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件结构及具备其的基板装载用卡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78401发布日期:2020-01-14 16:5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嵌件结构及具备其的基板装载用卡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基板装载卡匣的支撑杆的嵌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制造工程中,为了在个别的工程之间传送基板而作为能够暂时储藏的手段主要使用卡匣(cassette)。所述卡匣中一个一个地承载多个基板,由此一次可以传送多个基板。此处,在卡匣向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支撑杆,从而,多个基板可以相隔开的形态装载。

所述支撑杆通过嵌件结构结合于卡匣的后框。此处,嵌件结构的一侧插入结合于支撑杆的中空部,另一侧结合于后框。

此时,支撑杆以一侧通过嵌件结构结合于卡匣的后框,而另一侧以不被支撑的状态朝长度方向配置于卡匣的内侧。在此情况下,因支撑杆的长度较长,所以,在与后框的耦合部位施加很大的负重。此时,施加于支撑杆的负重会传递至嵌件结构。因所述负重,在嵌件结构中插入于支撑杆的部分和结合于后框的部分之间会导致切断或破损。

由此,要求对卡匣进行改善使得能够加强嵌件结构的强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1300688b1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嵌件结构以及具备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以便能够加强支撑杆和后框之间的耦合部位的强度。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侧面提供一种嵌件结构,其结合于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结合于基板装载用卡匣的后框而支撑基板,其中包括:插入部,其插入于与所述支撑杆的中空部连接的开口部;耦合部,形成于所述插入部的一侧,并耦合于所述后框;以及加强构件,在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耦合部的结合部位,所述加强构件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插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可包括:插入部主体,由铝而制成;凹槽部,以预定间隔及预定深度形成于所述插入部主体的两侧;台阶部,形成于所述插入部主体的一侧两端;以及贯穿口,形成于所述台阶部的至少一个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构件由不锈钢合金而制成,并可具有棒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构件可通过插件注塑成型与所述插入部形成为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构件的一侧埋可设于所述插入部,另一侧可朝耦合部侧突出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于所述插入部侧的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比配置于所述耦合部侧的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更长或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于所述插入部侧的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与配置于所述耦合部侧的所述加强构件的长度的比为1至1.2:1。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部所述加强构件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插入部主体的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构件在与所述耦合部最近的凹槽部露出至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部,包括:第一面,具有比所述插入部的纵方向截面积更宽的截面积;第二面,结合于所述后框;延长部,从所述第二面朝所述第一面侧水平延长;以及倾斜面,从所述延长部朝所述第一面倾斜形成,所述第二面形成为朝下侧开放的“”字形。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面及所述耦合部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多个耦合槽。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侧面,提供一种基板装载用卡匣,其中,包括:上框;下框;多个侧架,朝垂直方向结合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两侧部;多个后框,朝垂直方向结合于所述上框及所述下框的后方侧;支撑杆,在内部具备中空部,在一侧具备薄膜过滤器,支撑杆的一侧结合于所述后框,支撑杆的另一侧朝内侧延长形成而支撑所述基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嵌件结构,插入于所述支撑杆的所述中空部,并将所述支撑杆结合于所述后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薄膜过滤器,可包括:耦合构件,插入于所述支撑杆的耦合孔,具有第一孔;薄膜板,设置于所述耦合构件的一侧;以及盖子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用于将所述薄膜板固定于所述耦合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嵌件结构以及具备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通过在嵌件结构埋设强度比嵌件结构出色的加强构件,从而,可以加强支撑杆与后框之间的耦合部位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由支撑杆支撑的基板的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嵌件结构以及具备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通过将加强构件的一侧以朝嵌件结构的耦合部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从而,通过加强构件可以分散施加于嵌件结构的负重,因此,可以更加加强嵌件结构的强度。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嵌件结构以及具备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通过将加强构件的截面积形成为比在嵌件结构的凹槽部的截面积更大,从而,可以加强因形成凹槽部而被减弱的嵌件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支架和支撑杆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和支撑杆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结合尖端构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结合薄膜过滤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其他方向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截面图。

图9是图7的前面部的正面图。

图中:

