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76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镜头驱动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模块及其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低厚度的镜头驱动模块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通常配置有一驱动模块,以驱动一构件进行一定距离上的移动。举例而言,具拍摄功能的电子产品上通常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配置用于驱动一或多个光学镜片组沿着一光轴进行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且/或变焦(zoom)的功能。

在传统镜头驱动模块中,通常包括一底座及一壳体,以形成一空间容置光学镜片及其他元件。在底座与壳体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涂布于底座与壳体间的胶材无法使底座与壳体问定结合。上述问题导致传统镜头驱动模块在遭受外力冲击时,容易产生底座与壳体分离的缺点。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底座与壳体稳定结合,底座上需要形成至少一槽结构,以容置上述胶材。然而,上述槽结构的配置不利于传统镜头驱动模块整体厚度的减少。

因此,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其具有结构稳定、厚度低的优点,已成为业者进行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薄形化设计需求且具有稳定结构的镜头驱动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镜头驱动模块包括:一镜头组件;一底座;一镜头驱动组件配置用于驱动该镜头组件相对该底座移动;一壳体围绕于该镜头驱动组件外围;一中间部材配置用于连结该底座与该壳体;及一固定件设置于该底座并具有一面向壳体的前表面及一与该前表面夹设大于0度的夹角的抵接面,部分该中间部材覆盖该前表面及该抵接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固定件还具有一相反于该前表面的后表面,一穿孔穿设该前表面及该后表面,其中该抵接面位于该穿孔的内侧壁且该中间部材连结该抵接面与该前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穿孔的内侧壁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二段部较该第一段部靠近该底座,其中该抵接面位于该第一段部并由该中间部材所覆盖,且该第二段部由该底座所覆盖。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底座包括一设置表面,且该固定件包括一卡勾部,位于该设置表面之上,该穿孔的整体形成于该卡勾部;以及一耦接部,位于该设置表面之下并连结该卡勾部,该固定件通过该耦接部固定于该底座。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底座包括一侧表面,该侧表面邻接该固定件的该前表面且齐平该固定件的该前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壳体包括一安装孔对应该固定件的该抵接面,该中间部材连续性连结于该安装孔与该抵接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包括两个该固定件,两个该固定件在垂直该镜头组件的光轴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该底座的两侧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固定件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连结该第一段部的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夹设一大于0度的夹角,其中该前表面位于该第二段部的端面,且该抵接面位于该第二段部的底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与该底座以相异材料制成,其中该中间部材与该固定件间的结合力,大于该中间部材与该底座间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与底座的结构爆炸图。

图11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图15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结合底座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b、1e、1f~相机装置

6、7~箭头

10、10e~壳体

101~上壳件

102、102e~侧壳件

103~开口

104e~安装孔

105、105e~内表面

12~上弹片

14~基座

140~通道

15~镜头驱动组件

16~磁性元件

18~线圈组件

20~下弹片

22、22a、22b、22c、22d、22f~底座

220、220b、220f~侧表面

222、222b、222f~本体

224、224f~延伸部

2241f~凹槽

2243f~凸块

223~开口

226b~档板

227b、227c、227d~设置表面

229d~凹槽

230d~通孔

24、24a、24b、24c、24d、24f~固定件

240、240b~前表面

241、241b~后表面

242、242a、242b、242c、242d~穿孔

243b、243c、243d~卡勾部

245b、245c、245d~耦接部

246f~第一段部

2461f~端面(前表面)

2462f~底面(抵接面)

2463f~顶面

247f~第二段部

248f~第三段部

2421~第一段部

2422~第二段部

30~镜头组件

50~中间部材

C~轴线

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特举数个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图上显示数个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不局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的实施例可使得发明得以更透彻及完整,以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予同领域熟悉此技艺者。

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图示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示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示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图1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的示意图。

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1为一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其包括:一壳体10、一上弹片12、一基座14、一镜头驱动组件15、一下弹片20、一底座22、一固定件24、及一镜头组件30。镜头驱动模块1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

在部分实施中,壳体10包括一上壳件101及一或多个侧壳件102。上壳件101为一开口103所贯穿。侧壳件102自上壳件101的边缘朝底座22延伸,并与底座22相连结。上弹片12、基座14、镜头驱动组件15、及下弹片20设置于壳体10与底座22所共同定义的空间当中。

