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6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所述第一侧背板上;
[0058]所述第二胶带,所述第二胶带的一部分粘附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上表面、另一部分粘附于所述第二侧背板上。
[0059]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和第三反射片;
[0060]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侧背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反射片呈L型,其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0061]所述第三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侧背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三反射片呈L型,其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006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仅采用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来支撑对应的显示面板,然后利用U型背板来固定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光学膜片组等背光模组中的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两个侧边支撑机构(即侧边胶框),使得背光模组相应的两个侧边不存在支架机构(即胶框)宽度,进而减小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宽度,使得液晶显示器可以做到窄边框,满足客户对边框宽度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还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6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006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在光源对侧的截面示意图;
[006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长边侧的截面示意图;
[006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板伸展后的不意图;
[006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006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参考图1-3,包括:导光板10、柔性电路板(FPC) 20、背光源30、光学膜片组40、第一支撑机构50、第二支撑机构60、第一反射片701以及背板80 ;
[0070]其中,第一反射片701,用于反射光线,具体地将背光源30的光线反射进所述导光板10,增加光利用率;
[0071]导光板1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片701上,用于形成面光源,具有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第一侧面、底面、第二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入光面垂直;
[0072]柔性电路板(FPC) 20,位于所述背光源30正上方,且分别与所述背光源30、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0和所述导光板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背光源30 ;
[0073]背光源3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片701上,且位于所述入光面侧,用于产生光线;本实施例中背光源30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0上,且靠近所述入光面,用于产生光线入射到入光面上;本实施例中背光源的发光面可以朝向入光面,使得背光源产生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进入导光板1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背光源30可以为侧发光LED ;
[0074]第一支撑机构5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片701上,且位于所述背光源30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701可以通过双面胶与贴附在第一支撑机构50的底部;
[0075]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顶部呈高低台阶状,其可以减小FPC20与胶带80之间的缝隙,第一支撑机构50顶部可以包括支撑机构本体和向上凸起的凸部;此时FPC20的正面固定背光源30,且正面通过双面胶11与支撑机构本体、背光源30和导光板10的出光面边缘粘接;FPC20的背面通过胶带21与第一支撑机构50和光学膜片组顶部粘接连接;
[0076]第二支撑机构6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片701上,且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0配合支撑相应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片701可以通过双面胶与贴附在第一支撑机构50的底部;
[0077]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背光源30均设置在导光板10的短边侧,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5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0的短边侧,可视为导光板10短边侧的胶框;第二支撑机构60也同样可视为导光板10短边侧的胶框;
[0078]光学膜片组40,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用于将所述出光面输出的光线导出;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40包括:扩散片401、设置在扩散片401上的下增光片402以及设置在下增光片402上的上增光片403 ;所述上增光片403和下增光402组成增光片,用于提升背光模组亮度;
[0079]背板80,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片701、导光板10和所述光学膜片组40固定在一起;
[0080]如图1、3、4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板80呈U型,包括:底背板801、第一侧背板802和与所述第一侧背板相对的第二侧背板803 ;所述底背板801设置所述第一反射片701的底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0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60的底部连接;优选地,为了便于在第一支撑机构50和第二支撑机构60的底部用双面胶贴附第一反射片701和底背板801,同时减小第一反射片701和底背板801之间的缝隙,参考图1和2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50和第二支撑机构底部均呈高低台阶状。
[0081]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0的底部呈高低台阶状,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下方;
[0082]所述第二支撑机构60的底部呈高低台阶状,包括第三台阶面和第四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位于所述第四台阶面的下方;
[0083]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三台阶面分别与所述底背板粘接;图1和2中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三台阶面通过双面胶501,双面胶601与底背板801粘接;
[0084]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四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粘接;图1和2中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四台阶面分别通过双面胶502、双面胶602与第一反射片701粘接。
[0085]所述第一侧背板802呈L型,其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出光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背板802的一部分设置在导光板10的第二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出光面的边缘处,也即第一侧背板802包裹第二侧面,且向上延伸并弯折包裹出光面的边缘处;
[0086]所述第二侧背板803呈L型,其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出光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背板802的一部分设置在导光板10的第三侧面,另一部分设置在出光面的边缘处,也即第二侧背板803包裹第二侧面,且向上延伸并弯折包裹出光面;
[0087]第一胶带901,所述第一胶带901的一部分粘附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上表面、另一部分粘附于所述第一侧背板802上;
[0088]所述第二胶带(图中未示意出,可参考第一胶带901的示意,二者相类似),所述第二胶带的一部分粘附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上表面、另一部分粘附于所述第二侧背板803上;
[0089]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带90和第二胶带是为使背板80与光学膜片组40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带90和第二胶带可均可以为黑白胶带(分了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