1:基板装载用卡匣,2:上框,3:下框,4:侧架,5:后框,6:加强架,7:棒构件,10:支撑杆,11:开口部,12:中空部,13:插入孔,14:耦合孔,20:尖端构件,30:薄膜过滤器,31:耦合部,32:薄膜板,33:盖子部,100:嵌件结构,110:耦合部,110a:耦合部主体,111:后面部,112:前面部,113:延长部,114:倾斜面,115、116:耦合槽,117:空间部,120:插入部,120a:插入部主体,121:凹槽部,122台阶部,123:贯穿口,124:结合槽,130:加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可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并不局限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的基板装载用卡匣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中支架和支撑杆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板装载用卡匣1之际,本说明书中,将在卡匣1装载基板的方向(图1中左侧方向)定为卡匣1的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为后方进行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板装载用卡匣1,可包括:上框2、下框3、侧架4、后框5、加强架6、棒构件7以及支撑杆10。

基板装载用卡匣1,将基板搬进装载后将装载的基板重新搬出去的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装载基板,从而,在一系列生产过程中可以防止发生基板不良。

上框2及下框3可分别形成为板形状。作为一例,上框2及下框3可分别形成为长方形形状。此时,为了将上框2及下框3朝垂直方向连接,在上框2及下框3的两侧面可以结合多个侧架4。

多个侧架4形成为棒形,可朝上框2及下框3的横方向隔开间隔并排配置。另外,在多个侧架4朝垂直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棒构件7,可以支撑方形基板的周边部。此时,配置棒构件7的间隔可根据要装载的基板的厚度改变。

棒构件7为棒形状,可设置于上框2及下框3之间。此处,对棒构件7的形状没有限制,但是,为了防止基板的损伤,优选为可以最小化基板的接触部分的形状。

加强架6可结合于侧架4、上框2及下框3之间。此处,加强架6可形成为杆形态。所述加强架6与侧架4相结合,即一端可与下框3结合,另一端可与上框2结合。此时,加强架6可以朝预定角度的斜线方向配置。由此,可以防止上框2及侧架4的下垂。

将上框2及下框3朝垂直方向连接,为了设置支撑杆10,在上框2及下框3的后方角落可以朝垂直方向结合多个后框5。

此时,后框5的纵截面形成为h字形,为了水平支撑后述的支撑杆10,可以与嵌件结构100相结合。此处,后框5可沿着两侧及前面部的长度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耦合槽。后框5可通过所述耦合槽利用耦合构件结合于嵌件结构100。

根据图2,支撑杆10沿着后框5的长度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支撑基板。所述支撑杆10可配置于多个棒构件7之间。这是因为仅由棒构件7支撑基板的两端部时,基板的中央部下垂而基板可能与用于在基板装载用卡匣1装载或搬出基板的机器人等发生冲突,从而,将多个支撑杆10配置于多个棒构件7之间来防止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为此,支撑杆10可以与棒构件7配置于相同的高度。因此,支撑杆10与棒构件7可以支撑基板平行地装载以防往下弯曲。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和支撑杆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中结合尖端构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3中结合薄膜过滤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100可插入结合于形成有中空部12的支撑杆10的内部。

此处,如图3所示,支撑杆10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2,这样,可以节俭原材料,而且考虑支撑杆10也随着基板的大型化趋势逐渐变长的情况,最小化因支撑杆10自身负重而导致的下垂。如此,当支撑杆10下垂时,在相应部分基板的支撑力减小而会发生基板下垂,甚至会导致基板破损。

而且,支撑杆10可形成为截面为四边形的四边形柱子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此时,当支撑杆10的截面为四边形时,会与基板发生面接触,由此,在接触面可进一步具备尖端构件20。

此处,尖端构件20,在装载基板时吸收在支撑杆主体10a发生的冲击,防止发生在基板的刮痕。

根据图4,尖端构件20可插入结合于在支撑杆主体10a形成的插入孔13。此时,尖端构件20为圆柱的突起形状,可由塑料材料而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此处,尖端构件20可插入于与插入部主体120a的贯穿口123相对应的位置。

作为一例,尖端构件20可形成为挂钩形态。即尖端构件20可包括圆形头部21和从头部21朝两侧形成的一对突起部22。突起部22可从头部21分开形成。此时,尖端构件20可插入结合于插入孔13。即尖端构件20可以以向突起22之间的空间压缩突起部22的状态插入于插入孔13。此时,突起部22恢复原状态,可在插入孔13内卡止固定于支撑杆主体10a的内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嵌件结构100可固定于形成在支撑杆10的一端的开口部11。此处,嵌件结构100可形成为具有与形成在支撑杆10的一端的开口部11的大小相对应的截面。使得完全密封形成于支撑杆10的内部的中空部12。这是因为若不密封中空部12,则在清洗基板装载用卡匣1的过程中液体会流入中空部12并掉在被装载的基板上面而增加基板的不良率。

