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295阅读:6088来源:国知局
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三轮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夜间驾驶,电动车上通常安装有大灯。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由前壳体和后壳体通过盈的方式配合,再用螺栓进行定位。由于电动三轮车的减震性能有限,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在道路上的颠簸而导致大灯上的螺栓的定位孔增大。另外,在大灯维修装卸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大灯上螺栓的定位孔的增大。螺栓定位孔增大后,易使大灯结构的连接变得松散,这样会使大量的灰尘进入到大灯内部,影响照明效果。另外,还容易发生前壳体与后壳体的相脱离的情况,这样容易增加维修的频率,也会增加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该结构能保证大灯在长期使用后仍能具有牢固的连接强度,能避免因连接松动而导致大灯内部进入灰尘的情况发生,能保证大灯的照明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前壳体与后壳体相分离的情况发生,能有效地降低维修频率和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包括前壳体、透明罩、后壳体、灯碗和R形金属夹片,所述前壳体具有环形的安装部一和位于安装部一中部的中空区域,所述安装部一的背面上部设置有卡扣,安装部一背面中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定位柱一,安装部一背面下部两侧设置有一对向远离前壳体方向延伸的连接板,安装部一背面下部设置有定位柱二;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纹孔一;

所述R形金属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R形金属夹片分别夹设在两个连接板的外部,R形金属夹片在对应螺纹孔一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二;

所述透明罩具有外圈一和设置在外圈一内部的透明罩本体,所述外圈一的外缘在对应两个定位柱一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柱一相配合的限位孔一,外圈一的外缘在对应定位柱二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限位孔二;

所述灯碗具有环形的外圈二和位于外圈二里侧的且向后部突出的碗状灯座,所述碗状灯座具有中空的灯体安装孔,所述外圈二在对应两个定位柱一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柱一相配合的定位孔一,外圈二在对应定位柱二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定位孔二,所述碗状灯座外缘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向背面伸出的定位柱三;

所述后壳体具有环形的安装部二和位于环形安装部二中部的且向背面凹陷的保护罩,所述安装部二的前面在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安装部二下方在对应两个连接板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三,所述保护罩中部设置有出线孔一,保护罩下部设置有出线孔二;

所述透明罩安装在前壳体的背面,透明罩的外圈一嵌入在前壳体的安装部一内侧,且所述限位孔一和限位孔二分别被所述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穿过;所述灯碗安装在透明罩的背面,灯碗的外圈二嵌入在透明罩的外圈一内侧,且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分别被所述定位柱一和定位柱二穿过;定位柱一在依次穿过限位孔一和定位孔一后与锁紧螺栓连接,定位柱二在依次穿过限位孔二和定位孔二后与锁紧螺栓连接;所述后壳体安装在灯碗的背面,后壳体的安装部二与前壳体的安装部一的接触面之间通过止口配合,且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中,两个连接板及夹设在两个连接板的外部的两个R形金属夹片分别与两个螺纹孔三通过螺栓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前壳体与后壳体通过卡扣与卡槽配合,再配合设置在连接板上的R型金属夹片,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板与后壳体的安装部二相固定连接,这样不仅保证了该大灯结构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而且由于设置了R型金属夹片,能有效避免因车辆颠簸而导致大灯上的螺栓孔易增大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车辆在长期使用后因前壳体与后壳体连接松动而导致大灯内部进入灰尘的情况发生,能保证大灯的照明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前壳体与后壳体相分离的情况发生,能有效地降低维的修频率和维修的成本。

进一步,为了便于进行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连接,同时,也为了使前壳体和后壳体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所述后壳体的安装部二内侧还固定连接有定位挡板,定位挡板的前端外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前壳体的安装部一进行限位的凹口。