上弹片12及下弹片20配置用于支撑基座14,使基座14以可沿垂直方向(Z方向)移动的方式悬设于壳体10与底座22中。基座14为一通道140所贯穿,并配置用于承载一构件,例如:镜头组件30。

镜头驱动组件15配置用于驱动镜头组件30相对底座22移动。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组件15包括多个磁性元件16(例如:两个磁性元件16)、及一线圈组件18。线圈组件18为一围绕于基座14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并配置供一电流通过,以产生磁场带动基座14相对于壳体10及底座22进行移动。在部分实施例中,下弹片20电性连结于一外部电路,线圈组件18电性连结于下弹片20。来自外部的电流流经下弹片20并传送至线圈组件18。

两个磁性元件16相对于线圈组件18设置于壳体10的侧壳件102上。电磁驱动模块1于作动时,两个磁性元件16的磁场与线圈组件18所产生的磁场可以稳定地带动基座14沿一垂直方向(Z方向)移动。因此,基座14的控制精度(control accuracy)可以提升。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磁性元件16的设置位置并不受此实施例为限。磁性元件16设置的位置可任意变化,只需基座14可以稳定受磁力推动即可。在部分实施例中,线圈组件18设置于侧壳件102上,磁性元件16则相对线圈组件18设置于基座14上。另外,磁性元件16的数量也可依照需求进行调整,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组件15包括四个磁性元件16。

在部分实施例中,壳体10系以轭铁所制成,两个磁性元件16直接吸附于壳体10的侧壳件102相对基座14的内表面上。因此,组装两个磁性元件16的程序可以获得简化。在部分实施例中,壳体10系以树脂制成,两个磁性元件16利用一中间部材50(图2)固定于侧壳件102上。关于两个磁性元件16的组装方式将于后续进行说明。

在部分实施例中,底座22包括一本体222及两个延伸部224。底座22为一矩形并为一开口223所贯穿。两个延伸部224对应底座22之两个相对侧表面220设置,并朝上壳件101突出。底座22可由树脂或其他材料制成。

参照图2并搭配参考图1,图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在部分实施例中,两个固定件24分别设置于两个延伸部224上。每一固定件24具有一前表面240、及一相对前表面240的后表面241。两个穿孔242(图2仅显示一穿孔242)贯穿每一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及后表面241,其中穿孔242的内侧壁垂直前表面240及后表面241。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的内侧壁亦可与前表面240及后表面241夹设一大于或小于90度的夹角。两个固定件24可由金属、树脂或其他材料制成。

参照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每一固定件24的两个穿孔242相隔一间距,彼此并不相连。并且,两个穿孔242系个别设置于邻近固定件24的相对两侧缘的位置。也就是说,穿孔242与固定件24中心的间距,大于穿孔242与固定件24相邻侧缘的间距,以增强结构强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件24的每一穿孔242皆为封闭的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亦可为其他形状,以及/或者穿孔242亦可为开放式图案。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设置于底座22a上的固定件24a具有两个穿孔242a。固定件24a的每一穿孔242a皆为开放式的拱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图3、图4所显示的实施例中,单一固定件上的两个穿孔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大小,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每一固定件上的两个穿孔的形状、大小可彼此相异,不需相同。另外,每一固定件上的穿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继续参照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系以埋入射出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形成于底座22的延伸部224上。固定件24的部分结构位于底座22的延伸部224内,且固定件24的部分结构暴露于底座22的延伸部224外。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穿孔242的内侧壁包括一第一段部2421及一第二段部2422。底座22的部分结构位于穿孔242当中,其中穿孔242内侧壁的第二段部2422受底座22所覆盖,而穿孔242内侧壁的第一段部2421暴露于底座22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固定件24之前表面240与底座22邻接侧壳件102的侧表面220齐平。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未受底座22所覆盖,而是暴露于底座22外部。关于此特征所产生的功效将于后方内容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件24设置于延伸部224之上,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在其余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延伸部省略设置,固定件24直接设置于底座22的本体222的侧表面。另外,固定件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固定件24的设置位置亦可依照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不限于设置于底座22的相对两侧表面。

