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15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上述例子中,0.1_),而在处于高温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大于基准值的值(例如,0.15mm),由此,能够进行适合装置内温度的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
[0201]装置内的温度由图10所示的温度传感器208进行检测,该检测值被发送到刷位移部51。温度传感器208例如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1的周边空间。
[0202]图12的流程图表示,根据装置内的温度来变更刷吃进量的增加量的控制的处理内容,其执行步骤Sll、S12来代替图11所示的步骤S3,这一点与图11所示的处理内容不同。下面,以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0203]S卩,如果判断为累积打印张数P等于规定值的倍数(步骤S2中,“是”),就执行刷吃进增加量设定处理(步骤S11)。
[0204]图13是表示刷吃进增加量设定处理的子程序内容的流程图。
[0205]如图所示,首先获取当前的装置内的温度T (步骤S21)。温度T的获取通过接收温度传感器208的检测值来进行。
[0206]判断装置内的温度T是否处于高温区域(步骤S22)。该高温区域为规定温度例如30°C以上的温度区域,在装置内的温度T处于该高温区域的情况下,认为有必要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成大于基准值的值,预先通过实验等来确定该温度范围。
[0207]在装置内的温度T不在高温区域,即,处于非高温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22中,“否”),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为基准值(在上述例子中,0.1_)(步骤S24),然后返回。
[0208]如果装置内的温度T处于高温区域(步骤S22中,“是”),则将在上述基准值加上正的修正值G(例如,0.05mm)所得的值即大于基准值的值设定为吃进量的增加量(步骤S23),然后返回。
[0209]返回到图12,在步骤S12中,进行使刷吃进量增加步骤S11设定的增加量的控制。该控制通过使电动机207旋转使刷吃进量增加设定的增加量所需要的旋转角来进行。
[0210]由此,每当执行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时,都设定适合当时的装置内的温度T的增加量,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此外,装置内的温度不限于当前温度,例如,也可使用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装置内平均温度可设定为,对于从上次的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执行结束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所执行的全部打印,在该打印执行时的装置内的温度平均值。[0211 ] 在上述说明中,根据装置内的温度T是否处于高温区域来进行使吃进量的增加量不同的控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预先划分三个以上不同的温度区域,使不同的吃进量的增加量与每一温度区域细致地相互对应,然后设定与检测到的装置内的温度T所属的温度区域相对应的吃进量的增加量。
[0212]另外,作为用于判断是否要进行变更吃进量的增加量的控制的规定的变更条件,不限于装置内的温度,例如,也可选用调色剂像的印字率、一次转印偏压等。
[0213]<关于调色剂像的印字率>
[0214]调色剂像的印字率是用百分比表示在一张纸张S的整体面积中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的累计面积的比例的数值,印字率越小,在纸张S的整体面积中的调色剂像的形成部分越少,即,非图像区域多。
[0215]一张纸张S的非图像区域多意味着,在该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位置291时,在该纸张S的纸面中直接与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接触的部分多,因此,与非图像区域少的情况相比,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纸粉的量变多。如果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纸粉的量多,附着固着于纸粉去除刷201的刷毛8b前端的纸粉的量也会变多,因而如上所述,刷毛8b的刮取能力容易下降。
[0216]因此,在用户要求的整个打印任务中,处于印字率小的图像打印比例多的使用环境的情况下,与处于印字率小的图像打印比例小的使用环境相比,使一次的吃进量的增加量增大,由此,能够将纸粉去除刷201对纸粉等的去除能力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0217]图14是表示考虑了印字率后的刷吃进增加量设定处理的子程序内容的流程图。
[0218]如图所示,获取过去的平均印字率Cr (步骤S31)。平均印字率Cr表示从上次的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执行结束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所执行的全部打印的印字率平均值。
[0219]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每结束一次,对于此后执行的全部打印任务,刷位移部51求出对各纸张S的打印的印字率。印字率通过基于打印任务的图像数据,计算构成要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的像素数相对于一张纸张S的整体面积的比例来求出。对于供打印的各纸张S求出的印字率,以对一张纸张S的打印为单位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
[0220]然后,在执行步骤S31时,刷位移部51从所述存储部读取从上次的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结束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所执行的全部打印的印字率,进行将读出的全部印字率平均化的处理,获取平均化后的印字率作为过去的平均印字率Cr。
[0221]判断平均印字率Cr是否小于规定值(步骤S32)。该规定值预先通过实验等来确定,在平均印字率Cr小于该规定值的情况下,认为有必要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成大于基准值的值。
