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40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用作偏振板的构成构件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膜以往使用使碘、二色性染料那样的二色性色素吸附于单轴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膜。通常使用粘接剂在偏振膜的单面或双面贴合保护膜而形成偏振板,该偏振膜用于以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以及便携电话等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

通常,偏振膜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实施将连续输送的长条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浸渍于溶胀浴、染色浴、交联浴那样的处理浴的处理,并且在该一系列的处理的期间实施延伸处理(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151号公报

偏振膜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连续制造:使用在输送路径上依次设置有上述那样的处理浴的制造装置,在从坯料卷(卷绕件)连续地卷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同时将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浸渍于输送路径上的处理浴来进行处理。在偏振膜的制造装置中,通常由多个辊形成输送路径。

在上述那样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中,通过使包含延伸处理的处理前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乘以在处理部中设定的延伸倍率,由此能够算出在处理后得到的偏振膜的长度(预测值)。若能够取得高精度的预测值,则能够将该预测值活用于通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而进行的在制造装置内产生问题的可能性的预测、实测值的代替等。然而,存在即使在制造装置内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况下也难以得到与实测值接近的高精度的预测值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在处理后得到的偏振膜的长度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人等认识到,在基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来算出在处理后得到的偏振膜的长度的预测值的情况下,预测值的精度根据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的检测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得到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1]一种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一边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该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

所述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辊,其输送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驱动辊的旋转量;以及

处理部,其使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处理液接触而对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

所述驱动辊配置于比所述处理部靠上游侧的位置,且配置于从所述驱动辊中的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起到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所述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为止的输送路长度为20m以下的位置。

[2]根据[1]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算出部,该第一算出部基于所述旋转量而算出向所述处理部输送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

[3]根据[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的处理包括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延伸处理,

所述偏振膜的制造装置还具备第二算出部,该第二算出部基于所述延伸处理的延伸倍率和由所述第一算出部算出的所述输送量,来算出所述偏振膜的长度。

[4]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配置于从所述驱动辊中的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起到所述处理部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所述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为止的输送路长度为10m以下的位置。

[5]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配置于从所述驱动辊中的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起到所述处理部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所述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为止的输送路长度为0.5m以上的位置。

[6]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调湿部,该调湿部配置于所述驱动辊的上游侧,用于调整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

[7]根据[6]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部降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

[8]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是夹持辊或吸附辊。

[9]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包角为10°以上且180°以下。

[10]根据[9]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包角为30°以上且180°以下。

[11]根据[10]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上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包角为45°以上且180°以下。

[12]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至少包括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的溶胀浴、染色浴以及交联浴。

[13]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是单层膜或多层膜。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在处理后得到的偏振膜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夹持辊上的膜的包角α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吸附辊上的膜的包角β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坯料膜、11坯料卷、13溶胀浴、15染色浴、17交联浴、19清洗浴、21干燥炉、23偏振膜、30、31、32、33、34、35、36、37、38、39、40、41、60、61辊、50、51、52、53、54、55辊(夹持辊)、71检测部、72调湿部、81夹持辊、82吸附辊。

具体实施方式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是一边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一边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得到偏振膜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具备:驱动辊,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检测部,其检测驱动辊的旋转量;以及处理部,其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处理液接触而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所述驱动辊配置于比所述处理部靠上游侧的位置,且配置于从所述驱动辊中的与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起到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所述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为止的输送路长度为20m以下、优选为10m以下的位置。以下,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1一边从坯料卷11连续地卷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以下,也仅称作“膜”)10一边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并在输送路径上通过处理部进行各种处理来制造偏振膜23。处理部中的处理包含使膜10与处理液接触的处理。图1中的箭头表示膜10的输送方向。通过制造装置1得到的偏振膜23例如直接被输送至下一偏振板的制造装置(在偏振膜23的单面或双面贴合保护膜的装置)。

在制造装置1中,由包含驱动辊的多个辊构成对膜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在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对被输送的膜实施处理的处理部和检测驱动辊的旋转量的检测部71。