进一步,为了方便地将进入大灯内部的水排出,所述后壳体的安装部二下部设置有漏水孔。

进一步,为了方便与三轮车车体进行稳固的连接,所述后壳体的安装部二中部后方设置有两个与电动三轮车前叉上灯耳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螺纹孔五,所述安装部二内侧在对应所述螺纹孔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螺母的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前壳体,2、透明罩,3、后壳体,4、灯碗,5、R形金属夹片,6、安装部一,7、中空区域,8、卡扣,9、定位柱一,10、连接板,11、定位柱二,12、螺纹孔一,13、螺纹孔二,14、外圈一,15、透明罩本体,16、限位孔一,17、限位孔二,18、外圈二,19、碗状灯座,20、灯体安装孔,21、定位孔一,22、定位孔二,23、定位柱三,24、安装部二,25、保护罩,26、卡槽,27、螺纹孔三,28、出线孔一,29、出线孔二,30、定位挡板,31、漏水孔,32、凹口,33、连接部,34、螺纹连接孔五,35、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动三轮车大灯结构,包括前壳体1、透明罩2、后壳体3、灯碗4和R形金属夹片5,所述前壳体1具有环形的安装部一6和位于安装部一6中部的中空区域7,所述安装部一6的背面上部设置有卡扣8,安装部一6背面中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定位柱一9,安装部一6背面下部两侧设置有一对向远离前壳体1方向延伸的连接板10,安装部一6背面下部设置有定位柱二11;所述连接板10上设置有螺纹孔一12;所述R形金属夹片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R形金属夹片5分别夹设在两个连接板10的外部,R形金属夹片5在对应螺纹孔一12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二13;所述透明罩2具有外圈一14和设置在外圈一14内部的透明罩本体15,所述外圈一14的外缘在对应两个定位柱一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柱一9相配合的限位孔一16,外圈一14的外缘在对应定位柱二11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限位孔二17;所述灯碗4具有环形的外圈二18和位于外圈二18里侧的且向后部突出的碗状灯座19,所述碗状灯座19具有中空的灯体安装孔20,所述外圈二18在对应两个定位柱一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柱9一相配合的定位孔一21,外圈二18在对应定位柱二11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定位孔二22,所述碗状灯座19外缘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向背面伸出的定位柱三23;定位柱三23远离灯碗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灯体的螺纹孔。所述后壳体3具有环形的安装部二24和位于环形安装部二24中部的且向背面凹陷的保护罩25,所述安装部二24的前面在对应所述卡扣8的位置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26,安装部二24下方在对应两个连接板10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三27,所述保护罩25中部设置有出线孔一28,保护罩25下部设置有出线孔二29;所述透明罩2安装在前壳体1的背面,透明罩2的外圈一14嵌入在前壳体1的安装部一6内侧,且所述限位孔一16和限位孔二17分别被所述定位柱一9和定位柱二11穿过;所述灯碗4安装在透明罩2的背面,灯碗4的外圈二18嵌入在透明罩2的外圈一14内侧,且所述定位孔一21和定位孔二22分别被所述定位柱一9和定位柱二11穿过;定位柱一9在依次穿过限位孔一16和定位孔一21后与锁紧螺栓连接,定位柱二11在依次穿过限位孔二17和定位孔二22后与锁紧螺栓连接;所述后壳体3安装在灯碗4的背面,后壳体3的安装部二24与前壳体1的安装部一6的接触面之间通过止口配合,且所述卡扣8卡入所述卡槽26中,两个连接板10及夹设在两个连接板10的外部的两个R形金属夹片5分别与两个螺纹孔三27通过螺栓连接。通过使前壳体1与后壳体3通过卡扣8与卡槽26配合,再配合设置在连接板10上的R型金属夹片5,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板10与后壳体3的安装部二24相固定连接,这样不仅保证了该大灯结构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而且由于设置了R型金属夹片5,能有效避免因车辆颠簸而导致大灯上的螺栓孔易增大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车辆在长期使用后因前壳体1与后壳体3连接松动而导致大灯内部进入灰尘的情况发生,能保证大灯的照明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前壳体1与后壳体3相分离的情况发生,能有效地降低维的修频率和维修的成本。

为了便于进行前壳体1和后壳体3的连接,同时,也为了使前壳体和后壳体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所述后壳体3的安装部二24内侧还固定连接有定位挡板30,定位挡板30的前端外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前壳体1的安装部一6进行限位的凹口32。

为了方便地将进入大灯内部的水排出,所述后壳体3的安装部二24下部设置有漏水孔31。

为了方便与三轮车车体进行稳固的连接,所述后壳体3的安装部二24中部后方设置有两个与电动三轮车前叉上灯耳相连的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设置有螺纹孔五34,所述安装部二24内侧在对应所述螺纹孔五34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螺母的槽体3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