好的色彩表现力,同时亮度均齐度也较高(大于或等于85%),中心区域与四周区域的色域差值较低(小于或等于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