<处理部>

处理部从输送路径的上游侧起依次具备溶胀浴13、染色浴15、交联浴17以及清洗浴19这样的各种处理浴、以及干燥炉21。在本说明书中,处理部在最上游位置具备溶胀浴13,且后述的调湿部72不包含于处理部。各种处理浴在处理槽中收容有处理液。溶胀浴13由收容于溶胀槽的溶胀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溶胀处理。染色浴15由收容于染色槽的染色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进行染色处理。交联浴17由收容于交联槽的交联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交联处理。清洗浴19由收容于清洗槽的清洗液构成,在此对被浸渍的膜10实施清洗处理。在干燥炉21对膜10实施干燥处理。

图1示出了溶胀浴13、染色浴15、交联浴17以及清洗浴19分别各设置有一个槽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具有两个以上的槽,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处理浴。

<多个辊>

制造装置1的输送路径由对被输送的膜10进行支承的多个辊构成。各辊对被输送的膜10进行支承,并且根据配置位置以及种类而单独地或多个协同地承担以下的功用。

i)膜10的输送方向的调整

ii)向膜10施加输送方向的张力

iii)向膜10施加输送方向的延伸力。

设置于输送路径的各辊是驱动辊或自由辊。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辊”是指由马达等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的辊,“自由辊”是指构成为转动自如且不被从驱动源施加驱动力而通过输送与之接触的膜而进行旋转的辊。作为驱动辊,可例示出夹持辊、吸附辊(suction roll)。夹持辊由一对辊构成,一对辊中的至少一方是由马达等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的辊。吸附辊是如下辊:在外筒的周面具有多个吸气孔,通过来自该吸气孔的吸气将被输送的膜吸附于辊表面而保持输送并同时使外筒旋转,由此来向膜施加张力。在辊为驱动辊的情况下,能够承担上述i)~iii)的功用。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能够承担上述i)~iii)的功用以外,在采用夹持辊的情况下还能够沿着膜10的厚度方向施加按压力,在吸附辊的情况下还能够沿着膜10的厚度方向施加吸附力。在辊为自由辊的情况下,能够承担上述i)的功用,但不承担上述ii)、iii)的功用。

作为辊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可例示金属、橡胶等。作为金属辊的母材,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材质,优选是SUS304,更优选在表面实施镀铬处理。橡胶辊的材质不特别限定,但可举出EPDM、NBR、聚氨酯、TITAN、硅等。对于夹持辊,一对辊的材质可以是同一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种的材质。

在制造装置1的输送路径配置有辊30~41、50~55、60、61。辊50~55是夹持辊,由配置于各处理浴之前或之后的夹持辊对膜10施加张力,进行向各处理浴的导入或从各处理浴的引出。另外,能够在配置于处理浴的前后的夹持辊间设置周速差来在处理浴内进行单轴延伸。在处理部中,优选在至少任一处理浴中进行单轴延伸处理。

在制造装置1中,配置于处理浴中的辊30、31、33、34、36、37、39、40是自由辊,辊60、61、32、35、38、41可以是自由辊,也可以是驱动辊。

在制造装置1中,设置有对膜10施加卷出方向的张力的卷出辊,以将膜10从坯料卷11连续地卷出。卷出辊是配置于比坯料卷11靠下游侧且比处理部靠上游侧的位置的驱动辊。在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1中,配置于该位置的辊60、61、50中的任一辊是卷出辊即可。可以是,作为驱动辊的辊50作为卷出辊发挥作用,也可以是,辊60或者辊61中的一方为驱动辊且其作为卷出辊而发挥作用。制造装置1可以还具备张力施加部,该张力施加部对从坯料卷11卷出的膜施加与卷出方向相反方向的张力。张力施加部例如能够对坯料卷11施加与卷出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力。通过张力施加部,膜的卷出张力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

<检测部>

制造装置1具备检测部71,该检测部71检测配置于输送路径且满足以下的条件a)、b)的至少一个驱动辊的旋转量。需要说明的是,在输送路径配置有至少一个满足以下的条件a)、b)的驱动辊。

a)配置于比处理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b)配置于输送路长度L1为20m以下、优选为10m以下的位置,其中,输送路长度是指从驱动辊中的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P1起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P2为止的长度。

以下,将由检测部检测旋转量的驱动辊设为“检测用驱动辊”。在图1中,示出了辊50为检测用驱动辊的情况。辊50满足条件a),另外,满足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P1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P2为止的输送路长度L1为20m以下、优选为10m以下,满足条件b)。制造装置1还具备第一算出部(未图示),基于由检测部71检测到的旋转量来算出检测用驱动辊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