此处,支撑杆主体10a可由碳纤维强化塑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cfrp)、碳膜、玻璃强化膜、芳纶膜以及金属薄膜形成为单层或多层。此时,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是在由比强度(specificstrength)、刚性(rigidity)、抗裂强度(rupturestrength)非常出色的碳纤维而成的织物或薄板上含浸环氧树脂硬化而成。

而且,支撑杆10在一侧面可结合薄膜过滤器30。此时,在支撑杆主体10a的一侧面可形成有耦合孔14以便能插入固定薄膜过滤器30。

参照图5,薄膜过滤器30可包括耦合构件31、薄膜板32及盖子部32。

耦合构件31可插入结合于支撑杆主体10a的耦合孔14。作为一例,耦合构件31可形成为铆钉形态。即耦合构件31的头部分31b配置于支撑杆主体10a的外侧,主体通过耦合孔14可插入至支撑杆主体10a的中空部12。

此时,耦合构件31贯穿其中央部可形成有第一孔31a。其中,第一孔31a可延长形成至头部分31b。而且,在头部分31b的中央可形成有比第一孔31a的直径宽幅的台阶部31c。

此处,耦合构件31的外周面和耦合孔14的内周面通过热熔、超声波熔接、胶粘剂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粘接成一个,可以防止水流入至支撑杆10的内部。此时,胶粘剂可为环氧胶粘剂,但并不局限于此,可由聚氨酯系列或硅材料而形成。

薄膜板32可形成于耦合构件31的一侧。即薄膜板32可配置于耦合构件31和盖子32之间。此处,薄膜板32用于通气而切断水分的流入。作为一例,薄膜板32可由不织布(pp、pet)层、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层上下层叠而形成。

盖子部32将薄膜板32可固定于耦合构件31。所述盖子32可形成用于容纳耦合构件31的头部分31b的容纳部33a。在容纳部33a的一侧可形成对应于耦合构件31的台阶部31c的台阶部33c。

而且,盖子部32在上端部33b具备与第一孔31a连通的第二孔33d。此处,第二孔33d可形成为网状。即第二孔33d在上端部33b的一侧可形成为多个。

此处,在清洗后干燥过程中,因内部空气膨胀之后在常温变凉的同时收缩时发生的支撑杆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清洗过程中剩下的水会流入支撑杆的内部,支撑杆10具备薄膜过滤器30,缓和支撑杆10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而可以防止水流入支撑杆的内部。

如此,薄膜板30在基板装载用卡匣1的清洗过程中不仅可以防止水从外部流入至支撑杆主体10a的内侧中空部12,而且,可以提供空气通道。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其他方向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截面图,图9是图7的前面部的正面图。

参照图6至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100可包括耦合部110、插入部120及加强构件130。

耦合部110与插入部120形成为一体,可结合于后框5。耦合部110可包括耦合部主体110a、后面部111、前面部112、延长部113、及倾斜面114。

耦合部主体110a可由铝合金等非铁金属而制成。此处,耦合部主体110a在其两侧面可形成有多个耦合槽115。

后面部111是在耦合部主体110a的一侧结合于插入部120的部分,可具有比插入部120的纵方向截面积更宽的截面积。参照图6及图7,后面部111可由比插入部120的高度及宽度更大的高度及宽度而形成。

前面部112是在耦合部主体110a的另一侧结合于后框5的部分,可形成朝下侧开放的“”字形。此时,前面部112可形成为比后面部111的高度更大。

参照图8及图9,前面部112与后框5结合的面形成为“”字形,在其下侧可形成有空间部117。此处,空间部117可朝耦合部主体110a的内侧形成预定深度。即前面部112的“”字形部分可形成为空间部117的侧壁形态。

延长部113可从前面部112朝后面部111侧水平延长。此处,耦合部主体110a对应于延长部113在内侧可形成多个耦合槽116。即延长部113可从前面部112的“”字形面以对应于耦合槽116的深度的长度延长形成。

