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16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的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轻薄、节能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数码装置中。液晶显示器多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以及壳体。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图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

背光模组通常由胶框、光源、光学膜片组等组件组成。胶框的作用是固定光源以及光学膜片组等,并支撑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光学膜片组包括多层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光学膜片,如反射片、导光板、增亮膜(BEF,Birght Enhancement Film)、扩散片等,多层光学膜片按一定顺序叠放在背光模组中,光源出射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进入液晶面板。一般光学膜片由绝缘的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构成,处于上层的光学膜片只与其上下层的光学膜片、遮光胶带以及胶框接触。如图1.1所示,光学膜片1’位于胶框2’的内侧,光学膜片1’与胶框2’接触之处贴有遮光胶带3’。在使用过程中光学膜片11’与12’之间产生的静电无法通过与之接触的其他组件导出,容易导致静电聚集在各光学膜片上,使各光学膜片容易发生相互吸附作用,吸附会造成光学干涉牛顿环,如图1.2所示,对显示效果造成极大影响;另外,由于静电积聚导致的光学膜片相互吸附作用容易导致光学膜片的变形而无法恢复,从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再无法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的静电积聚导致的牛顿环以及膜片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背光模组设计为: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金属外框、胶框、光学膜片组、遮光胶带等部件,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多层光学膜片,在一层或多层所述光学膜片的任一边缘或多个边缘设置一个或多个与其本体同层的、向外伸出的卡耳,所述胶框具有与所述卡耳对应的沉槽,所述卡耳与所述金属外框之间通过导电结构进行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耳与沉槽结构,并将卡耳与金属外框进行电连接,从而可将光学膜片上的静电导出至金属外框,有效减缓背光模组的牛顿环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抗静电破坏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俯视图;

图1.2为光学膜片变形产生牛顿环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耳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带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沉槽的填充胶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带的厚度与高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多个卡耳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带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带的厚度与高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卡耳设置于光源侧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卡耳设置于光源侧的背光模组中卡耳与导电胶带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卡耳直接接触金属外框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体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光学膜片之间易产生静电积聚而导致牛顿环现象以及膜片变形。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图7所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2、金属外框4、光学膜片组1、遮光胶带3以及卡耳5。胶框2包括挡墙2a和承载部2b。最外侧为金属外框4,金属外框内侧为胶框2,光学膜片组1位于胶框承载部2b内侧,其边缘与胶框承载部2b靠近或接触。光学膜片组中最上层的光学膜片的两个长边边缘具有两个与其本体同层的、向外伸出的卡耳5,在胶框2上设置两个与两个卡耳对应的沉槽21容纳卡耳,光学膜片组与胶框2组装完成之后,在其边缘贴绝缘的遮光胶带3。

如图3所示为沉槽21内的实际结构。光学膜片1具有与其本体同层的、向外伸出的卡耳5,在胶框2中设置与卡耳对应的沉槽21,卡耳5位于胶框2的沉槽21中,卡耳底面与沉槽21底面齐平,胶框2外侧为金属外框4,卡耳与金属外框不直接接触。

如图4所示,在卡耳上方贴附一层导电胶带6,导电胶带6一端连接卡耳5,另一端延伸至与金属外框4接触,使得光学膜片1通过卡耳、导电胶带与金属外框电连接,且导电胶带与卡耳接触的部分显示区域内外(图4中C-C虚线以左),防止导电胶带遮挡通过光学膜片的光。导电胶带6同时具有将卡耳与金属外框电连接以及固定卡耳的作用,无需分别设置电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简化了电连接的结构和电连接结构的制作工艺。可选的,卡耳5的面积小于沉槽21的底面积,卡耳的固定通过导电胶带的黏贴作用,防止由于卡耳面积大于沉槽底面积、卡耳与胶框2接触处弯折而导致的光学膜片的移位或变形。

如图5所示,在沉槽21内未被卡耳与导电胶带填充的其余部分填充胶体7,胶体7为导电胶体。胶体7一方面具有封闭胶框缺口的作用,避免漏光、进粉尘等缺陷;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卡耳与金属外框之间的电连接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填充沉槽21的胶体7不限于导电胶体,也可以是普通的胶粘物质,或其他起到胶粘封闭作用的材料。

