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0406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基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后进行加热定影的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通过电子照相法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用于对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已知因在驱动了该定影装置时产生的热量,导致从构成定影装置的辊等的构件中产生挥发性物质。进而,在最近,认为从该挥发性物质生成超微粒子(粒子直径为大约100nm以下的粒子)而排出到机外。
[0003]所述超微粒子的排出为极少量,其本身不会对尤其是人体或环境等带来影响,但随着近年来环境意识的提高,面向对于被排出到机外的物质的限制的关注在提高,期望即便是极少量也不要使其排出。此外,考虑今后调色剂也进行超微粒子化,那么就会需要抑制这样的调色剂排出到机外。
[0004]作为在机内收集排放物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防止在机内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被排出到机外,以环绕定影器的方式使空气循环,通过在循环路径内设置的过滤器有效地进行收集。
[0005]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防止凝露,具备能够切换机内循环路径和机外循环路径的机构,根据机内外的温湿度而进行机内/机外循环路径的切换,防止产生曝光装置的凝露和过滤器导致的附着在玻璃面上的污垢。
[0006]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电子照相装置:对于来自拉近纸张而进行运送的吸引部的排气,使排气在机内循环而通过过滤器对调色剂和臭氧等物质进行收集。
[0007]但是,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那样,如果使通过了一次过滤器的空气在机内循环则会有暖和的空气在循环,存在机内温度上升的顾虑。此外,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在根据机内外的温湿度进行机内/机外循环路径的切换的情况下,能够收集如尘埃和调色剂那样比较大的粒子。
[0008][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7192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107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267954号公报
[0011]但是,关于超微粒子,如果排出到机外时的排出速度快,则存在没有被过滤器收集完就直接被排出到机外的顾虑。此外,如果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使已回收的空气在机内循环,则与专利文献I的装置同样地,存在机内的温度上升的顾虑。
[0012]—般,如果提高过滤器对微粒子的去除效率则收集效率将会提高,但相应地压力损耗会变大。为了克服这一情况,需要较大的动力源(风扇),因而从成本、空间、节能、噪音的观点来看,课题也较大。如果仅限于纸张的吸引部,则为了使其满足走纸稳定性和分离性,不能使风速降低必要以上。另一方面,关于超微粒子的收集,如果风速变快则会导致从过滤器穿过,收集效率降低。因此,希望尽可能降低风速。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将在机内漂浮的粒子尽可能不排出至机外而高效地进行收集。
[0014]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5]图像形成部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而进行加热定影;
[0016]过滤器构件,去除在机内漂浮的粒子;
[0017]吸引部件,能够控制对包含所述粒子的空气进行吸引的流量;
[0018]判定部件,判定所述吸引部件的吸引速度;
[0019]排气路径,将由所述吸引部件吸引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器构件而向机外排气;
[0020]循环路径,使由所述吸引部件吸引而通过了所述过滤器构件的空气在机内进行循环;
[0021]切换部件,切换所述排气路径和所述循环路径;以及
[0022]控制部件,至少控制所述吸引部件、所述切换部件的动作,
[0023]所述控制部件只有在通过所述判定部件判定的吸引速度为预定值以下时,使得能够进行所述切换部件向排气路径的切换。
[0024]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部件只有在吸引速度为预定值以下时能够进行向排气路径的切换,在机内漂浮的粒子不会穿过过滤器构件而大体上可靠地被过滤器构件收集,不会被排出到机外。另一方面,如果吸引速度超过预定值则维持切换到循环路径的状态,因而防止在机内漂浮的粒子被排出到机外。
[0025]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在机内漂浮的粒子尽可能不排出至机外而高效地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0027]图2是表示所述打印机中的纸张运送路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的正视图。
[0028]图3是表示所述打印机中的排气部分的第I例的正视图。
[0029]图4是表示向机内的循环路径的说明图。
[0030]图5是表不向机外的排气路径的说明图。
[0031]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框图。
[0032]图7是表示过滤器中的吸引速度和微粒子收集率的图形。
[0033]图8是表示有关微粒子收集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0034]图9是表示与基于机内温度的路径切换有关的第I方法的流程图。
[0035]图10是表示与基于机内温度的路径切换有关的第2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11是表示与基于机内温度的路径切换有关的第3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12是表示与基于定影温度的路径切换有关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0038]图13是表示与基于机内湿度的路径切换有关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0039]图14是表示所述打印机中的排气部分的第2例的正视图。
[0040]标号说明
[0041]10...成像单元
[0042]30...定影装置
[0043]50...吸引部
[0044]53...排气路径
[0045]54...吸引风扇
[0046]55...过滤器
[0047]56...循环路径
[0048]59...切换板
[0049]71...CPU
[0050]75...吸引速度判定部件
[0051]SEl、SE2...纸张检测传感器
[0052]SE11...定影温度传感器
[0053]SE12...机内温度传感器
[0054]SE13...机内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另外,在各附图中,关于同一构件、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56](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
[0057]参照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例。该图像形成装置是串联型的彩色打印机,大体由用于形成Y、M、C、K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10 (10y、10m、10c、10k)、调色剂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