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15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摩擦力,从动于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而旋转。在此,纸粉去除刷8通过轴承等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未图示的机壳,以使在从动旋转时,在纸粉去除刷8的外径部(未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的刷毛8b的前端部)的圆周速度和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圆周速度之间几乎不产生速度差。
[0118]由此,能够极大地抑制纸粉去除刷8向中间转印带21表面造成的划痕或磨损。即,由于刷毛8b的表面成为凹凸形状,所以如果在纸粉去除刷8和中间转印带21间设置较大的圆周速度差,刷毛8b的凹凸形状的凸部顶点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滑动摩擦时经常刮削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若长期多次重复该刮削,就容易在中间转印带21表面产生划痕或加重磨损。
[0119]在纸粉去除刷8的刷毛8b,前端部,例如从前端起沿刷毛8b的长度方向上数mm左右的范围内的部分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
[0120]如果以微观角度看该接触状态,刷毛8b从刷毛8b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21表面开始接触的时点起开始挠曲,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的长度逐渐增大,随着纸粉去除刷8的旋转,在刷毛8b离开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时点,该挠曲因刷毛8b的复原力而消失,恢复到原来的笔直状态,接触长度变为零。
[0121]S卩,对于各刷毛8b,其前端部与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接触长度在从开始接触到离开的期间时刻都在变化。以下,将刷毛8b的与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接触长度称为吃进量。
[0122]吃进量时刻变化相当于,在每一根刷毛8b因挠曲而从笔直的姿态变成倾斜的姿态,其后从该倾斜的姿态恢复到原来的笔直姿态期间,该刷毛8b的前端部的圆周速度也随着其姿态变化而时刻发生微小变化。
[0123]由于中间转印带21的环绕速度恒定,因此在从刷毛8b开始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到离开为止的期间,在刷毛8b的前端和中间转印带21表面之间会产生微小的速度差,由于该微小的速度差,在刷毛8b作用着剪切性地刮取中间转印带21表面上的异物的力。通过该刮取力,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未被清洁刷71、72去除的纸粉、调色剂微粉等异物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被去除。去除的异物几乎都被回收在由多根刷毛8b构成的刷纤维中。
[0124]通过纸粉去除刷8从动于中间转印带21而旋转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减小两者间的圆周速度差,与在两者间设定较大的圆周速度差的结构相比,即使使用具有微小粒子82的凹凸形状的刷毛8b,也能够抑制容易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产生划痕或磨损。
[0125]通过具备第一清洁部70和第二清洁部80,能够提高清洁性,该清洁性提高的事实可通过以下的实验结果来验证。
[0126](3)实施例的实验结果
[0127]作为一个实施例,制作如下设定的实验机,用以评价中间转印带21的清洁性,下面对其评价结果进行说明。
[0128]作为中间转印带21,使用了由PI(聚酰亚胺)成形的体积电阻率为1Χ108Ω - cm的带。中间转印带21的厚度为80 μm,中间转印带21的圆周速度设为500mm/sec。
[0129]清洁刷71、72分别通过将直毛原丝制成纤度220T/96F、密度430KF、原丝长度4mm的形态而成,该直毛原丝由导电性的聚酰胺系合成纤维构成。
[0130]在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的部分,清洁刷71、72的旋转方向设为带行进方向B的相反方向(反向),外径部(未与中间转印带21接触的刷毛的前端部)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500mm/seco清洁刷71、72分别被配置成对中间转印带21的吃进量(最大值)为1mm,电阻值设为 1 X 10s Ω.cm ο
[0131]在带行进方向Β的上游侧的清洁刷71上,通过恒压控制施加有一 200V的偏压,而在带行进方向Β的下游侧的清洁刷72上,通过恒压控制施加有+200V的偏压。
[0132]另一方面,纸粉去除刷8采用具有如下刷毛8b的刷,S卩,将由聚酰胺系合成纤维构成的直毛原丝81制成纤度220T/96F、密度430KF、原丝长度5mm的形态,在该直毛原丝81粘接覆盖平均粒径为0.5 μ m、平均球形度为0.75的氧化硅粒子作为微小粒子82。纸粉去除刷8的电阻值设为IX 101° Ω.cm。
[0133]纸粉去除刷8配置成对于中间转印带21的吃进量(最大值)为1mm,且被旋转自如地支承,通过与中间转印带21的摩擦力而从动于中间转印带21进行旋转。此外,纸粉去除刷8的电位条件是接地,具体而言,纸粉去除刷8的芯金8a被接地。
[0134]在进行了上述设定的实验机中,实施了如下的耐久试验:将如图3所示的各色纵向贝塔带图案的测试图打印在Mondi彩色打印纸、A4大小、90g/m2的纸张上,一张一张地连续打印(打印)合计100万张。
[0135]在此,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为纸张S的输送方向,相当于二次转印位置291上中间转印带21的带行进方向B,该方向成为纵向。纵向贝塔带图案91Y?91K在纸张S上沿与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于隔开间隔的位置,没有形成纵向贝塔带图案91Y?91K的部分成为非图像形成区域92。
[0136]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位置291时,纸张S中直接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的非图像形成区域92表面的纸粉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如果不去除该纸粉,随着打印张数增加,纸粉就会堆积、固着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产生薄膜。