[0222]在平均印字率Cr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2中,“否”),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成基准值(步骤S34),然后返回。在平均印字率Cr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32中,“是”),将在基准值加上修正值G所得的值设定为吃进量的增加量(步骤S33),然后返回。
[0223]由此,例如,在印字率小的图像打印占大部分的环境中设置打印机的情况下,在执行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时,增加量可被设定成较大的值,能够根据印字率的大小来更适当地进行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
[0224]<关于一次转印偏压>
[0225]—次转印偏压是指对每个成像部10Y?10K确定隔着中间转印带21作用于一次转印辊28Y?28K和感光鼓1Y?1K之间的电场大小的转印电压或转印电流。
[0226]如果一次转印偏压的值因装置内的湿度变化而发生变动,具体而言,如果转印电流因从常湿变化到高湿环境而变得过大,就会容易发生在常湿时不从感光鼓1Y?1K 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调色剂微粉或纸粉等因转印电流过大而被一次转印的情况。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调色剂微粉等的量增加意味着,附着固着于纸粉去除刷201的刷毛8b前端的调色剂微粉等的量也相应增多,因此,如上所述,刷毛8b的刮取能力容易下降。
[0227]因此,在设置于一次转印偏压容易变动,例如,设置于周边湿度容易变动的环境的情况下,与设置于一次转印偏压的变动小的环境中的情况相比,使一次吃进量的增加量增大,由此,能够将纸粉去除刷201对纸粉等的去除能力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0228]—次转印偏压的变动例如可通过电流计测定实际流过一次转印辊28Y?28K的一次转印电流来检测。
[0229]可根据一次转印偏压的值是否超过了规定值,S卩,是否处于过大的状态,来进行使刷吃进量的增加量不同的控制。规定值预先通过实验等来确定,在一次转印偏压超过该规定值的情况下,认为有必要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成大于基准值的值。
[0230]此外,作为代替直接检测一次转印偏压的控制方法,例如可以检测影响一次转印偏压变动的装置内的湿度,当检测出的湿度的变化量超过一定值时,就认为一次转印偏压的值也超过了规定值,从而使吃进量的增加量变动。
[0231]在上述说明中,基于装置内的温度T或印字率等,将吃进量的增加量设定成基准值或大于基准值的量中的任一个,但不限于增加。
[0232]例如,在过去的平均印字率Cr比规定值大某种程度即向中间转印带21的纸粉附着量相当少,并且转印效率高到某种程度即向中间转印带21的调色剂微粉的附着量相当少,在满足以上特殊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使刷吃进量比当前减小规定值例如0.05mm,以代替增加。上述特殊条件可看作是薄膜的成长速度极慢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维持一定的清洁性,则通过进行使刷吃进量比当前减小规定值的控制,能够更长期地维持纸粉去除刷8的清洁性,并能够进一步抑制刷毛8b对中间转印带21表面造成的磨损。该刷吃进量的降低控制不限于平均印字率Cr,例如,也可用于一次转印偏压。
[0233](5)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的变形例2
[0234]在上述说明中,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在累积打印张数P达到等于规定值的倍数值时等规定的时机执行,但不限于此。也可进行基于规定的执行条件例如装置内的温度来变更该规定的执行时机的控制。其依据基于如下理由。
[0235]S卩,如上所述,在附着于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调色剂微粉等的量因装置内的温度变化而变动时,在打印机设置于例如温度比常温环境高的高温环境的情况下,薄膜的成长速度变得比设置于常温环境时快。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将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执行时机变更为比常温环境时还提早的时机,能够更早抑制薄膜的成长。
[0236]图15是表示根据装置内的温度来变更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执行时机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在步骤S1和S2之间执行步骤S41?S44,这一点与图11所示的处理内容不同。下面,以所述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0237]S卩,在获取了累积打印张数P后(步骤S1),刷位移部51获取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Ta(步骤S41)。装置内平均温度Ta表示,对于从上次的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的执行结束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所执行的全部打印,在这些打印的执行中装置内温度T的平均值。
[0238]每结束一次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对于此后执行的各打印任务,刷位移部51都会利用温度传感器208检测其执行中的装置内的温度T,并以向一张纸张的打印作为单位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部。
[0239]然后,在执行步骤S41时,刷位移部51从所述存储部读取从上次的刷吃进量增加控制结束到当前为止的期间所执行的全部任务的装置内的温度T,进行将读取的全部温度T平均化的处理,获取平均化后的温度作为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Ta。
[0240]如果判断为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Ta不处于高温区域,即,处于比高温区域低的温度区域(非高温区域)(步骤S42中,“否”),将规定值设定为基准值Pa,例如100K(步骤S43),移至步骤S2。
[0241]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Ta处于高温区域时(步骤S42中,“是”),则将规定值设定成小于基准值Pa的值Pb,例如80K (步骤S44),移至步骤S2。
[0242]在步骤S2中,判断在步骤S1获取的累积打印张数P是否是等于在步骤S43和S44中的任一个设定的规定值(Pa或Pb)的倍数值。如果判断为累积打印张数P是等于规定值(Pa或Pb)的倍数值(步骤S2中,“是”),就执行刷吃进量的增加控制(步骤S3)。
[0243]在过去的装置内平均温度Ta处于高温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规定值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