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00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由于LED单灯发光角度为120°,因受LED单灯发光角度的制约,两颗LED之间的位置存在光线暗区,亮区与暗区交替显现,即为灯影。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而言,灯影比较常见,也比较难解决。此外,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了更薄设计,将入光侧设置在地侧,单边入光的亮度有限,无法满足超高亮度模组设计,而如果多边入光就无法做到超薄,且增加驱动电流会造成温度过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改善灯影、提升背光亮度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不仅解决了灯影问题,且增加了单侧入光的光通量,提升了背光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不仅解决了灯影问题,且增加了单侧入光的光通量,提升了背光的亮度。

为达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设置有灯条,灯条包括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双层LED灯组件,双层LED灯组件包括第一组LED灯和第二组LED灯,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的位置相对,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

其中,第一组LED灯包括若干个沿PCB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LED灯,第二组LED灯包括若干个沿PCB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二LED灯。

其中,第一LED灯正对相邻的两个第二LED灯之间的间隙,且第一LED灯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LED灯之间的间隙,第二LED灯正对相邻的两个第一LED灯之间的间隙,且第二LED灯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LED灯之间的间隙。

其中,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的高度方向的间隙为0.1~0.3mm。

其中,PCB板在背离双层LED灯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条,散热条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至导光板组件的下方。

其中,导光板组件与散热条之间设置有反射片,散热条的下方设置有背板。

其中,导光板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光学膜片组件,光学膜片组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增光片、第二增光片和扩散片。

为达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设置有灯条,灯条包括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双层LED灯组件,双层LED灯组件包括第一组LED灯和第二组LED灯,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的位置相对,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交错排列的双层LED灯组件,且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的位置相对,使得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的光束相互补充,解决了灯影问题,且增加了单侧入光的光通量,提升了背光的亮度,解决了因增加背光亮度而造成模组厚度过大、入光侧温度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导光板;2-第二导光板;3-PCB板;4-第一LED灯;5-第二LED灯;6-散热条;7-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组件(未图示),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设置有灯条(未图示),灯条包括PCB板3和设置在PCB板3上的双层LED灯组件(未图示),双层LED灯组件包括第一组LED灯(未图示)和第二组LED灯(未图示),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1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2的位置相对,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3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设置交错排列的双层LED灯组件,且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1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2的位置相对,使得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的光束相互补充,解决了灯影问题,且增加了单侧入光的光通量,提升了背光的亮度,解决了因增加背光亮度而造成模组厚度过大、入光侧温度较高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组LED灯包括若干个沿PCB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LED灯4,第二组LED灯包括若干个沿PCB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二LED灯5。若干个第一LED灯4和若干个第二LED灯5均等间距排列,以更好的减轻灯影问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LED灯4正对相邻的两个第二LED灯5之间的间隙,且第一LED灯4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LED灯5之间的间隙,第二LED灯5正对相邻的两个第一LED灯4之间的间隙,且第二LED灯5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LED灯4之间的间隙,以更好的减轻灯影问题。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3的高度方向的间隙为0.1~0.3mm。本实施例中,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3的高度方向的间隙为0.2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沿PCB板3的高度方向的间隙可根据需要选择0.1mm、0.3mm等数值。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PCB板3在背离双层LED灯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条6,散热条6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至导光板组件的下方,导光板组件与散热条6之间设置有反射片7,散热条6的下方设置有背板(未图示)。散热条6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入光侧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光学膜片组件(未图示),光学膜片组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增光片(未图示)、第二增光片(未图示)和扩散片(未图示)。点光源经过导光板组件的光学特性变成面光源,再由光学膜片组件的增光和匀光,实现背光源的转换过程。优选地,导光板组件的外周设置有中框。

一种显示装置(未图示),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设置交错排列的双层LED灯组件,且第一组LED灯与第一导光板1的位置相对,第二组LED灯与第二导光板2的位置相对,使得第一组LED灯与第二组LED灯的光束相互补充,解决了灯影问题,且增加了单侧入光的光通量,提升了背光的亮度,解决了因增加背光亮度而造成模组厚度过大、入光侧温度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LED灯和第二组LED灯发出的光束分别进入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利用光学的全反射原理,光束布满整个导光板组件形成面光源的转换,在传导过程中,导光板组件底面的油墨或镭射结构会破坏光的全反射,使光从导光板组件的出光面射出并传递至光学膜片组件,双层LED灯组件产生的光束经过导光板组件的光学转换,实现能量的叠加,从而实现模组亮度的提升,而单侧入光对比多侧入光,可以大大的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此外,由于LED单灯的发光角度为120°,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存在灯影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双层LED灯组件采取交错排列的方式,使得第一组LED灯的第一颗LED灯产生的光束影响第二组LED灯的第一颗LED灯和第二颗LED灯之间的暗区,从而使得第二组LED灯的两颗LED灯之间的暗区亮度得到补偿,解决了灯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不仅可以解决入光侧的灯影问题,还可以增加单侧入光的光通量,使得模组亮度达到现有技术的1.5~1.8倍,且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增加背光亮度而造成的模组厚度过大、入光侧温度过高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