[0137]如果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产生薄膜,其发生区域的体积电阻值较未发生区域上升,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将会混杂体积电阻值不同的部位,每个体积电阻值不同的部位都会在转印电流上产生差别,容易发生形成图像的浓度不均。
[0138]图4是表示在进行了上述耐久试验的情况下测定了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中对应于非图像形成区域92的带部分附着了多少纸粉的结果的图,横轴表示打印张数,纵轴表示作为纸粉的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含量的检测值(Ca检测值)。打印张数以1000张作为单位表示。下面,用该单位K表示打印张数。例如,如果打印张数为10万张,则称为100K,如果是100万张,则称为ΙΟΟΟΚο
[0139]碳酸钙的含量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波长色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XRF - 1800进行了检测。碳酸1丐含量的Ca检测值越大,表示纸粉的量越多。
[0140]此外,为了进行比较,在图4中对没有配置纸粉去除刷8的结构(比较例1)的测定结果也进行了表示。实线的曲线表示的是实施例的测定结果,双点划线的曲线表示的是比较例1的测定结果。
[0141]如图4所示,在比较例1中,判明在打印张数到100K之前Ca检测值已超过0.5。在本实验机中,在实施图像形成时的屏幕处理例如抖动处理等灰度修正处理的情况下,将被打印的形成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可容许范围的Ca检测值上限预先设定为0.5,不实施屏幕处理时的上限预先设定为0.35。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在比较例1中,在100K的较早阶段,浓度不均就已超过容许范围,让用户看出画质劣化。
[0142]图5是示意图,表示在上述耐久试验后,将整个面都为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打印在了纸张S上时,因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产生薄膜而在形成图像上产生浓度不均的情形,(a)表示的是均匀浓度的半色调图像,(b)表示的是产生了浓度不均的图像。图5(b)所示的区域93表示的是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中产生了薄膜的部位的图像部分,可知其浓度比区域93以外的部分浅。
[0143]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中产生了薄膜的部位,由于体积电阻值上升,转印电流比未产生薄膜的部位减小相当于上升程度的量,从中间转印带21向纸张S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率下降,形成于纸张S上的调色剂像的浓度比原来的浓度变浅。
[0144]与此相对地,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实线的曲线)中,到打印张数达到1000K为止的期间,Ca检测值都被抑制在0.35以下,即使在形成图像上发生了浓度不均,也在容许范围内。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如图5(b)所示的明显的浓度不均,在打印张数达到1000K为止的这种极长的期间均能够维持良好的画质。
[0145]进而,将实验机设置成将纸粉去除刷8的配置位置变更到清洁刷71的带行进方向B的上游侧的(比较例2),执行与上述相同条件的耐久试验,将测定的Ca检测值表示在图6中。
[0146]在图6中,实线的曲线表示的是实施例,双点划线的曲线表示的是比较例2。如图所示,可知,比较例2与实施例相比,Ca检测值大幅地增大。认为这是由于如下原因。
[0147]S卩,纸粉去除刷8配置在清洁刷71的带行进方向B的上游侧。由此,二次转印后的许多残留调色剂附着在纸粉去除刷8的刷毛8b,导致粘接覆盖于刷原丝81的微小粒子82被残留调色剂粒子覆盖,导致微小粒子82的凹凸形状产生的对纸粉等的刮取力提前下降,而且,下游侧的清洁刷71是刷原丝的表面没有粘接覆盖微小粒子82的通常的刷,因此无法去除纸粉等纳米单位的残留物。
[0148]由图6的实验结果可知,纸粉去除刷8和清洁刷71需要被设置成纸粉去除刷8配置在清洁刷71的带行进方向B的下游侧的位置关系。
[0149]如上所述,通过采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先由清洁刷71、72清扫中间转印带21上的二次转印后的残留物(主要为残留调色剂),接下来,能够由配置在清洁刷71、72的带行进方向B的下游侧且具有在刷原丝81上粘接覆盖有微小粒子82的刷毛8b的纸粉去除刷8来清扫未被清洁刷71、72去除的、大小比残留调色剂小的异物,例如纸粉或调色剂微粉、外部添加剂粒子等。
[0150]与没有凹凸形状的刷毛相比,表面呈凹凸形状的刷毛8b通过其凸的部分提高了机械地刮取中间转印带21上的例如纸粉等异物的能力,并且,通过进一步增大刷毛8b的表面积,提高了将所述纸粉等异物收进回收的能力。
[0151]而且,通过将纸粉去除刷8配置在清洁刷71、72的带行进方向B的下游侧,防止中间转印带21上的许多残留调色剂附着固着在纸粉去除刷8的刷毛8b。
[0152]由此,能够长期保持因具有凹凸形状的刷毛8b而产生的对于纸粉或外部添加剂粒子等的尚去除能力,防止薄I旲的提如广生,进一步提尚清洁性。
[0153]<实施方式2>
[015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纸粉去除刷8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1的远近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固定),但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其位置可变,进行基于累积打印次数等规定条件使纸粉去除刷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1的吃进量大小增加的控制,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下面,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内容省略其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155](1)纸粉去除刷的位移机构的结构
[0156]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的纸粉去除刷的位移机构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图7中D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