倾斜面114可从延长部113朝后面部111倾斜形成。图6及图7中,倾斜面114可形成在耦合部主体110a的上部及下部。由此,可在耦合部110和插入部120相结合的部位分散负重,从而,可以提高耦合部110和插入部120的结合强度。

插入部120可插入固定于与支撑杆10的中空部12连接的开口部11。插入部120可包括插入部主体120a、凹槽部121、台阶部122及贯穿口123。

插入部主体120a可由铝合金等非铁金属而制成。

凹槽部121以预定间隔及预定深度形成在插入部主体120a的两侧。此处,凹槽部121作插入部主体120a的取芯(coring)作用,在注塑成型嵌件结构100时防止气泡的形成。

台阶部122可形成于插入部主体120a的上端侧两端。即,台阶部122可朝长度方向形成在插入部主体120a的上侧边角。在所述台阶部可填充用于结合嵌件结构100及支撑杆10的环氧胶粘剂等胶粘剂。

更具体而言,在将嵌件结构100插入至支撑杆10的开口部11之前,在嵌件结构100的外周面可涂覆胶粘剂。此处,若嵌件结构100插入于支撑杆10,则通过涂布于插入部120的外周面和支撑杆10的内面,即中空部12的内周面之间的胶粘剂可以将嵌件结构100结合于支撑杆10。

此时,插入部120的外周面和支撑杆10的内面之间的胶粘剂,其局部朝水平方向推动而可以填充台阶部122。在涂布胶粘剂时,胶粘剂可以填充述台阶部122。

如此,通过在台阶部122填充胶粘剂,可使嵌件结构100和支撑杆10的结合力更加坚固。

贯穿口123可形成于台阶部122的至少一个位置。此处,贯穿口123可对应形成于尖端构件20结合于支撑杆10的位置。

由此,在插入部120插入结合于支撑杆10的开口部11的状态下,与插入部主体120a结合的尖端构件20以不干扰插入部主体120a的方式结合于支撑杆10。

加强构件130在耦合部110和插入部120的结合部位可埋设于插入部120。参照图8,加强构件130的一部分埋设于插入部主体120a的结合槽124,其他部分可朝耦合部110侧突出形成。

此处,加强构件130可由与插入部120不同的材料而形成。作为一例,加强构件130可由不锈钢(sus)合金而制成,并可具有棒形状。即,为了轻量化,插入部120可由铝而制成,且具有中空部12,相反,为了加强强度,加强构件130可由不锈钢(sus)合金而制成,可形成为实心的棒形状。

由此,加强构件130可以加强耦合部110和插入部120的结合强度,其结果,可以加强支撑杆10和后框5之间的耦合部位的强度。

所述加强构件130通过插件注塑成型可与插入部120形成为一体。此时,加强构件130的一侧埋设于插入部120,另一侧可朝耦合部110的空间部117突出形成。此处,加强构件130可配置成另一侧不脱离空间部117。

而且,加强构件130的配置于插入部120侧的加强构件130的长度比配置于耦合部110侧的加强部130的长度更长或相同。此时,配置于插入部120侧的加强构件130的长度优选不超过配置于耦合部110侧的加强部130的长度的20%。作为一例,加强构件130以插入部120和耦合部110的境界面为准可以以1至1.2:1的比例配置。

此处,配置于插入部120侧的加强构件130的长度小于配置于耦合部110侧的加强构件130的长度时,通过加强构件130的加强强度效果可能会降低,超过20%时,不会出现通过加强构件130的进一步的强度加强效果,这会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损失。

由此,加强构件130可以将由装载于支撑杆10的基板而发生的负重分散于插入部120和耦合部110。因此,加强构件130可进一步提高插入部120和耦合部110的结合强度。

参照图7,加强构件130在凹槽部121可具有比插入部主体120a的截面积更大的截面积。即,加强构件130的一侧在离耦合部110最近的凹槽部121可通过凹槽部121露出至外部。由此,可以加强被凹槽部121减弱的嵌件结构100的强度。

通过如上所述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嵌件结构100,由于可以加强支撑杆和后框之间的耦合部位的强度,因此,可以防止所装载的基板的破损。而且,由于嵌件结构100可通过加强构件分散嵌件结构的负重,因此,可以更加加强嵌件结构的强度。而且,嵌件结构100可以加强因形成凹槽而减弱的嵌件结构的强度。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思想范围内通过构成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追加等可容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