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163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或者称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一与底面13相互融合),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另一位于底面13与入光侧面11的连接边(未标识)上且垂直于底面13,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的描述。
[0033]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楔形体14和一个第二楔形体15对应设置,即多个第一楔形体14和多个第二楔形体15 —一对应设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0034]优选地,第一楔形体14和第二楔形体15对称设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也就是说,在对导光板10进行侧视时,第一楔形体14和第二楔形体15组合呈现喇叭口形状。
[0035]继续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0的入光侧面11上贴合设置多个光源30,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例如,也可在邻近导光板10的入光侧面11的位置设置多个光源30,即光源30不贴合入光侧面11。进一步地,每个光源30贴合在对应的第一楔形体14的厚端面141、对应的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以及二者之间的入光侧面11上。
[0036]反射板20设置在导光板10之下。以下将对反射板20与导光板10的组装配合进行详细说明。
[0037]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板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板和导光板组装后的局部仰视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板和导光板组装后的局部侧视图。
[0038]参照图5至图7,反射板20的一侧端形成间隔排列的平板体22,其中平板体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楔形体15的横向宽度(即第二楔形体15沿着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宽度)相等,而平板体22的横向宽度(即平板体22沿着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宽度)相等。
[0039]当反射板20设置于导光板10之下时,反射板20的每个平板体22卡合到对应的两个第二楔形体15之间的间隔中,而每个第二楔形体15卡合到对应的两个平板体22之间的间隔,这样可将反射板20卡合到导光板10的底面13上。
[0040]此外,为了使卡合后的反射板20和导光板10作为一个整体的底面平整,反射板20的底表面21与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和斜面152的连接边处于同一平面,优选地,反射板20的厚度(包括平板体22的厚度)与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的厚度相同,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0041]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小导光板的厚度,从而减小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同时,由于在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下组合形成呈现喇叭口形状的楔形体,这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耦光效率。
[0042]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11)、以及与所述入光侧面(1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顶面(12)和底面(1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面(12)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所述顶面(12)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一楔形体(14),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厚端面(141)与所述入光侧面(11)平齐,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与厚端面(141)连接的斜面(142)与所述顶面(12)顺滑衔接; 在所述底面(13)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所述底面(13)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二楔形体(15),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与所述入光侧面(11)平齐,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与厚端面(151)连接的斜面(152)与所述底面(13)顺滑衔接; 其中,所述第一楔形体(14)和所述第二楔形体(15) —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14)和所述第二楔形体(15)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截面形状呈直角三角形形状;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一重合于所述顶面(1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另一垂直于所述顶面(12)且位于所述顶面(12)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截面形状呈直角三角形形状;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一重合于所述底面(1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另一垂直于所述底面(13)且位于所述底面(13)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边上。5.—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导光板(10)及反射板(20),所述导光板(10)包括入光侧面(11)、以及与所述入光侧面(1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顶面(12)和底面(1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面(12)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所述顶面(12)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一楔形体(14),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厚端面(141)与所述入光侧面(11)平齐,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与厚端面(141)连接的斜面(142)与所述顶面(12)顺滑衔接; 在所述底面(13)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所述底面(13)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二楔形体(15),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与所述入光侧面(11)平齐,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与厚端面(151)连接的斜面(152)与所述底面(13)顺滑衔接; 其中,所述第一楔形体(14)和所述第二楔形体(15) —一对应; 所述反射板(20)卡合在所述底面(1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14)和所述第二楔形体(15)对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14)的截面形状呈直角三角形形状;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一重合于所述顶面(1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另一垂直于所述顶面(12)且位于所述顶面(12)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边上。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截面形状呈直角三角形形状;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一重合于所述底面(1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另一垂直于所述底面(13)且位于所述底面(13)与所述入光侧面(11)的连接边上。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20)的一侧端形成间隔排列的平板体(22),所述平板体(22)设置于所述第二楔形体(15)之间的间隔处,使所述反射板(20)卡合在所述底面(13)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体(2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的厚度相同,以使所述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与斜面(152)的连接边与所述反射板(20)的底表面(21)处于同一平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11)、以及与入光侧面(1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顶面(12)和底面(13),在顶面(12)与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顶面(12)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一楔形体(14),第一楔形体(14)的厚端面(141)与入光侧面(11)平齐;在底面(13)与入光侧面(11)的连接处形成位于底面(13)上的间隔排列的第二楔形体(15),第二楔形体(15)的厚端面(151)与入光侧面(11)平齐;其中,第一楔形体(14)和第二楔形体(15)一一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本发明在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下组合形成呈现喇叭口形状的楔形体,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减小导光板的厚度,以满足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
【IPC分类】G02F1/13357, G02B6/00
【公开号】CN105137527
【申请号】CN201510522643
【发明人】郭伟, 郭庆, 谢晨
【申请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