可选的,卡耳5位于胶框承载部2b设置的沉槽区域内(图3中两条虚线的之间),胶体7填充胶框挡墙2a设置的沉槽区域内(图3中右虚线与金属框之间)。卡耳5上方空置,留出一定的装配装配间隙,防止工艺误差带来最终结构、尺寸上的误差。

图6为图4中的A-A截面图,光学膜片1与卡耳5的下表面离胶框底部的高度h1与胶框沉槽21底部的高度h2相等,卡耳与导电胶带的厚度总和等于所对应的沉槽21的深度。导电胶带6一端贴附于卡耳5的上表面,另一端贴附于金属外框4内侧表面,从而实现光学膜片1与金属外框的电连接。光学膜片1与金属外框的电连接后,可将光学膜片上的静电导出至金属外框,有效减缓背光模组的牛顿环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抗静电破坏能力。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卡耳的位置可以为光学膜片的长边边缘,也可以为光学膜片的短边的边缘,对此不作限定;对于设置卡耳的光学膜片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在任一层光学膜片设置卡耳;对于每一层光学膜片设置的光学膜片的数量不作限定,每一层光学膜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卡耳;对于上下层光学膜片的卡耳的位置不做限定,上下层光学膜片的卡耳可以错开,也可以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卡耳与导电胶带叠放的顺序为导电胶带位于卡耳的下方,如图8~图9所示,图9为图8中的B-B截面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导电胶带6贴附在沉槽地面,卡耳5贴附在导电胶带6的上方,导电胶带6的上表面与卡耳5的下表面接触。卡耳的厚度d1与导电胶带的厚度d2之和等于所对应的沉槽21的深度L,导电胶带6的上表面离胶框底部的高度h3等于卡耳5底面离胶框底部的高度h1,卡耳、导电胶带的高度、厚度与沉槽的高度、深度的紧密配合保证了沉槽、卡耳以及电连接结构各部件之间的结构紧凑,有效防止各部件之间可能发生的移位、变形对显示的影响。

可选的,卡耳与导电胶带的厚度总和(d1+d2)可以小于所对应的沉槽21的深度L,从而保证一定的装配间隙,防止工艺误差带来最终结构、尺寸上的误差。卡耳与导电胶带的厚度总和小于所对应的沉槽21的深度的部分可有导电胶体填充以封闭胶框缺口,避免漏光、进粉尘等缺陷。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卡耳设置在具有光源的一侧边缘,如图10~图11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卡耳通过铜箔10与金属外框电连接,卡耳5、铜箔10通过胶带9粘结固定于沉槽21的底部。在具有光源的一侧,由于光源的发热作用,会使得光学膜片以及其他部件温度升高,引起部件的热变形。光学膜片会由于热量积聚的作用而发生翘曲变形,从而影响出射光的质量,引起牛顿环或其他缺陷。由于铜箔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作用,可将光学膜片靠近光源侧的部分的热量导出至金属外框,防止热量积聚导致光学膜片的热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卡耳与金属外框电连接的部分也可以为导电材料和导热材料的组合,如铜箔与导电胶带的组合,可以提升其导除静电的能力,对导电材料和导热材料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另外也可以通过其他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能力的材料搭配普通胶带来实现卡耳与金属外框电连接,如铝、铁、石墨等材料搭配普通胶带来实现卡耳与金属外框电连接,同样对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能力的材料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采用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能力的材料相比导电材料和导热材料的组合,成本更低、工艺更简单,更具优势。

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卡耳与金属外框的电连接,也可以不通过任何中间介质,而直接接触金属外框,如图12所示为,处于沉槽21中的卡耳向外延伸直接接触金属外框,卡耳5的面积等于沉槽21的底面积。本实施例无需设置中间导电层,在保证导除静电、防止牛顿环的技术效果的同时,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

在本发明中,卡耳5与金属外框4的电连接,还可以只通过在沉槽21中只填充导电胶体7或其他导电物质来实现,如图13所示,并不以此为限。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