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426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路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道路照明技术,特别涉及发光二极管(LED)路灯。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LED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道路照明领域倍受青睐。由于LED功率一般较小,当采用LED作为路灯光源时,需要数十颗、甚至数百颗LED才能满足路灯照明要求。
[0003]对于不同的道路照明场合,其路灯功率不同,这意味着路灯中所需LED的数量不同,相应的灯具外形也不一样。针对不同需求制作不一样的灯具,无疑会增加设计与制作成本。
[0004]此外,当路灯工作时,多颗LED —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堆积的热量将使LED快速衰减,导致能耗增加并影响LED的寿命和稳定性。目前LED路灯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加装风扇强制散热、热管和回路热管散热等。加装风扇强制散热的系统复杂、可靠性低,而热管和回路热管散热的成本高昂。
[0005]因此,如何设计出成本低廉、散热佳且能适用于各种道路照明场合的LED路灯成为了一种挑战。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LED路灯,包括:前部壳体,具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后部壳体;两个模组支撑杆,位于前部壳体与后部壳体之间,连接前部壳体与后部壳体,其中两个模组支撑杆为相对设置的L形,均具有横向突出部和纵向支持部,纵向支持部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容纳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以及模组,安装于两个模组支撑杆的横向突出部,包括散热器以及安装于散热器之下的灯板,该灯板上安装有多个LED。
[0007]至此,为了本发明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发明的内容。当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8]在这方面,在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在它的应用中并不限$_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细节和部件的配置。本发明能够具有除了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实施例,并能够以不同方式实施和进行。再者,应当理解,在此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以及概要是为了描述的目的,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
[0009]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和系统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0010]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发明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发明的优点,附图中示出的各个部分/部件的特征结构能够进行任何适当的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并且不受限于附图所示出的构造:
[001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路灯100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路灯100的主视图;
[0013]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路灯100的仰视图;
[0014]图4A?4D示出模组支撑杆与前部壳体10和后部壳体50之间的连接;
[0015]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组40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7]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路灯100包括前部壳体10、挡板20_1、20_2、模组支撑杆30_1、30_2、模组40_1、40_2、后部壳体50、天线60以及灯头固定件70。
[0018]模组支撑杆30_1和30_2位于前部壳体10与后部壳体50之间,以连接前部壳体10与后部壳体50。模组40_1和40_2安装于模组支撑杆30_1和30_2下方,其中每个模组包括散热器41以及位于散热器41之下、包括多个LED的灯板42。
[0019]挡板20_1和20_2安装于模组支撑杆30_1和30_2上方,以遮蔽所述模组40_1和40_2,防止落叶、灰尘等掉入LED路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挡板均包括基板21与若干个条形拱状凸起结构22,该条形拱状凸起结构22与基板21之间设有散热开口 23,以促进LED散热。
[0020]灯头固定件70嵌入在后部壳体50中,用于与灯杆连接并可调节LED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天线60安装于后部壳体50之内并自后部壳体50上的开口向上探出,用于发射或接收通讯信号以实现LED的远程智能控制。
[0021]此外,如图3所示,在后部壳体50的下方存在一平面区域51。该区域可用于安装摄像头,以实现视频监控。将视频监控结合在LED路灯之中,可以充分利用路灯的广泛分布为智慧城市提供便利。
[0022]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路灯100的局部示意图。从图4A可以看出,模组支撑杆30_1和30_2为相对设置的L形,均具有横向突出部31和纵向支持部32。其中模组40_1和40_2安装于横向突出部31。相应地,挡板20_1和20_2安装于纵向支持部32的顶部。在上述各组件的包围下,LED路灯内部形成中空腔体,这有利于路灯内热气流的扩散,提高散热效率。
[0023]图4B为后部壳体50的局部示意图。根据图4B可知,后部壳体5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深槽51_1和51_2,以分别部分容纳模组支撑杆30_1和30_2并实现后部壳体50与模组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此外,后部壳体50的L型深槽上方设有通孔,其位置与模组支撑杆上的螺孔相对应,这样的设置使得后部壳体50与模组支撑杆之间还可以通过螺丝进一步固定。
[0024]图4C示出模组支撑杆与前部壳体10之间的连接。从图4C可以看出,模组支撑杆的纵向支持部32具有通孔321和322。这两个通孔在模组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上将其贯穿。虽然图4B中通孔321和322的截面形状类似矩形,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纵向支持部上通孔的数量、大小与截面形状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各通孔的大小和形状也无需完全一致。
[0025]模组支撑杆的横向突出部31包括彼此平行的突出面311和312,其中突出面311具有多个螺孔313。模组40上也具有对应的通孔。当螺丝与模组40上的通孔以及螺孔313分别配合以连接模组40与模组支撑杆时,螺丝的尾端被容纳于突出面311和312之间。这使得模组支撑杆不仅具有防水性,而且与传统的将螺丝裸露于外的方式相比,显得更加美观。
[0026]图4D为前部壳体10的局部示意图,由该图可以看到,前部壳体10具有与通孔321和322分别对应的突出部11和12。当前部壳体10连接至模组支撑杆时,如图4C所示,纵向支持部32上的通孔321和322将突出部11和12容纳其中,以实现前部壳体10与模组支撑杆之间的连接。
[0027]特别地,突出部11和12均为中空,前部壳体10于突出部11之上还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突出面13。纵向支持部32的上表面具有螺孔,突出面13和突出部11上均设有与该螺孔相对应的通孔,使得突出面13、纵向支持部32及突出部11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固定。
[0028]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组40的立体示意图。灯板42大致为一矩形薄片结构。其朝向散热器41的表面上涂有由柔性塑料或橡胶制成的导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