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452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μπι厚度的铜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062]如图5所示,所述滴胶式涂布方式采用滴胶式涂布系统,滴胶式涂布系统包括胶头模具32、胶桶31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30,通过控制系统30的设定,可精确控制胶桶31的出胶时间和出胶量,通过与胶头模具32的配合可以保证涂布液涂布厚度的均匀性以及涂布厚度的可控性,从而满足不同组分以及不同粘度胶水的上胶涂布。
[0063]如图6所示,所述防窥增亮膜的各层结构成型工艺采用结构成型系统,结构成型系统包含前压轮41、花纹辊42、后压轮43,经涂布系统上胶后的基材层21在经过前压轮41以及花纹辊42之间的间隙时,会在该间隙处形成一个积液槽,前压轮41材质为橡胶,通过调整橡胶硬度以及前压轮表面温度,可以间接调节花纹辊42以及前压轮41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基材层21的厚度。具体调节方式如下:前压轮41设置有中空循环水道,涂布过程中水经热水箱加热至设定温度,被水栗送至前压轮41的中空循环水道,从而达到调节前压轮41表面温度的目的,温度越高,橡胶轮膨胀程度越大,前压轮41以及花纹辊42之间的间隙越小,基材层21的厚度越小。通过前压轮41以及后压轮43的有效控制,能有效保证基材材料40与花纹辊42紧密贴合,花纹辊42上的结构能有效转印到基材胶水层上,从而形成与花纹辊42的表面微结构互补的结构层。在压印过程中,花纹辊42下端的UV光源44对基材胶水层进行固化,从而获得棱镜结构层22或防窥膜层20。
[0064]本发明的防窥增亮膜设置有防窥膜层20,可防止侧视角的人进行偷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防窥膜层20位于液晶显示屏内,未与外界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防窥膜层20的刮损,延长使用寿命;防窥膜层20添加反光材料颗粒能提高光学膜的透光率,提升液晶显示屏的轴向亮度;防窥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行,可灵活控制基材层21的厚度,通过在花纹辊42上设置不同的表面微结构图案,可得到不同规格的棱镜结构层22和防窥膜层20,可用于防窥增亮膜的大规模生产。
[0065]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100份
反光材料5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聚酯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光材料为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1ym。
[0066]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80份
交联剂10份
光引发剂10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2-丙烯酸双氧基酯。
[0067]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0068]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光引发剂。
[0069]进一步地,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0为50 μ m,宽度d3为125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20 μπι。
[0070]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PET薄膜,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50 μ m0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2%,雾度为0.5%,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71]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为PET薄膜;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38 μπι。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3%,雾度为0.3%,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72]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5 μ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120 μπι;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大体呈等腰三角形状,其顶角由尖角改为圆弧角,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5 μπι,底边边长d5为30 μm ;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圆顶。圆弧角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
[0073]进一步地,所述花纹辊42为金属轮,花纹辊42表面的电镀层为厚度为200 μπι厚度的铜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074]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75]实施例3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95份反光材料10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光材料为二氧化娃,所述二氧化娃颗粒直径为2μηι。
[0076]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80份交联剂5份
光引发剂17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2,4,6-三溴苯氧乙酯。
[0077]所述交联剂为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者质量比为1:1o
[0078]所述光引发剂为双钛茂光引发剂。
[0079]进一步地,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O为25 μ m,宽度d3为5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2 μπι。
[0080]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PC薄膜,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30 μ m0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1%,雾度为0.7%,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81]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2 μ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12 μπι;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5为24 μm,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85°,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尖角。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等间隔设置使光线分布更均匀,所述棱镜单体221形状一致,更便于加工。
[0082]进一步地,所述花纹辊42为金属轮,花纹辊42表面的电镀层为厚度为100 μπι厚度的镍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083]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84]实施例4
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92份反光材料18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光材料为氧化铝,所述氧化铝颗粒直径为20 μ m。
[0085]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70份
交联剂15份
光引发剂15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2-丙烯酸双氧基酯和丙烯酸2,4,6-三溴苯氧乙酯,二者比例为3:2。
[0086]所述交联剂为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者质量比为1:1o
[0087]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酮类光引发剂和双钛茂光引发剂,二者比例为1:1。
[0088]进一步地,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O为300 μ m,宽度d3为10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50 μm。
[0089]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PMMA,所述基材层2121的厚度dl为150 μ m0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2%,雾度为0.5%,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90]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25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7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5为50 μm,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95°,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尖角。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等间隔设置使光线分布更均匀,所述棱镜单体221形状一致,更便于加工。
[0091]进一步地,所述花纹辊42为金属轮,花纹辊42表面的电镀层是厚度为500 μπι的镍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092]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