图5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的部分元件的组装方式示意图。在部分实施例中,磁性元件16及底座22以下列方式结合于壳体10。首先,提供一中间部材50于磁性元件16以及/或者侧壳件102的内表面105之上。接着,将磁性元件16定位于侧壳件102的内表面105。此时,部分中间部材50位于磁性元件16的下缘(靠近底座22结合的位置)。在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结合磁性元件16于壳体10的步骤省略,中间部材50直接提供于侧壳件102的内表面105。

接着,将已经结合有固定件24的底座22自壳体10的下方沿图5箭头6置入壳体内。此时,如图5所示,底座22的侧表面220以及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与侧壳件102的内表面105间具有一间隙G,并未完全贴合。因此,在底座22置入壳体10的过程中,部分中间部材50将根据毛细现象流入上述间隙G内并接触侧表面220、前表面240、及内表面105。间隙G的宽度介于约0.1mm至约0.2mm之间。

当底座22完全置入壳体10之后,如图2所示,部分中间部材50将通过上述间隙G而流入穿孔242当中并覆盖穿孔242的内侧壁的第一段部2421。中间部材50连结穿孔242的内侧壁与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另一方面,部分中间部材50覆盖固定件24的后表面241。中间部材50连结穿孔242的内侧壁与固定件24的后表面241。在此实施例中,穿孔242边缘上的第一段部2421视为固定件24的抵接面。在部分实施例中,抵接面与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间的夹角为90度,但并不仅此为限。抵接面与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间的夹角大于0度。

接着,将中间部材50进行硬化。在部分实施例中,中间部材50一热固性接着剂,例如环氧树脂(Epoxy),中间部材50通过加热硬化,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中间部材50包括压克力胶水,并以光照及供应湿气等至少一种方式进行硬化。

如图2所示,在中间部材50完成硬化后,底座22的侧表面220以及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可以通过中间部材50与侧壳件102的内表面105稳定结合。在部分实施例中,中间部材50与金属制成的固定件24间的结合力,大于中间部材50与塑料制成的底座22间的结合力。因此,在底座22具有较低的厚度的状况下,即便底座22与中间部材50的接触面积减少,底座22仍可确实与壳体10结合。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中间部材50完成硬化后,中间部材50通过穿孔242的部分作为一卡勾的功能。此卡勾使底座22与壳体10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当镜头驱动模块1受外力冲击时,底座22与壳体10分离或产生位移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

在部分实施例中,中间部材50与固定件24的连结关系受到中间部材50的施加体积、中间部材50的黏稠度、或间隙G宽度等因素影响而改变。因此,中间部材50与固定件24的连结关系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

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固定件24的穿孔242并未完全为中间部材50所填满。中间部材50连结固定件24的抵接面与固定件24的前表面240,但穿孔242的内侧壁的第一段部2421靠近后表面241的位置未覆盖有中间部材50。底座22通过位于固定件24与侧壳件102间的中间部材50、以及位于穿孔242内的中间部材50进行结合。

在部分实施例中,穿孔242的内侧壁上的第一段部2421与第二段部2422分别指穿孔242的内侧壁上有覆盖中间部材50的区域与穿孔242的边缘上有覆盖底座22的区域。第一段部2421可以直接与第二段部2422连结。或者,第一段部2421可以与第二段部2422分离。举例而言,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段部2421直接与第二段部2422连结,第一段部2421的二端点分别重叠于第二段部2422的二端点。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段部2421与第二段部2422分离,第一段部2421的二端点则未重叠于第二段部2422的二端点。在上述例子中,第一段部2421视为固定件24的抵接面。

图7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b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2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符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详述以简化说明内容。镜头驱动模块1b与镜头驱动模块1的差异包括,底座22由底座22b所取代,并且固定件24由固定件24b所取代。

在部分实施例中,底座22b包括一本体222b及一档板226b。档板226b与底座22b邻接侧壳件102的侧表面220b相隔一距离,并自本体222b朝上延伸。一设置表面227b连结于档板226b与侧表面220b之间,固定件24b设置于设置表面227b之上。在部分实施例中,设置表面227b的宽度与固定件24b的厚度相等。固定件24b的后表面241b面向档板226b,且固定件24b的前表面240b与侧表面220b齐平。

