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87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光鼓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清洁装置26对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21的周面进行清扫。调色剂盒27配置成与显影装置24邻接,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装置24。
[0023]定影单元28包含定影辊281和加压辊282。在定影辊281中内置热源。加压辊282与定影辊281 —起形成定影夹持部。定影单元28通过在定影夹持部的加热和加压,对已在转印夹持部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执行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的片材从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或者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向机内排纸部14排出。
[0024]扫描单元12U包含摄像元件、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和移动架(未图示)。移动架上搭载有镜子(未图示),该镜子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向摄像元件。另外,摄像元件和/或光源也可以搭载在移动架上。在扫描单元12U的上表面,嵌入有自动读取用的窄幅接触玻璃和手动放置用的宽幅接触玻璃。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1将原稿自动输送到自动读取用的接触玻璃的上表面。在手动放置用的接触玻璃上放置原稿的情况下,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1向上方开放。摄像元件将所接收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模拟图像数据。模拟图像数据在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之后(A/D转换之后),提供给曝光装置23。
[0025]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设有用于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路。片材输送路包含主输送路P1。主输送路Pl是从装置主体10的下部附近到上部附近,经由图像形成单元20和定影单元28,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主输送路Pl的下游端附近,从主输送路Pl中分出第一排出输送路P2。第一排出输送路P2将片材导向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此外,在主输送路Pl的最下游端(上端),连接有第二排出输送路P3。第二排出输送路P3将片材导向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还有,反转输送路P4从主输送路Pl的最下游端延设到上游端附近。反转输送路P4在执行双面印刷时,对片材进行反转及输送。
[0026]供纸匣15具备收纳片材束的片材收纳部151。在片材收纳部151的右上附近,具备搓纸辊152和供纸辊对153。搓纸辊152将片材束的最上层的片材一张一张依次抽出。供纸辊对153将搓纸辊152依次抽出的片材向主输送路Pl的上游端送出。
[0027]此外,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R上,设有手动供纸用的手动送纸托盘171。手动送纸托盘171上放置的片材,由手动供纸辊172向主输送路Pl的上游端送出。在主输送路Pl上的图像形成单元20的上游,配置有配准辊对154。配准辊对154在规定的时刻向转印夹持部送出片材。
[0028]手动送纸托盘171和手动供纸辊172也搭载在侧面单元17上。输送单元HJ上,搭载有转印辊25、配准辊对154中的一个辊和片材输送用的辊对中的一个辊等。输送单元PU的内侧面是界定主输送路Pl的一个壁面。输送单元HJ的外侧面是界定反转输送路P4的一个壁面。
[0029]在片材上执行单面印刷(单面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片材从片材收纳部151或手动送纸托盘171被送向主输送路P1。然后,图像形成单元20执行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处理。接着,定影单元28执行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定影处理。之后,片材经由第一排出输送路P2,从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
[0030]另一方面,在片材上执行双面印刷(双面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对片材的一面执行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之后,片材经由第二排出输送路P3,其一部分从第二片材排出口142排出到副排纸托盘144上。之后,片材被回转输送,经由反转输送路P4,被送回到主输送路Pl的上游端附近。进一步,对片材的另一面执行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然后片材经由第一排出输送路P2,从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
[0031]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立体图,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左侧视图,图5是图像形成装置I的俯视图。图像形成装置I还具备操作部32和平台33。操作部32形成为突出于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具体而言,操作部32以从正面12F向前部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在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的右侧。操作部32受理使用者对操作信息的输入。操作部32包含触控面板321和按键组322。触控面板321显示各种信息,并受理使用者对操作信息的输入。按键组322包含启动键和数字键之类的各种键(各种按钮)。