通过作为检测用驱动辊而采用满足条件a)的驱动辊,能够取得在处理部进行的处理前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而且,通过采用满足条件b)的驱动辊,能够取得对于以高精度预测处理后的偏振膜的长度来说有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输送量。处理后的偏振膜的长度的预测值可以通过使经由检测部71和第一算出部而取得的输送量乘以在处理部中设定的延伸倍率来得到。对于制造装置1,在处理部进行延伸处理的情况下,优选还具备第二算出部(未图示),该第二算出部如上所述使经由检测部71和第一算出而取得的输送量乘以在处理部中设定的延伸倍率,来取得处理后的偏振膜的长度(预测值)。若能够通过第二算出部取得高精度的预测值,则通过将该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而能够预测在制造装置内产生问题的可能性。另外,若能够通过第二算出部取得高精度的预测值,则能够将该预测值用来代替实测值,能够简略地构成制造装置。

若作为取得输送量的基准的驱动辊仅满足条件a),则有时无法基于使用驱动辊的检测量算出的输送量来高精度地预测处理后的偏振膜的长度。作为其理由,可以预想是因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大小容易因水分所引起的溶胀而变动,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吸湿性高,因此若从驱动辊的位置到处理部为止的输送路长度为一定程度以上的长度,则水分率的变动的影响变得显著。关于这点,若在预测处理后的偏振膜的长度时考虑水分率的变动的影响则没有问题,但水分率的变动的影响因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材料以及厚度、温度等而异,难以准确考虑变动的影响。

上述条件a)与上述条件b)中的输送路长度L1为0以上是同义。上述条件b)更优选是进一步限定后的以下的条件b’):

置换为b’):配置于输送路长度L1为0.5m以上且20m以下、优选为0.5m以上且10m以下的位置,其中,输送路长度是指从驱动辊中的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接触结束的位置P1起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处理液最初接触的位置P2为止的长度。

制造装置1优选还在比检测用驱动辊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调湿部72,该调湿部72调整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这是因为,如上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大小容易因水分所引起的溶胀而变动,因此通过将在调湿部72处被调整为所期望的水分率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向检测用驱动辊引导,由此能够经由检测部71以及第一算出部取得偏差少的输送量。调湿部72只要是进行以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处于所期望的范围的方式调整的处理即可,不受限定,可以是降低水分率(进行干燥处理)的调湿部,也可以是增加水分率的(进行加湿处理)的调湿部。

在调湿部72中,以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优选为0.5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的方式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调湿处理。在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为0.5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的情况下,在该范围内长度的变动小,膜在检测用驱动辊的表面不容易发生打滑,另外能够抑制端部的起伏的产生,因此优选。在膜的端部产生了起伏的情况下,膜与检测用驱动辊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小,有时在辊表面发生膜的打滑。为了形成上述数值范围内的水分率,在调湿部72进行干燥处理或加湿处理。

在由调湿部72进行干燥处理的情况下,调湿部72例如是干燥炉。干燥炉中的干燥处理可以是通过热风干燥机进行的干燥、通过与热辊接触进行的干燥、通过远红外线加热器进行的干燥等。在通过调湿部72进行加湿处理的情况下,调湿部72例如是加湿炉。加湿炉优选是能够控制炉内的相对湿度的加湿炉,更优选是还能够控制炉内温度的加湿炉。加湿炉例如是能够通过热风的供给等来提高炉内温度且能够通过炉内的水分调整来控制炉内的相对湿度的烤箱。

调湿部72优选配置于输送路长度为10m以下的位置,其中,输送路长度是指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自调湿部72导出的位置起到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与检测用驱动辊开始接触的位置为止的长度。这是因为,通过配置于该位置,容易将检测用驱动辊处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水分率调整为处于所期望的数值范围。

在制造装置1中,能够经由检测部71和第一算出部以高精度取得输送量,这也有助于能够精度良好地算出在处理后得到的偏振膜的长度。这是因为,由检测部71检测旋转量的检测对象是驱动辊,因驱动辊对膜10施加有张力而使膜10不容易在辊表面发生打滑,因此检测用驱动辊的旋转量与膜的输送量高精度地一致。而且,在驱动辊为夹持辊或吸附辊的情况下,除了能够对膜10施加张力以外还对膜10沿着其厚度方向施加按压力或吸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膜10在辊表面打滑,能够取得更高精度的输送量。