参照图8,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b包括一卡勾部243b与一连接卡勾部243b的耦接部245b。两个穿孔242b贯穿固定件24b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且穿孔242b的内侧壁垂直固定件24b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但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b的内侧壁可与固定件24b的前表面夹设一大于0度的夹角。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b的两个穿孔242b相隔一间距,彼此并不相连。固定件24b的两个穿孔242b皆为封闭的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b亦可为其他形状,以及/或者穿孔242b亦可为开放式形状(例如:类似图4的穿孔242a的开放式拱形)。

耦接部245b连结于卡勾部243b,并配置用于连结于底座222b。在部分实施例中,耦接部245b具有一三角形剖面,且底座222b具有一对应耦接部245b的插孔228b。固定件24b结合底座22b时,耦接部245b利用紧配合的方式设置于插孔228b内。在固定件24b结合底座22b后,卡勾部243b是位于设置表面227b之上,耦接部245b是位于设置表面227b之下。卡勾部243b并未受底座222b所覆盖,且穿孔242b边缘也未受底座22b所覆盖。

当底座22b结合壳体10之后,如图7所示,部分中间部材50将根据毛细现象流入固定件24b与侧壳件102之间的间隙G内并接触前表面240b及内表面105。另外,部分中间部材50将通过上述间隙G而流入穿孔242b当中并覆盖穿孔242b的内侧壁。中间部材50连结穿孔242b的边缘与固定件24b的前表面240b。通过固定件24b与中间部材50的设置,底座22b与壳体10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当镜头驱动模块1b受外力冲击时,底座22b与壳体10分离或产生位移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固定件24c与底座22c结合的示意图。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8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符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详述以简化说明内容。

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c包括一卡勾部243c与一连接卡勾部243c的耦接部245c。两个穿孔242c贯穿固定件24c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且穿孔242c的内侧壁垂直固定件24c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但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c的内侧壁可与固定件24c的前表面夹设一大于0度的夹角。固定件24c的两个穿孔242c相隔一间距,彼此并不相连。固定件24c的两个穿孔242c皆为封闭的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c亦可为其他形状,以及/或者穿孔242c亦可为开放式形状(例如:类似图4的穿孔242a的开放式拱形)。

耦接部245c连结于卡勾部243c,并配置用于连结于底座22c。在部分实施例中,耦接部245c具有一矩形剖面。固定件24c结合底座22c时,耦接部245c利用埋入射出成形的方式设置于底座22c内。在固定件24c结合底座22c后,卡勾部243c是位于设置表面227c之上,耦接部245c是位于设置表面227c之下。卡勾部243c并未受底座22c所覆盖,且穿孔242c边缘也未受底座22c所覆盖。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固定件24d与底座22d结合的示意图。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8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符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详述以简化说明内容。

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d包括一卡勾部243d与一连接卡勾部243d的耦接部245d。两个穿孔242d贯穿固定件24d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且穿孔242d的内侧壁垂直固定件24d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但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d的内侧壁可与固定件24d的前表面夹设一大于0度的夹角。固定件24d的两个穿孔242d相隔一间距,彼此并不相连。固定件24d的两个穿孔242d皆为封闭的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穿孔242d亦可为其他形状,以及/或者穿孔242d亦可为开放式形状(例如:类似图4的穿孔242a的开放式拱形)。

耦接部245d连结于卡勾部243d,并配置用于连结于底座22d。在部分实施例中,耦接部245d的宽度大于卡勾部243d的宽度。底座22包括一凹槽229d形成于底面,且一通孔230d连结凹槽229d至设置表面227d。固定件24d结合底座22d时,如图10所示,固定件24d沿图10箭头7所示的方向插入底座22d,使卡勾部243d插入通孔230d内。接者,如图11所示,将耦接部245d插入凹槽229d中,以完成固定件24d与底座22d的结合。在固定件24d与底座22d结合后,两个穿孔242d是位于设置表面227d之上,两个穿孔242d的内侧壁未受底座22d所覆盖。

图1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e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7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符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详述以简化说明内容。镜头驱动模块1e与镜头驱动模块1b的差异包括,壳体10的侧壳件102e由壳体10e的侧壳件102e所取代。

在部分实施例中,一安装孔104e形成于壳体10e的侧壳件102e上。在部分实施例中,底座22b以下列方式结合于壳体10e。首先,将已经结合有固定件24b的底座22b自壳体10e的下方置入壳体内,使固定件24b的穿孔242b对齐壳体10e的安装孔104e。接着,经由安装孔104e提供中间部材50于穿孔242b与安装孔104e内。此时,部分中间部材50将根据毛细现象流入固定件24b与侧壳件102e之间的间隙G内并接触前表面240b及内表面105e。

