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64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架生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
背景技术
现卡车车架纵梁孔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模具冲孔、数控冲孔或是摇臂钻的加工方式。由于模具投资太大,数控冲孔程序编制复杂、生产组织困难,对于批量小、品种多的车架纵梁生产模式,一般不采用模具冲孔和数控冲孔。而摇臂钻人工无法找到孔心,这样钻出来的孔相对都是偏心的,精度无法保证,且节拍也非常慢,毛刺也比较重。而现在没有一种适用于批量小、品种多的车架纵梁翼面和车架纵梁腹面上的孔加工的生产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生产节拍,确保车架纵梁孔精度,冲切车架纵梁所有孔,且能满足多品种车架纵梁的任何批次混流生产的要求的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它包括输送辊道,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和车架纵梁出料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所述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旁设有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之间设有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所述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包括底座,底座上X向移动支撑轨道,X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机座,冲钳机座上设有Y向移动支撑轨道,Y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底座,冲钳底座导向支撑冲钳,冲钳两端设有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同轴;冲铆凹模机构下设有弹簧浮动结构;冲铆凹模机构穿过冲钳底座,与弹簧浮动结构接触限位;冲钳底座与冲钳之间设有Z向移动导向导轨。所述弹簧浮动结构包括与冲钳底座连接的套筒,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与冲铆凹模机构下底面接触。冲钳上设有操作杆,操作杆与冲钳铰接连接,操作杆一端设手柄,操作杆另一端为冲钳底座顶压面。所述冲铆凸模机构包括冲铆油缸,冲铆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凸模,凸模上套设有卸料棒。所述X向移动支撑轨道是设在底座上的X向导向杆,冲钳机座上设X向导向套,X 向导向套与X向导向杆连接。所述Y向移动支撑轨道包括设在冲钳机座上的Y向导向杆,冲钳底座上设Y向导向套,Y向导向套与Y向导向杆连接。所述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包括手持式冲钳,手持式冲钳两端分别设有翼面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所述卸料棒采用聚氨酯材料。本发明采用个工位的输送辊道输送车驾纵梁,相应工位输送辊道旁的车架纵梁翼
3面铆冲机和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实现对车架纵梁翼面和车架纵梁腹面上的孔加工;由于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结构紧凑,能方便的实现冲钳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调整,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输送辊道使得工作节拍快,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和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联合工作,腹面、翼面铆冲机凸模上的卸料块采用相应尺寸的聚氨酯棒,利用聚氨酯棒的弹性压力为铆弓冲孔时提供卸料力,此卸料块安装轻巧、加工便利,使用成本低;且卸料时采用面接触,确保铆弓垂直工件冲孔面退出,保护凸模,防止凸模与工件碰撞、磨损,提高了凸模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加工精度高;解决了现有小批量、新品种投资模具、调整数控程序等投资大、影响生产、风险大的生产问题。


图1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布置示意图。图2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结构示意图。图3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侧视示意图。图4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主视示意图。图5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冲铆凹模机构示意图。图6凸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包括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300,它可采用人工驱动或电动驱动的传送辊道;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300工位之后设置的是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300,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旁设有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 ; 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采用弹性悬吊的结构设在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旁。 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工位之后设置车架纵梁过渡输送辊道510,架纵梁过渡输送辊道510的上方设置有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520,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520是手拉天车;与车架纵梁过渡输送辊道510平行设置的有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520横跨架纵梁过渡输送辊道510和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 ; 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之间设有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100 ;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工位之后设置车架纵梁出料输送辊道600。上述各输送辊道均采用无动力的辊道。是具有独立支撑架的无动力辊道结构,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中还包括有步进式输送辊;它是常规的技术。在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上车架纵梁的开口是朝上的(如图2所示); 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上车架纵梁的开口是朝下的。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如图2所示,它是手持式结构,包括手持式冲钳201,手持式冲钳两端分别设有翼面冲铆凸模机构202和冲铆凹模203。翼面冲铆凸模机构202包括设在手持式冲钳201 —端部的液压缸204,液压缸204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冲孔凸模205,冲孔凸模205通过螺纹与液压缸204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冲孔凸模205上套设有卸料棒206 ; 卸料棒采用聚氨酯材料。冲铆凹模203与手持式冲钳201另一端部连接,冲铆凹模203与冲孔凸模205同轴设置。卸料棒206采用采用聚氨酯材料。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100如图3所示,它包括底座101,底座101上设有设X向移