在采用夹持辊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抑制膜10在夹持辊表面打滑,优选适当选择压接压力。压接压力优选为0.2~3.0MPa,更优选为0.5~2.3MPa。

另外,对于检测用驱动辊,为了进一步抑制膜10在辊表面打滑,优选适当调整包角。包角是指在辊表面中膜10所接触的区域的中心角。图2是表示夹持辊81上的膜10的包角α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吸附辊82上的膜10的包角β的剖视图。检测用驱动辊上的膜10的包角优选为1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且180°以下。通过包角为10°以上且180°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膜10在检测用驱动辊的表面的打滑。

作为检测检测用驱动辊的旋转量的检测部,只要为能够检测驱动辊的旋转量的检测部则不受限定,可例示出例如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是通过光学式、磁式、电磁耦合式等检测原理来检测检测用驱动辊的旋转量的旋转编码器,可举出直接安装于检测用驱动辊的接触式的旋转编码器、以及仅旋转元件安装于检测用驱动辊而编码器主体配置于分开的位置的非接触式的旋转编码器。作为旋转编码器,优选使用为非接触式且通过与接触式同样的检测原理来检测旋转量的旋转编码器。

图1中示出了辊50为检测用驱动辊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只要为满足上述条件a)、b)的驱动辊则能够构成为检测用驱动辊。以下,说明坯料膜、偏振板以及处理浴中的处理内容。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作为偏振膜制造的起始材料(坯料膜)而使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只要为至少具备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膜即可,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多层膜。

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常通过对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皂化而得到。其皂化度通常约为85摩尔%以上,优选约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约为99摩尔%以上。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例如除了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以是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约为1000~10000,优选约为1500~5000左右。

这些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可以使用用醛类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作为坯料膜,例如可以使用厚度为65μm以下(例如为60μm以下)、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的由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由此,能够得到市场要求日益提高的作为薄膜的偏振膜。坯料膜也可以是预先在气相中实施了延伸处理的延伸后的单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坯料膜也可以是具有基材层和在基材层之上涂敷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而形成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多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在作为坯料膜使用具有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在制造装置1的处理部中进行延伸处理。在使用具有延伸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可以在制造装置1的处理部中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处理,也可以不进行延伸处理。

坯料膜10作为长条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卷(坯料卷)11而被准备。坯料膜10的宽度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400~6000mm左右。准备的坯料卷11中的坯料膜10的长度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5000~50000m左右。

(偏振板)

通过图1的制造装置制造的偏振膜具备使二色性色素(碘、二色性染料)吸附于单轴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片层。可以通过在偏振膜的至少单面经由粘接剂贴合保护膜来得到偏振板。作为保护膜,例如可举出: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那样的乙酰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那样的聚酯系树脂构成的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环烯烃系树脂膜;丙烯酸系树脂膜;由聚丙烯系树脂的链状烯烃系树脂构成的膜。

为了提高偏振膜与保护膜的粘接性,也可以对偏振膜和/或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底涂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作为偏振膜与保护膜的贴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可举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那样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或向其配入交联剂而成的水溶液、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那样的水系粘接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是丙烯酸系化合物与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环氧化合物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等。另外,也可以一并使用阳离子聚合性的环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的丙烯酸系化合物,作为引发剂一并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溶胀处理)

在溶胀浴13中,进行溶胀处理。溶胀处理出于坯料膜10表面的异物除去、坯料膜10中的增塑剂除去、易染色性的赋予、坯料膜10的增塑化等目的而进行。处理条件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并且不会产生坯料膜10的过度的溶解、失透等不良情况的范围内决定。

参照图1,溶胀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使自坯料卷11连续地卷出的坯料膜10浸渍于溶胀浴13规定时间,接下来将坯料膜10引出。作为溶胀浴13的溶胀液,除了可以使用纯水以外,还可以使用在约0.01~10重量%的范围内添加硼酸(日本特开平10-153709号公报)、氯化物(日本特开平06-281816号公报)、无机酸、无机盐、水溶性有机溶剂、醇类等而成的水溶液。