[0032]平台33形成为突出于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具体而言,平台33以从正面12F向前部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在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的左侧。平台33上可放置任意的机器。例如,在平台33上放置键盘,该键盘是作为附加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I上的。通过在操作部32之外还增设键盘,从而能够受理使用者对图像形成装置I进行更详细的信息输入。
[0033]在操作部32的左侧面32L与平台33的右侧面33R之间,设有规定间隔的空隙G。规定间隔是使用者能够从容地将手伸进去的间隔。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位于比主体外壳11的正面(装置主体10的正面10F)靠后的位置。S卩,机内排纸托盘143的前面部分比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更向前部突出。因此,如图5所示,在俯视图中,机内排纸托盘143的前面部分通过空隙G暴露出来。其结果,面向正面1F的使用者能够通过空隙G查看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的片材。
[0034]S卩,通过装备操作部32和可搭载键盘的平台33,从而提高使用者对图像形成装置I的可操作性。在此,一般而言,如果操作部和平台安装在扫描壳体的正面,则容易阻挡使用者到机内排纸部的视线。因此,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上的片材的可见性降低。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操作部32与平台33之间配置有空隙G,从而确保到机内排纸部14的视线路径。其结果,能够很好地维持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的片材的可见性。
[0035]参照图5,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包含左方部分121、右方部分122和中间部分123。左方部分121仅比右方部分122向前部突出一点。右方部分122比左方部分121靠后。中间部分123位于左方部分121与右方部分122之间,且是连接左方部分121和右方部分122的部分。
[0036]平台33安装在左方部分121的左方区域。操作部32安装在右方部分122。左方部分121的右方区域是通过空隙G露出在前部的暴露部分。在暴露部分中,设有刷卡面41。刷卡面41配置在操作部32与平台33之间。
[0037]刷卡面41是使用者在利用图像形成装置I时进行用户认证而刷IC卡(信息卡)的面。面向装置主体10的正面1F的使用者,能够通过空隙G将持有IC卡的手接近刷卡面41。刷卡面41包含树脂制的半透明盖板,且与左方部分121在一个平面。
[0038]例如,在某使用者将图像形成装置I作为打印机来使用的情况下,为了使该使用者对图像形成装置I发出将印刷了的片材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的指示,而采用利用IC卡的用户认证。在此例子中,使用者从自己的办公桌上使用的计算机终端上将图像数据和印刷指示信号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I。之后,使用者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设置位置,并将该使用者持有的IC卡在刷卡面41上刷一下。图像形成装置I中的用户认证成功之后,基于所发送的图像数据而形成图像的片材被排出到机内排纸托盘143上。然后,使用者将排出来的片材拿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
[0039]图6是沿着图1的V1-VI线的截面图。S卩,图6是沿着图像形成装置I中存在刷卡面41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示意截面图。图7是放大了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图。在刷卡面41的背面,安装有读卡器42。读卡器42是非接触式读卡器,对记录在IC卡中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户认证信息)进行读取。具体而言,读卡器42具有平板状的信息读取面421。信息读取面421具有用于与IC卡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IC卡相对于信息读取面421(刷卡面41)接近到规定距离(例如,规定的近距离)而使IC卡与读卡器42之间成为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后,通过读卡器42读取记录在IC卡中的用户认证信息。
[0040]读卡器42以靠近正面12F的方式组装在扫描壳体12的内部,且配置在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区域的背面。因此,读卡器42不会成为相对于主体外壳11和扫描壳体12沿着左右方向突出的部分。
[0041]此外,读卡器42以信息读取面421呈站立姿势的方式组装在扫描壳体12的内部,且配置在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的背面。例如,站立姿势是相对于铅直线成锐角的姿势或者沿着铅直线的姿势。在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形成有覆盖信息读取面421的刷卡面41。构成刷卡面41的盖板覆盖在信息读取面421的正前方。因此,读卡器42不会成为相对于主体外壳11和扫描壳体12沿着前后方向突出的部分。
[0042]由于读卡器42不会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突出的部分,因此,当搬运图像形成装置I时,不会发生读卡器42冲撞到壁面或者其它物品的危险,并防止读卡器42的破损。还有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