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LED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1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新型LED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LED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LED支架包括有灯体以及一次冲压成型的金属支架,金属支架主要由多组LED灯脚组成,多组LED灯脚连接料带,并且,每组LED灯脚由两个纵向部构成,使成型后的LED灯脚呈直条型,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结构要求,需将LED灯脚折弯出不同形状。目前的这种直条型灯脚在成型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折弯后,实现所需形状。这种方式会带来折弯工时长,浪费工时成本,并且在折弯过程可能损伤灯体,造成LED不良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LED支架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LED支架结构使得折弯工时长并且容易损伤灯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LED支架结构,包括有灯体以及一次冲压成型的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包括有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第二横向部以及料带架体,该第一纵向部和第二纵向部横向间隔排布并均纵向延伸,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纵向间隔排布并均横向延伸,第一横向部与第一纵向部的后端一体连接,第二横向部与第二纵向部的后端一体连接,该料带架体位于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的后侧,料带架体与第二纵向部的后端和第二横向部一体连接;该灯体设置于第一纵向部和第二纵向部的前侧,第一纵向部的前端和第二纵向部的前端插入灯体中与灯体导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之间一体连接有料带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料带块为两个,其中一料带块一体连接第一横向部的中部和第二横向部的中部之间,另一料带块一体连接第一横向部的尾端和第二横向部的尾端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均为片状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向部的前端具有第一待折弯部,第一横向部的尾端具有第一焊接部,第一待折弯部的宽度大于第一焊接部的宽度;该第二横向部的前端具有第二待折弯部,第二横向部的尾端具有第二焊接部,第二待折弯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焊接部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向部的前端为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埋于灯体内,第一接触部的尾端延伸出有第一端子段,该第一端子段相对第一接触部向远离第一横向部延伸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纵向部的前端为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埋于灯体内,第二接触部的尾端延伸出有第二端子段,该第二端子段相对第二接触部向远离第二横向部延伸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向部包括有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一体连接灯体和第一横向部的端部之间,中段一体连接于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之间,后段一体连接第二横向部和料带架体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均为直条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有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制作时,裁切料带后,经过对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一次折弯就可使用。本产品一方面可以将自带折弯结构的LED支架视为半成品,根据需要对其再折弯,如此可减少灯脚的折弯次数,有效避免灯脚在折弯过程中损伤灯体,降低不良并节约工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灯脚进行裁切,以得到不同结构的成品,灵活多变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成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料带切除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成品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灯体 20、金属支架

21、第一纵向部 211、前段

212、中段 213、后段

22、第二纵向部 23、第一横向部

24、第二横向部 25、料带架体

26、料带块 201、第一待折弯部

202、第一焊接部 203、第二待折弯部

204、第二焊接部 205、第一端子段

206、第二端子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灯体10以及一次冲压成型的金属支架20。

该金属支架20包括有第一纵向部21、第二纵向部22、第一横向部23、第二横向部24以及料带架体25,该第一纵向部21和第二纵向部22横向间隔排布并均纵向延伸,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纵向间隔排布并均横向延伸,第一横向部23与第一纵向部21的后端一体连接,第二横向部24与第二纵向部22的后端一体连接,该料带架体25位于第一纵向部21、第二纵向部22、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的后侧,料带架体25与第二纵向部22的后端和第二横向部24一体连接;

该灯体10设置于第一纵向部21和第二纵向部22的前侧,第一纵向部21的前端和第二纵向部22的前端插入灯体10中与灯体10导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之间一体连接有料带块26,并且,所述料带块26为两个,其中一料带块26一体连接第一横向部23的中部和第二横向部24的中部之间,另一料带块26一体连接第一横向部23的尾端和第二横向部24的尾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纵向部21、第二纵向部22、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均为片状体。另外,所述第一横向部23的前端具有第一待折弯部201,第一横向部23的尾端具有第一焊接部202,第一待折弯部201的宽度大于第一焊接部202的宽度,如此可以较好的确保第一横向部23的折弯方向,避免第一横向部23朝左右歪斜;该第二横向部24的前端具有第二待折弯部203,第二横向部24的尾端具有第二焊接部204,第二待折弯部203的宽度大于第二焊接部204的宽度,如此可以较好的确保第二横向部24的折弯方向,避免第二横向部24朝左右歪斜。并且,所述第一纵向部21的前端为第一接触部(图中未示),第一接触部埋于灯体10内,第一接触部的尾端延伸出有第一端子段205,该第一端子段205相对第一接触部向远离第一横向部23延伸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如此,使得第一待折弯部201在折弯时进一步腾出空间,且可以减小折弯时对灯体10产生的应力;所述第二纵向部22的前端为第二接触部(图中未示),第二接触部埋于灯体10内,第二接触部的尾端延伸出有第二端子段206,该第二端子段206相对第二接触部向远离第二横向部24延伸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如此,使得第二待折弯部203在折弯时进一步腾出空间,且可以减小折弯时对灯体10产生的应力。

制作时,如图1所示,先冲压成型金属支架20,接着,成型灯体10,使得第一纵向部21的前端和第二纵向部22的前端插入灯体10中与灯体10导通连;接着,将料带架体25和料带块26裁切去掉,然后,对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进行向下折弯即得成品(如图2所示)。

请参照图3和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向部21包括有前段211、中段212和后段213,前段211一体连接灯体10和第一横向部23的端部之间,中段212一体连接于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之间,后段213一体连接第二横向部24和料带架体25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纵向部21、第二纵向部22、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均为直条形结构。

制作时,如图3所示,先冲压成型金属支架20,接着,成型灯体10,使得第一纵向部21的前端和第二纵向部22的前端插入灯体10中与灯体10导通连;接着,根据需要将第一横向部23、第二横向部24、料带架体25和料带块26裁切去,只保留第一纵向部21和第二纵向部22,又或者,将料带架体25、料带块26、中段212和后段213裁切去掉,得到如图4所示的结构,此时的结构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当为半成品时,然后对第一横向部23和第二横向部24进行向下折弯即得另一成品(如图5所示),可装入另一连接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有第一纵向部、第二纵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制作时,裁切料带后,经过对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一次折弯就可使用。本产品一方面可以将自带折弯结构的LED支架视为半成品,根据需要对其再折弯,如此可减少灯脚的折弯次数,有效避免灯脚在折弯过程中损伤灯体,降低不良并节约工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灯脚进行裁切,以得到不同结构的成品,灵活多变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