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0361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消费者在高亮环境中使用手机经常饱受环境光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手机盖板进行表面处理,增加手机盖板表面的漫射,达到抗眩效果,然而抗眩表面处理会造成盖板贴合在模组上时有散斑(sparkle)现象,影响观看的舒适性。研究表明,盖板上抗眩微结构颗粒度越小,sparkle现象越轻微。但颗粒度减小不仅会增加工艺的难度,更会降低抗眩的效果,不利于盖板抗眩性能的宣传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既能实现抗眩效果,又不增加工艺难度,提升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盖板和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上偏光片上,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一微结构,所述上偏光片朝向所述盖板的面上凸设有外表面为曲面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所述第一微结构正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三微结构,所述盖板外表面的每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或一个所述第三微结构正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三微结构在所述上偏光片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曲率半径相同。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曲率半径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方,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一微结构,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三微结构与所述第一微结构正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三微结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三微结构的曲率半径相同。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盖板,包括:

在透明板的上表面蒸镀一层第一掩膜层;

对所述透明板进行蚀刻,使所述透明板上未被所述第一掩膜层覆盖的区域形成曲面的凹陷的第一微结构;

去除所述第一掩膜层,形成盖板;

制作上偏光片,包括:

在偏光片的上表面蒸镀一层第二掩膜层;

对所述偏光片设置有所述第二掩膜层的面进行粒子喷涂;

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形成上偏光片;

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侧贴合所述盖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使所述上偏光片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间采用光学胶层粘附。

本发明通过对显示模组的盖板和上偏光片表面进行特别的抗眩表面处理,使得盖板表面的微结构和上偏光片表面的微结构形成大致互补关系,可实现较好的抗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散斑现象,且不明显增加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盖板与上偏光片的配合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盖板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偏光片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盖板与上偏光片的配合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盖板与上偏光片的配合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模组或具体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0和背光模组200,背光模组200为显示模组100提供背光源,其中,显示模组100主要包括显示面板10、透明的盖板20和上偏光片30,上偏光片30贴附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上,盖板20盖设于上偏光片30上,盖板20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一微结构21,上偏光片30朝向盖板20的面上凸设有外表面为曲面的第二微结构31,第二微结构31与第一微结构21正对。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面板,显示模组100还具有下偏光片40,下偏光片40贴附于显示面板10的下表面,位于显示面板10与背光模组200的出光面之间,由背光模组200射出的背光光线经下偏光片40偏光处理后进入显示面板10,最后自上偏光片30、盖板20射出。盖板20与上偏光片30之间还具有透明的光学胶层(oca,即opticallyclearadhesive的缩写)p,用于保证盖板20与上偏光片30的粘合紧密性和平整性。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中,上偏光片30上表面的第二微结构31与盖板20上表面的第一微结构2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即每个凹陷的第一微结构21下方都对应设置有一个凸起的第二微结构31,第一微结构21与第二微结构31的曲率半径相同或存在极小的偏差,该第二微结构31为粒子,第一微结构21与第二微结构31的曲率半径均在10μm-50μm范围内,第一微结构21与第二微结构31的大小与像素大小相同,且第二微结构31的折射率约为光学胶层p的1.5倍,使得经第二微结构31射出后的光线可以完全射出到其正上方的第一微结构21内,实现二者的互补。

理想状态下,从显示面板10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线,当光线从显示面板10出射后透过上偏光片30时,平行光线由于第二微结构31的作用呈发散状,经过oca层p和盖板20下表面后由于盖板上表面的第一微结构21作用,发射光线又收敛成平行光线,由于第二微结构31的折射率为oca层p折射率的1.5倍,这里,盖板20采用玻璃,玻璃的盖板20折射率为空气折射率的1.5倍,两种介质层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因此光线在两种介质表面的折射角度也大致相同,且由于上偏光片30表面的抗眩的第二微结构31和盖板20表面的抗眩的第一微结构21的形貌呈大致互补状,两种微结构的大小与像素大小相同,因此,可改善盖板表面的sparkle现象。并且,由于第二微结构31凹陷设置,因此环境光射入第二微结构31表面后会发生漫反射,从而也能保证抗眩的观看效果。

如图3~5,图3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盖板的制作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上偏光片的制作过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

s1、制作盖板20。

如图4所示,制作盖板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提供一透明板20p,其中,该透明板20p需事先清洗,以除去表面灰尘、颗粒等杂质;

