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位结构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14095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可快速且准确地使灯条固定于入光面中央处。
[0028]较佳地,该定位槽的深度为X:,该定位柱的长度为X2,且X2>X1<3由此,灯条与导光板组装时可快速对位,并在组装后使灯条与导光板形成一间距,以利于确认两者对位状况及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导光板因受热而产生变形。
[0029]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3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揭露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可有效地使灯条固定于导光板入光面的中央处,而使灯条出光轴可自入光面垂直高度中心处入射,使导光板获得最多可用光线能量,避免灯条偏移导致部分光线投射至导光板外,影响后续出光均匀度。尤其针对薄型导光板而言,由于导光板高度与灯条高度接近,只要灯条组设位置略偏,就会造成光线偏移而使导光板可用光能量降低,因此更需精准地定位灯条与导光板入光面的相对位置。所以通过该定位柱与定位槽,即可在组装时快速并准确地限定灯条位置。
[0031]此外,配合导光板取光用的微结构,也可进一步限定定位槽的深度,防止其影响导光板其余区域的取光设计。且为有效提升组装对位效率与控制灯条与导光板组装后的间距,也可使定位柱高度大于定位槽深度以达前述功效。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33]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组装结构俯视图。
[0034]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组装结构侧视图。
[00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37]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板加工不意图(一)。
[0038]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板加工示意图(二)。
[0039]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光板加工示意图(三)。
[00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背光模组
[0043]10:导光板
[0044]101:入光面
[0045]102:定位槽
[0046]103:出光面
[0047]104:底面
[0048]105:沟槽
[0049]11:灯条
[0050]111:定位柱
[0051]112:发光单元
[0052]2:加工平面
[0053]A:交叠区
[0054]B:暗区
[0055]X1:定位槽深度
[0056]X2:定位柱长度
[0057]d:交叠区与入光面的最短距离
[0058]Η:导光板高度
[0059]h:发光单元高度
[0060]S01 ?S0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62]现今背光模组中,多选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因此光源会具有一定出光角度。所以,当将光源与导光板相互组设时,需尽可能地让光源位于导光板入光面中央,以让光线顺利被导光板所导引,避免驱动时部分光线投射至导光板外部,进而影响导光板的光线使用效率与后续出光,尤其当光源高度接近导光板厚度时更需如此。所以,鉴于这一需求,本发明人即构思可快速将光源定位于导光板入光面中央位置的具有定位结构的背光模组,以确保应用时自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顺利进入导光板内。
[0063]实施例1
[0064]请参阅图1、图2A、图2B及图3,其分别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图、组装结构俯视图、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与组装结构侧视图。该具有定位结构的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0及一灯条11。
[0065]导光板10具有一入光面101,并在入光面101设有至少一定位槽102。其中,导光板10更具有分别垂直邻接于入光面101的一出光面103与一底面104,且出光面103与底面104为相对设置。定位槽102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也可使定位槽102由入光面101朝向导光板10内侧渐缩,较佳地,该定位槽102的高度不大于入光面101的高度,以防止影响光线自入光面101的入射效果。此外,为有效提升光线自入光面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角度,可在入光面101设置有一透镜阵列,用于增大入射光线角度,利于后续的光线导引。
[0066]灯条11设置于入光面101以提供导光板10侧向光线,且灯条11对应定位槽102设有至少一定位柱111,当将灯条11组设置导光板10时,定位柱111插设于定位槽102中,由此限定灯条11相对入光面101的设置高度,使灯条11对应位于入光面101中央,应用时灯条11产生的光线即受导光板10导引而自出光面103形成出光。换句话说,通过定位槽102与定位柱111的搭配,即可有效限定灯条11相对入光面101位置。具体地,灯条11的主出光轴会垂直入射通过入光面101短边中心点且与其长边平行的一中心线,避免灯条11位置过于靠近出光面103或是底面104,导致相对入光面101的入光角度偏移使部分光线投射至外界,进而降低光线使用效率与导光板10出光时的均匀度。此外,定位柱111的态样可为矩形或圆形柱体,也可如图中所示,在接触定位槽102的端呈尖锥状,由此可使导光板10与灯条11达到快速定位功效。假如定位柱111与定位槽102为同一形状态样,例如其截面都为圆形且尺寸相仿,则在组装时势必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让定位柱111与定位槽102相互对位并将定位柱111 一端插设至定位槽102内,且当导光板10为薄型态样时,入光面101的高度极低,定位槽102与定位柱111尺寸也随之减缩而形成极微小结构,此时如果仍采用两者为相同造型态样的设计,上述问题即更趋严重,进而大幅提升组装上的难度。
[0067]其中,灯条11具有多个发光单元112,且该些发光单元112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为一 LED。相邻发光单元112的展光范围交互交叠形成一交叠区A,且该交叠区A与入光面101的最短距离为d,当定位槽102的深度为&时,则X if d/2。这一条件限定原因在于,由于导光板10在相邻发光单元112的展光范围外会形成暗区B,如图2A及图2B所示,也即由交叠区A边缘朝向入光面101延伸距离d并与各发光单元112展光范围边缘所夹设区域,为导引部分光线至暗区B,因此在出光面103或底面104对应暗区B位置内多半会设置用于取光的微结构,用于调整发光单元112的展光角度。所以为了避免定位槽102影响取光微结构效能,因此需使定位槽102深度夂:不可超过d/2。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导光板10的高度为H,各发光单元112的高度为h,且Η不大于3h,这一条件则进一步揭示该具有定位结构的背光模组1可为导光板10高度与发光单元112高度比值在一定范围内的背光模组,也即导光板10高度与发光单元112高度相近的背光模组类型。如前述,现今导光板10渐趋轻薄化发展,意味着导光板10的高度相对降低,因此导光板10高度与发光单元112高度的比例越来越小,如果组装灯条11时,发光单元112的位置略有偏差而非位于入光面101中央,则发光单元112的部分光线即会超出入光面101而无法被有效导引至导光板10内部,进而影响导光板10光线利用效率与出光时的均匀度,因此对于运用薄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灯条的定位更显重要。
[0069]此外,当定位槽102深度为X:,定位柱111之长度为乂2时,则X2>X1<3由此,在组装灯条11与导光板10时可快速对位,且进一步使灯条11与导光板10组装后形成一间距,利于确认灯条11是否确实位于入光面101中央,同时可通过这一间距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