4动支撑轨道,X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机座102 ;本实施例中X向移动支撑轨道是设在底座上的X向导向杆103,冲钳机座102上设X向导向套104(如图4所示),X向导向套104 与X向导向杆103连接;这样X向导向套104可沿X向导向杆103移动,使得冲钳机座102 在X向移动。再如图3所示,冲钳机座102设有Y向移动支撑轨道,Y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底座106,本实施例中Y向移动支撑轨道是设在冲钳机座102上的Y向导向杆107,冲钳底座106上设Y向导向套108,Y向导向套108与Y向导向杆107连接(如图4所示)。这样Y向导向套108可沿Y向导向杆107移动,使得冲钳底座106在Y向移动。再如图3所示,冲钳底座106导向支撑冲钳109 ;冲钳109两端设有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同轴设置。冲铆凸模机构包括冲钳109端部连接的液压缸110,液压缸110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凸模111,活塞杆112套在导向套113中,导向套113上连接有限位块115 ;凸模 111上套设有卸料棒114 ;卸料棒114采用聚氨酯材料(如图6所示)。如图3、5所示,冲铆凹模机构包括包括冲钳109另一端部设凹模支承轴套116,凹模支承轴套116上端连接凹模105 ;凹模支承轴套116穿过冲钳底座106,冲钳底座106上设有弹簧浮动结构;弹簧浮动结构包括冲钳底座106连接的套筒150,套筒150内设有弹簧 151,弹簧151与冲铆凹模机构下底面接触。本实施例中凹模支承轴套116下设有端板117, 端板上设弹簧轴118,弹簧151套在弹簧轴118上。上述结构使得冲钳109处在悬浮的自由状态,便于操纵冲钳109能自由的上、下移动。如图3所示,冲钳底座106与冲钳109之间设有Z向移动导向导轨170。Z向移动导向导轨170的结构可以与导向轨道结构相同,使得冲钳109在Z向可以上下移动。如图3所示,冲钳109上设有操作杆120,操作杆120与冲钳铰接连接,操作杆一端设手柄121,操作杆另一端为冲钳底座顶压面122。当抬起操作杆120时,冲钳底座顶压面 122顶住冲钳底座使得冲钳109向上移动。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上的卸料棒采用相应尺寸的聚氨酯棒,利用聚氨酯棒的弹性压力为铆弓冲孔时提供卸料力,此卸料块安装轻巧、加工便利,使用成本低;且卸料时采用面接触,确保铆弓垂直工件冲孔面退出,保护凸模,防止凸模与工件碰撞、磨损,提高了凸模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300将车架纵梁工件开口向上从存放架上滑到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上,输送车架纵梁工件,采用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 完成车架纵梁700翼面孔(图幻后,输送车架纵梁工件至车架纵梁过渡输送辊道510,采用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520 (手拉天车)将工件起吊并翻转,转至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530 (无边框独立支撑辊道上),人工输送工件至步进式输送辊上,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100设在步进式输送辊之间,用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100完成冲切纵梁腹面孔(如图 3所示),输送纵梁工件至车架纵梁出料输送辊道600,工件下线至存放架。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100具体完成的工序动作为a、车架纵梁通过无动力辊道移动至冲钳开口中,根据不同的孔径更换对应的凸、 凹模。b、人工操纵操作杆120,移动冲钳机座和冲钳使凸模穿过上层纵梁板或是模具定
5位。C、人工操纵操作杆120,缓缓抬起冲钳,使凹模贴紧工件下端面,同时脚踩油缸控制开关,使凸模完成冲切行程。d、冲切行程完成后,卸料棒115顶住工件,拔出凸模。同时废料通过冲钳对应的下端口滑出,落到底座的废料盘里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具体完成的工序动作为a、车架纵梁开口向上放至在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400(无动力辊道) 上;b、人工拉动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对准纵梁外层板或模套孔,使凸模穿过外层纵梁板孔或是模板孔。C、人工缓缓移动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200,使凹模贴紧工件下端面,同时脚踩油缸控制开关,使凸模完成冲切行程。d、冲切行程完成后,卸料棒206顶住工件,拔出凸模。同时废料通过凹模对应的下端口滑出,落到辊道架下的废料盘里。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它包括输送辊道,所述输送辊道包括的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和车架纵梁出料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旁设有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之间设有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所述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X向移动支撑轨道,X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机座,冲钳机座上设有Y向移动支撑轨道,Y向移动支撑轨道上设有冲钳底座,冲钳底座导向支撑冲钳,冲钳两端设有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机构同轴;冲铆凹模机构下设有弹簧浮动结构;冲铆凹模机构穿过冲钳底座,与弹簧浮动结构接触限位;冲钳底座与冲钳之间设有Z向移动导向导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浮动结构包括与冲钳底座连接的套筒,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与冲铆凹模机构下底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冲钳上设有操作杆,操作杆与冲钳铰接连接,操作杆一端设手柄,操作杆另一端为冲钳底座顶压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冲铆凸模机构包括冲铆油缸,冲铆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凸模,凸模上套设有卸料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支撑轨道是设在底座上的X向导向杆,冲钳机座上设X向导向套,X向导向套与X向导向杆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移动支撑轨道包括设在冲钳机座上的Y向导向杆,冲钳底座上设Y向导向套,Y向导向套与Y向导向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包括手持式冲钳,手持式冲钳两端分别设有翼面冲铆凸模机构和冲铆凹模。
8.如权利要求4所述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棒采用聚氨酯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车架纵梁铆冲线,它包括输送辊道,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车架纵梁进料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车架纵梁翻转起吊装置,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和车架纵梁出料输送辊道,所述车架纵梁翼面孔冲铆输送辊道旁设有车架纵梁翼面铆冲机;车架纵梁腹面孔冲铆输送辊道之间设有车架纵梁腹面铆冲机。解决了现有小批量、新品种投资模具、调整数控程序等投资大、影响生产、风险大的生产问题。
文档编号B21D28/24GK102430639SQ20111035030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严晓琳, 吴应江, 张燕, 辛擎宇 申请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