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3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ice:电荷耦合设备)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来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0037]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8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状态显示、各功能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向控制部80输出。
[0038]用户操作能够操作显示部20,来进行原稿设定、画质设定、倍率设定、应用设定、输出设定、单面/双面设定以及纸张设定等关于图像形成的设定。
[0039]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8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颜色修正或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40。
[0040]图像形成部40具备基于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由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这各个有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2等。
[0041]图像形成单元41由Y成分用、M成分用、C成分用、K成分用这4个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构成,所以为了图示以及说明方便,共通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区别它们的情况下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来表示。图2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0042]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0043]感光鼓413是例如在铝制导电性圆筒体(铝材管)的周面,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1n 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 Layer)的负带电型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 ο
[0044]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接受利用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0045]带电装置414例如由电晕(scorotron)带电装置、电晕(corotron)带电装置等电晕放电产生器构成。带电装置414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负极性电。
[0046]曝光装置411例如由LED打印头构成,所述LED打印头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1de)排列成直线状的LED阵列、用于驱动各个LED的LPH驱动部(驱动器IC)以及使来自LED阵列的放射光在感光鼓413上成像的透镜阵列等。LED阵列的一个LED与图像的I点对应。通过控制部80控制LPH驱动部,规定的驱动电流流向LED阵列,特定的LED发光。
[0047]曝光装置411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光。通过使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被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由此,在感光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0048]显影装置412收纳各色成分的显影剂(例如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二组分显影剂),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413的表面,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调色剂像。具体而言,向显影剂载体(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通过感光鼓413与显影剂载体的电位差,显影剂载体上的带电调色剂向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曝光部移动并附着。
[0049]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接的鼓清洁片等,除去一次转印之后残存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
[0050]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0051]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的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配置于带运行方向下游侧的支承辊423是驱动辊。通过驱动辊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运行。
[0052]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侦U。通过使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感光鼓413压接,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的一次转印棍隙。
[0053]二次转印辊424与多个支承辊423中的一个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与中间转印带421对置配置的支承棍423被称为支承棍(back up roller)。通过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支承辊压接,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转印的二次转印辊隙。
[0054]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0055]之后,纸张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纸张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纸张。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被朝向定影部60搬运。
[0056]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片等,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
[0057]此外,在中间转印单元42中,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采用二次转印带呈环状地架设于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的构成(所谓的带式二次转印单元)。
[0058]定影部60具备:上侧定影部61,其具有配置于纸张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下侧定影部62,其具有配置于纸张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加热源63,其对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压接分离部64,其使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上侧送风部65,其对定影面侧部件送风;下侧送风部66,其对背面侧支承部件送风;以及定影温度检测部67,其检测定影面侧部件的温度(定影温度),等等。
[0059]例如,在上侧定影部61是辊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辊为定影面侧部件,在是带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带为定影面侧部件。另外,例如,在下侧定影部62是辊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辊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在是带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带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定影面侧部件与背面侧支承部件统称为“定影部件”。
[0060]上侧定影部61具有用于使定影面侧部件旋转的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通过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定影面侧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运行)。下侧定影部62具有用于使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通过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背面侧支承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运行)。此外,在定影面侧部件从动于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旋转的情况下,无需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
[0061]加热源63配置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内部或者附近。通过加热源63的输出被控制部80控制,定影面侧部件被加热,定影温度被保持在规定温度(例如定影允许温度、定影空转温度)。控制部80基于靠近定影面侧部件配置的定影温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源63的输出。
[0062]另外,通过压接分离部64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背面侧支承部件被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从而形成夹持纸张来搬运的定影辊隙。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被且沿纸张输送路径搬运来的纸张在通过定影辊隙时被加热以及加压。由此,调色剂像在纸张定影。
[0063]上侧送风部65具有冷却风扇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