溶胀浴13的温度例如是10~50℃左右,优选为10~40℃左右,更优选为15~30℃左右。坯料膜10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0~300秒左右,更优选为20~200秒左右。另外,在坯料膜10为预先在气体中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溶胀浴13的温度例如为20~70℃左右,优选为30~60℃左右。坯料膜10的浸渍时间优选为30~300秒左右,更优选为60~240秒左右。

在溶胀处理中,容易产生坯料膜10沿着宽度方向溶胀而导致褶皱进入膜这一问题。作为用于在去除该褶皱的同时对膜进行输送的一个方法,可举出如下方法:辊30、31和/或32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是实施延伸处理。例如,可以利用作为夹持辊的辊50与辊51的周速差而在溶胀浴13中实施单轴延伸处理。

在溶胀处理中,由于膜还沿着膜的输送方向溶胀扩大,因此在不对膜进行积极的延伸的情况下,为了消除膜的输送方向上的松弛,例如优选采用对配置于溶胀浴13的前后的作为夹持辊的辊50、51的速度进行控制等方法。另外,出于使溶胀浴13中的膜输送稳定化的目的,利用水中喷淋来控制溶胀浴13中的水流、或者一并使用EPC装置(Edge Position Control装置:检测膜的端部并防止膜的蜿蜒行进的装置)等也是有用的。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溶胀浴13引出后的膜10依次经过辊32、辊51并向染色浴15导入。

(染色处理)

在染色浴15中,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处理是出于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溶胀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等目的而进行的。处理条件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且在不产生膜的过度的溶解、失透等不良情况的范围内决定。参照图1,染色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沿着由辊33~35、52构建的膜输送路径输送膜,并将溶胀处理后的膜浸渍于染色浴15(收容于染色槽的处理液)规定时间,接着将膜引出。为了提高二色性色素的染色性,被提供给染色处理的膜优选是至少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单轴延伸处理后的膜,或者优选是代替染色处理前的单轴延伸处理而在染色处理时进行单轴延伸处理的膜、或除了染色处理前的单轴延伸处理以外还在染色处理时进行单轴延伸处理的膜。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染色浴15的染色液例如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碘/碘化钾/水=约0.003~0.3/约0.1~10/100的水溶液。也可以代替碘化钾而使用碘化锌等其他碘化物,也可以一并使用碘化钾和其他碘化物。另外,也可以共存碘化物以外的化合物、例如硼酸、氯化锌、氯化钴等。在添加硼酸的情况下,在包含碘这点上与后述的交联处理区别,若水溶液为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含碘约0.003重量份以上的水溶液,则能够视作染色浴15。对膜进行浸渍时的染色浴15的温度通常为10~45℃左右,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20~35℃,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30~600秒左右,优选为60~300秒。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情况下,染色浴15的染色液例如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二色性染料/水=约0.001~0.1/100的水溶液。该染色浴15中也可以共存染色助剂等,例如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界面活性剂等。二色性染料可以单独使用仅一种二色性染料,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的二色性染料。对膜进行浸渍时的染色浴15的温度例如为20~80℃左右,优选为30~70℃,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30~600秒左右,优选为60~300秒左右。

如上所述在染色处理中,能够在染色浴15进行膜的单轴延伸。膜的单轴延伸可以采用在配置于染色浴15的前后的作为夹持辊的辊51与辊52之间设置周速差等方法来进行。

在染色处理中也是,为了与溶胀处理同样地在去除膜的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辊33、34和/或35可以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与溶胀处理同样,是实施延伸处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染色浴15引出的膜依次经过辊35、52并被导入交联浴17。

(交联处理)

在交联浴17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处理是出于利用交联带来耐水化、色调调整(防止膜发蓝等)等目的而进行的处理。参照图1,交联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沿着由辊36~38、52构建的膜输送路径输送膜,并将染色处理后的膜浸渍于交联浴17(收容于交联槽的交联液)规定时间,接着将膜引出。

作为交联浴17的交联液,可以是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含有硼酸例如约1~10重量份的水溶液。交联液在染色处理中所使用的二色性色素为碘的情况下,优选除了硼酸以外还含有碘化物,该碘化物的量可以设为相对于水100重量份而为例如1~30重量份。作为碘化物,可举出碘化钾、碘化锌等。另外,也可以共存碘化物以外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锌、氯化钴、氯化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钾、硫酸钠等。

