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29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元件。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器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能够清楚地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窗户、汽车车窗以及商店橱窗等,而且由于其突出的信息展示功能备受市场关注。

为了达到显示效果,目前通常使用的透明显示器如图1所示,该透明显示器包括LCD显示面板10、光源20和白色背景板30。其中,LCD显示面板10与白色背景板30存在间距、相互分离且匹配设置;LCD显示面板1和白色背景板30的正面上设置有光源20,LCD显示面板10和白色背景板30的其他侧面也均可以被白色的面板覆盖,从而形成一个中空的显示器空间。这样,在光源20和白色背景板30的配合下,能够为LCD显示面板10提供白色背景,进而达到透明显示的目的。

然而,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透明显示器仅仅是通过设置白色背景达到近似透明的显示效果,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透明,显示质量差;而且,由于白色背景板的设置导致整个透明显示器的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导光元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透明显示质量差、体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导光元件,用于给一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所述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和镜面反射层,其中:

所述漫反射层的正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紧密接触,或者,所述漫反射层的正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存在间距;

所述镜面反射层的正面与所述漫反射层的背面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与所述镜面反射层的背面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防反增透层,所述防反增透层的正面与所述镜面反射层的背面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防反增透层,所述防反增透层的正面与所述透明基板的背面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漫反射层的厚度介于80nm至100nm之间,所述漫反射层的漫反射率≥94%。

可选地,所述镜面反射层的厚度介于50nm至200nm之间,所述镜面反射层的全光反射率介于50%至95%之间。

可选地,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的全光透过率≥95%,所述玻璃基板的雾度≤0.5%。

可选地,所述防反增透层的厚度介于80nm至200nm之间,所述防反增透层的全光透过率≥95%,所述防反增透层的雾度≤0.5%。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导光元件,所述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和镜面反射层,其中,漫反射层的正面与显示面板的背面紧密接触,或者,漫反射层的正面与显示面板的背面存在间距。通过依序设置漫反射层和镜面反射层,能够保证外界光线的透过,从而实现透明显示;而且,透明显示器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漫反射层和镜面反射层的多次反射,进行匀光,能够提高背光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另外,使用导光元件,则无需采用箱体结构,减少了透明显示器的体积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一种透明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的符号表示为:

10-LCD显示面板,20-光源,30-白色背景板,1-漫反射层,2-镜面反射层,3-透明基板,4-防反增透层,5-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元件采用透明材质且具有多层的结构,能够方便展示透明显示器背面的景物,实现真正意义的透明显示;而且导光元件能够对光线进行漫反射,提高背光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显示质量;另外导光元件与显示面板的配合使用,无需采用箱体式结构,有效减少透明显示器的体积和降低成本。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5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

其中,显示面板5可以选用LCD显示屏,显示面板5与导光元件,以及设置在导光元件周边的光源可以共同组成透明显示器。

为了叙述方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面板5的背面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背光照射的一面;漫反射层1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相对于显示面板5背面的一面,漫反射层1的背面可以理解原理显示面板5的一面;玻璃基板3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相对靠近显示面板5的一面,玻璃基板3的背面可以理解为相对原理显示面板5的一面;防反增透层4的正面可以理解为相对靠近显示面板5的一面,防反增透层4的背面可以理解为相对远离显示面板5的一面。

漫反射层1的正面与显示面板5的背面可以紧密接触,或者,漫反射层1的正面与显示面板5的背面存在间距。为了保证光线漫反射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漫反射层1的厚度基于80nm至100nm之间,且漫反射层1的漫反射率≥94%。

镜面反射层2的正面与漫反射层1的背面紧密接触。在具体实施时,镜面反射层2与漫反射层1可以采用粘合的方式贴合到一起。为了保证镜面反射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镜面反射层2的厚度介于50nm值200nm之间,且镜面反射层2的全光反射率介于50%至95%之间。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采用外界光源的时候,外界光源通过导光元件直接透过液晶面板,实现透明显示;当采用自带光源的时候,自带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透过显示面板,另外一部分经过导光元件的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反射回来,透过液晶面板,同时通过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的相互配合,光线可以进行多次反射,从而形成均匀背光,有效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其中,漫反射层1的正面与显示面板5的背面紧密接触,或者,漫反射层的正面1与显示面板5的背面存在间距。通过依序设置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能够保证外界光线的透过,从而实现透明显示;而且,透明显示器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漫反射层1和镜面反射层2的多次反射,进行匀光,能够提高背光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另外,使用导光元件,则无需采用箱体结构,减少了透明显示器的体积和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5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1、镜面反射层2和透明基板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透明基板3。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3的正面与镜面反射层2的背面紧密接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基板3可以和镜面反射层2以粘合的方式贴合到一起。透明基板3可以选用玻璃基板,具体地,可以使用电子级的浮法玻璃;而且透明基板3的全光透过率≥95%,透明基板3的雾度≤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透明基板3,能够增强导光元件的强度,从而提高透明显示器的耐用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导光元件包括显示面板5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1、镜面反射层2和防反增透层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防反增透层4。在具体实施时,防反增透层4的正面与镜面反射层2的背面紧密接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防反增透层4可以和镜面反射层2以粘合的方式贴合到一起。防反增透层4的厚度介于80nm至200nm之间,防反增透层4的全光透过率≥95%,防反增透层4的雾度≤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导光元件,通过增加防反增透层4,在使用外界光源时,光线能够通过防反增透层4进一步穿透导光元件,提高透光性,在使用透明显示器自带的光源时,能够将透射下来的光线进一步向显示面板方向反射,增加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进一步提高背光均匀性,而且由于大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去,同时增加了透明显示器的亮度。综上所述,通过设置防反增透层4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导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5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的漫反射层1、镜面反射层2、透明基板3和防反增透层4。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透明基板3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防反增透层4。具体地,防反增透层4的正面与透明基板3的背面紧密接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防反增透层4可以和透明基板3以粘合的方式贴合到一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之处,可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元件,采用了四层结构,在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背光的均匀性及亮度,有效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