接着,将中间部材50进行硬化。在中间部材50完成硬化后,固定件24b的前表面240b可以通过中间部材50与侧壳件102b的内表面105e稳定结合。另一方面,中间部材50通过穿孔242b的部分扮演类似一卡勾的功能。此卡勾使底座22b与壳体10e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当镜头驱动模块1e受外力冲击时,底座22b与壳体10e分离或产生位移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

图13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f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12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符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详述以简化说明内容。镜头驱动模块1f与镜头驱动模块1e的差异包括,底座22b由底座22f所取代,并且固定件24b由固定件24f所取代。

底座22包括一本体222f及一个延伸部224f。延伸部224f相邻底座22f的侧表面220f设置并自本体222f朝上突出。一凹槽2241f形成于侧表面220f上相对延伸部224f的位置,且一凸块2243f紧邻凹槽2241f的上侧壁形成于侧表面220f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24f为一金属板件并弯折为多个段部,例如:一第一段部246f、一第二段部247f、及一第三段部248f。第三段部248f埋设于本体222f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段部247f连结第三段部248f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第一段部246f连结第二段部247f并沿水平方向自凹槽2241f内部向外延伸。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段部246f的长度大于凹槽2241f的深度,第一段部246f的端面2461f位于凹槽2241f外,其中第一段部246f的端面2461f与凸块2243f齐平。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段部246f的顶面2463f为凹槽2241f的上侧壁以及凸块2243f所抵靠,并且第一段部246f的厚度小于凹槽2241f的宽度。因此,凹槽2241f并未完全为第一段部246f所占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13所揭露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件24f弯折为三段且相互垂直,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固定件24f各段部间可夹设任意大于0度的夹角,并且固定件24f的段部的数量可以任意改变。

在部分实施例中,底座22f以下列方式结合于壳体10e。首先,将已经结合有固定件24f的底座22f自壳体10e的下方置入壳体10e内。接着,在凸块2243f卡设于壳体10e的安装孔104e内时,停止底座22f的移动。此时,底座22f的凹槽2241f面对安装孔104e。接着,经由安装孔104e提供中间部材50于凹槽2241f与安装孔104e内。此时,部分中间部材50将根据毛细现象流入底座22f与侧壳件102e之间的间隙G内并流入凹槽2241f内部。于是,固定件24f的端面2461f及底面2462f为中间部材50所覆盖。在此实施例中,固定件24f的端面2461f视为固定件24f的前表面,且固定件24f的底面2462f视为固定件24f的抵接面。在部分实施例中,前表面与抵接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但并不仅此为限。抵接面可与前表面夹设一大于0度的夹角。

接着,将中间部材50进行硬化。在中间部材50完成硬化后,底座22f通过中间部材50与侧壳件102e的内表面105e稳定结合。另一方面,中间部材50覆盖固定件24f的底面2462f的部分扮演类似一卡勾的功能。此卡勾使底座22f与壳体10e间的结合更加稳定,当镜头驱动模块1f受外力冲击时,底座22f与壳体10e分离或产生位移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

根据本发明的部分示范性实施例,壳体的安装孔的形状描述如下: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壳体10e的安装孔104e为一封闭的矩形穿孔且包括四个圆角。安装孔104e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固定件24f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于组装时,中间部材50自安装孔104e填入,并覆盖固定件24f的底面2462f(抵接面)。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4所示,固定件24f的端面2461f(前表面)并未被中间部材50所覆盖,且固定件24f靠近端面2461f的外表面,也未被中间部材50所覆盖。

或者,如图15所示,壳体10g的安装孔104g为一开放的穿孔且包括第一部分1041g及第二部分1042g。第一部分1041g连通至壳体10g的底侧缘,第二部分1042g连通第一部分1041g。第一部分1041g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自壳体10g的底侧缘渐缩。第二部分1042g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固定件24f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以利底座22与壳体10e的结合。于组装时,中间部材50自安装孔104g填入,并覆盖固定件24f的底面2462f(抵接面)。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5所示,固定件24f的端面2461f(前表面)并未被中间部材50所覆盖,且固定件24f靠近端面2461f的外表面,也未被中间部材50所覆盖。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