在交联处理中,可以根据其目的而适当变更硼酸以及碘化物的浓度、以及交联浴17的温度。例如,交联处理的目的为利用交联带来的耐水化,在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实施溶胀处理、染色处理以及交联处理的情况下,交联浴的交联剂含有液可以是如下水溶液:该水溶液的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硼酸/碘化物/水=3~10/1~20/100。根据需要,也可以代替硼酸而使用乙二醛或戊二醛等其他交联剂,也可以一并使用硼酸和其他交联剂。对膜进行浸渍时的交联浴的温度通常为50~70℃左右,优选为53~65℃,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0~600秒左右,优选为20~300秒,更优选为20~200秒。另外,在对溶胀处理前预先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依次实施染色处理以及交联处理的情况下,交联浴17的温度通常为50~85℃左右,优选为55~80℃。

在以色调调整为目的的交联处理中,例如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浓度按重量比计为硼酸/碘化物/水=1~5/3~30/100的交联剂含有液。对膜进行浸渍时的交联浴的温度通常为10~45℃左右,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300秒左右,优选为2~100秒。

交联处理也可以进行多次,通常进行2~5次。在该情况下,所使用的各交联浴的组成以及温度只要处于上述的范围内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通过交联带来耐水化的交联处理以及用于色调调整的交联处理也可以分别在多个工序进行。

也可以利用作为夹持辊的辊52与辊53的周速差来在交联浴17中实施单轴延伸处理。

在交联处理中也是,为了与溶胀处理同样地在去除膜的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辊36、37和/或38可以是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扩宽装置。用于抑制起皱的另一方法与溶胀处理同样,是实施延伸处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交联浴17引出的膜依次经过辊38、53并被导入膜清洗浴19。

(清洗处理)

在清洗浴19中进行膜的清洗处理。膜的清洗处理出于除去附着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的多余的硼酸、碘等药剂的目的而进行。清洗处理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交联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清洗浴19,或对该膜以雾状喷射膜清洗液,或者一并使用上述方法。

图1示出了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膜清洗浴19并进行清洗处理的情况的例子。膜清洗处理中的膜清洗浴19的温度通常为2~40℃左右,膜的浸渍时间通常为2~120秒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在膜的清洗处理中也是,出于在去除褶皱的同时输送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目的,辊39、40和/或41可以使用舒展辊、螺旋辊、中凸辊那样的具有扩宽功能的辊,或者使用导布器、弯棒、展幅夹那样的其他的扩宽装置。另外,也可以在膜的清洗处理中为了抑制起皱而实施延伸处理。

(延伸处理)

如上所述,膜10在上述一系列处理的期间(即,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的前后和/或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浴中),有时被以湿式或干式的方式实施单轴延伸处理。单轴延伸处理的具体方法例如可以是在构成膜输送路径的两个夹持辊(例如,配置于处理浴的前后的两个夹持辊)间设置周速差而进行纵向单轴延伸的辊间延伸、如特许第2731813号公报记载的那样的热辊延伸、拉幅延伸等,优选是辊间延伸。单轴延伸处理可以在从坯料膜10得到偏振膜23为止的期间实施多次。如上所述,延伸处理也有利于抑制膜的起皱。

以坯料膜10为基准的、偏振膜23的最终的累积延伸倍率在坯料膜10为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情况下,通常为4.5~7倍左右,优选为5~6.5倍。

(干燥处理)

在干燥炉21中进行干燥处理。优选在清洗处理之后进行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干燥的处理。干燥处理不限定于使用干燥炉进行的处理。干燥温度例如是30~100℃左右,干燥时间例如是30~600秒左右。通过以上方式得到的偏振膜23的偏振片层的厚度例如是约5~30μm左右。

(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的其他处理)

在图1所示的偏振膜的制造装置中,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作为上述的处理以外的处理,可例示出在交联处理之后进行的、向不含有硼酸的碘化物水溶液浸渍的浸渍处理(补色处理)、向不含有硼酸而含有氯化锌等的水溶液浸渍的浸渍处理(锌处理)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