在透明板20p的上表面蒸镀一层第一掩膜层z1,第一掩膜层z1的厚度为100nm-500nm,第一掩膜层z1的蒸镀过程采用类似光罩的掩膜板,第一掩膜层z1选用耐酸耐腐蚀的材料;

对透明板20p进行蚀刻,使透明板20p上未被第一掩膜层z覆盖的区域形成曲面的凹陷的第一微结构21,其中,蚀刻液采用以氢氟酸为主的混酸溶液,蚀刻过程中,使盖板上没有被第一掩膜层z1覆盖的区域形成一个个弧面状的凹陷微结构,第一微结构21的曲率半径控制在10μm-50μm;

用溶剂去除第一掩膜层z1,即形成具有抗眩功能的第一微结构21的盖板20。

s2、制作上偏光片30。

如图5所示,制作上偏光片30的步骤与制作盖板20类似,但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具体包括:

在偏光片30p的上表面蒸镀一层第二掩膜层z2,第二掩膜层z2与第一掩膜层z1的图案相同;

对偏光片30p设置有第二掩膜层z2的面进行粒子喷涂,喷涂的粒子为无机粒子,并事先在有机溶液中混合均匀,粒子的曲率半径与盖板20表面的凹陷的第一微结构21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大小为10μm-50μm,且粒子的折射率为oca层材料折射率的大约1.5倍;

通过强化处理使无机粒子与上偏光板30的粘附力增强,最后,采用溶剂清洗的方式去除第二掩膜层z2,在偏光片30p的表面得到凸起的第二微结构31,形成上偏光片30。

s3、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侧贴合盖板20和上偏光片30,使上偏光片30贴合在显示面板10与盖板20之间,其中,盖板20与上偏光片30之间采用光学胶层p粘附,盖板20与上偏光片30之间的空气被排出。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的盖板20除了具有外表面的第一微结构21外,其内表面(即图6所示的下表面)还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三微结构22,第一微结构21的数量为第二微结构31与第三微结构22的数量之和,盖板20外表面的每个第一微结构21分别与一个第二微结构31或一个第三微结构22正对。

作为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个第三微结构22在上偏光片30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微结构31之间。即第三微结构22、第二微结构31在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第三微结构22与第二微结构31、第一微结构21的曲率半径均相同。

相应地,在制作盖板20时,在上表面制作完第一微结构21后,还需要翻转透明板20p,使其下表面朝上,在该下表面也相应地蒸镀一层第三掩膜层,第三掩膜层的材料与厚度与第一掩膜层z1完全相同,但第三掩膜层的图案与第一掩膜层z1不同,在上偏光片30上具有第二微结构31的部位所正对的透明板20p的相应区域设置有第三掩膜层,在上偏光片30上的两个第二微结构31之间的平整表面所正对的透明板20p的相应区域开设镂空孔,然后,对透明板20p蒸镀有第三掩膜层的表面进行蚀刻,使透明板20p上未被第三掩膜层覆盖的区域形成曲面的凹陷的第三微结构22,最后,用溶剂去除第三掩膜层,即可得到同时形成有第一微结构21、第三微结构22的盖板20。

由于盖板20外表面的每个第一微结构21分别与一个第二微结构31或一个第三微结构22正对,第二微结构31、第三微结构22也可以分别与其正上对应的第一微结构21实现互补,实现抗眩的同时还能改善盖板表面的sparkle现象。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盖板20盖设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上方,盖板20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一微结构21,与实施例1和2均不同,盖板20的内表面凹陷形成有表面为曲面的第三微结构22,第三微结构22与第一微结构21正对。由于上偏光片30并做抗眩处理,上偏光片30和下偏光片40也可以省去。

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21与第三微结构22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二者的曲率半径、大小均相同,即第一微结构21与第三微结构22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盖板20的上、下两个表面。经显示面板10射出到盖板20下表面的平行光线经第三微结构22汇聚后,由盖板20上表面的第一微结构21射出为平行光线,第一微结构21与其下方的第三微结构22实现互补,同样能实现抗眩,并改善盖板表面的sparkle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显示模组的盖板和上偏光片表面进行特别的抗眩表面处理,使得盖板表面的微结构和上偏光片表面的微结构形成大致互补关系,可实现较好的抗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散斑现象,且不会明显增加工艺难度,利于健康护眼显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