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_4

文档序号:9452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93]实施例5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92份反光材料18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光材料为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30 μ m。
[0094]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75份
交联剂20份
光引发剂3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2-丙烯酸双氧基酯和丙烯酸2,4,6-三溴苯氧乙酯,二者比例为2:3。
[0095]所述交联剂为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者质量比1:1o
[0096]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酮类光引发剂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光引发剂,二者质量为1:1。
[0097]进一步地,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O为150 μ m,宽度d3为75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100 μπι。
[0098]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ΡΕΤ,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60 μ m。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3%,雾度为0.5%,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099]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20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0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的顶角为圆弧角,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3 μπι,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圆顶。圆弧角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
[0100]进一步地,所述花纹辊42为金属轮,花纹辊42表面的电镀层是厚度为300 μπι的镍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101]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102]实施例6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100份反光材料10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
所述反光材料为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20 μ m。
[0103]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75份
交联剂15份
光引发剂10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2-丙烯酸双氧基酯和丙烯酸2,4,6-三溴苯氧乙酯,二者质量比为
2:3o
[0104]所述交联剂为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者质量比为2:3。
[0105]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光引发剂和双钛茂光引发剂,三者质量比为2:1:1。
[0106]进一步地,所述肋状结构单元201高度dO为200 μ m,宽度d3为10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201之间的间距d4为60 μπι。
[0107]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21的组成材料为ΡΕΤ,所述基材层21的厚度dl为90 μπι。所述基材层21透光率为92%,雾度为0.6%,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及视觉效果。
[0108]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22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221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d2为18 μ m,相邻棱镜单体221之间的间距d6为27 μ m ;所述棱镜单体2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底边边长d5为30 μπι;棱镜单体221的顶部为平台,所述平台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边长为5cm。棱镜单体221的顶部由尖角改设为平台可减少产品叠加、组装过程中的划伤,可通过改善光线行进角度而集中光线,减少光损耗并增加屏幕亮度,有效减少牛顿环及迭纹干涉等负面光学效应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花纹辊42为金属轮,花纹辊42表面的电镀层是厚度为400 μ m的铜层,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
[0109]本实施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110]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及防窥膜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棱镜结构层涂布于第一光学面,所述防窥膜层涂布于第二光学面,所述防窥膜层为微百叶窗结构层,微百叶窗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肋状结构单元; 所述肋状结构单元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树脂 90-100份 反光材料5-20份 所述丙烯酸树脂为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光材料为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呈颗粒状,反光材料颗粒直径为2-30 μ 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 丙烯酸酯单体 65-80份 交联剂5-20份 光引发剂3-17份 所述丙烯酸单体为2-丙烯酸双氧基酯,丙烯酸2,4,6-三溴苯氧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交联剂为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2,4,6_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磷光引发剂、双钛茂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组成材料为PET薄膜,PC薄膜,PMMA薄膜中的一种,基材层的透光率大于90%,雾度小于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结构单元高度为50-300 μ m,宽度为25-100 μ m,相邻肋状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20-150 μ 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是由若干个等距设置的棱镜单体组成的棱镜组,棱镜组的高度为12-25 μπι,相邻棱镜单体之间的间距为 12-32 μπ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单体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85° -95°。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透明基材材料制成基材层,采用滴胶式上胶方式在基材层的第一光学面涂布第一基材胶水层,棱镜结构层的制备采用Roll-to-Roll转印法,将花纹辊上的表面微结构压印至第一基材胶水层,并经UV光源固化成型为棱镜结构层; (2)利用滴胶式上胶方式在基材层的第二光学面涂布第二基材胶水层,防窥膜层的制备采用Roll-to-Roll转印法,将花纹辊上的表面微结构压印至第二基材胶水层,并经UV光源固化成型为防窥膜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辊为金属轮,花纹辊表面设置有电镀层,电镀层的厚度为100-500 μπι,电镀层的表面微结构经单点金刚石刀具车削或激光成形加工而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窥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层为铜层或镍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窥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防窥增亮膜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及防窥膜层,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棱镜结构层涂布于第一光学面,防窥膜层涂布于第二光学面,防窥膜层为微百叶窗结构层,微百叶窗结构层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肋状结构单元;肋状结构单元由丙烯酸树脂及反光材料组成。防窥增亮膜采用Roll-to-Roll转印法并经UV光源固化,分别制备成型棱镜结构层及防窥膜层。本发明的防窥增亮膜,在提升轴向亮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窥效果,使用寿命长,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行,具有高效能、低成本的优点,可用于防窥增亮膜的大规模生产。
【IPC分类】G02B5/04, G02B5/02
【公开号】CN105204099
【申请号】CN201510601987
【发明人】朱文峰
【申请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