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式主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5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内藏式主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藏式主轴,包含有一转轴单元以及一动力源,其中转轴单元可沿轴线方向进行转动,且其两端于同轴线上设有一工作端以及一结合端,工作端具有一第一轴承,结合端具有一第二轴承;动力源设于结合端且位于第二轴承相对第一轴承的另一侧。由此简化内藏式主轴的结构,而可以更简单方便的方式制造及组装转轴单元与动力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内藏式主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精密机器的主轴装置,特别是与一种内藏式主轴有关。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主轴装置是精密机器(例如面板切割机、PCB钻孔机以及各种主轴类的精密机器)内带动被加工物或刀具旋转的重要机构,依照结构以及传动方式上的不同,主轴装置大致上可区分为齿轮式、皮带式、直结式以及内藏式等种类。其中内藏式主轴将驱动马达与心轴设置于主轴座内部,而具有体积小、传动效率高、惯量低、噪音低、振动低以及精度高等优点。
[0003]然而,先前技术的内藏式主轴都是将驱动马达设置于心轴身部的位置,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428842号“马达内藏式磨削主轴”以及第1306425号“内藏式马达主轴”。这样的设计由于外壳、驱动马达以及心轴之间的空间配置需要相当高的精密度,制造上所能容忍的公差小,也因此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内藏式主轴。
[0005]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藏式主轴,包含有一转轴单元以及一动力源,其中该转轴单元可沿轴线方向进行转动,且该转轴单元的两端于同轴线上设有一工作端以及一结合端,该工作端具有一第一轴承,该结合端具有一第二轴承;该动力源设于该结合端且位于该第二轴承相对该第一轴承的另一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简化该内藏式主轴的结构,而可以更简单方便的方式制造及组装该转轴单元与该动力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0007]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方式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以下将由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随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0]图2为第一图的组件分解图;以及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2]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藏式主轴10是用以装设于一工具机I上,其中该内藏式主轴10包含有一转轴单元20以及一动力源30。
[0013]该转轴单元20可沿轴线方向进行转动工作,其中该转轴单元20的一端为一工作端201,该工作端201位于轴线上,而可用以装设加工件、加工刀具、夹具或者是模具等,但不以此为限。该转轴单元20的另一端为一结合端202,该结合端202位于轴线上,用以与该动力源30结合,并且如图1与图2所示,该转轴单元20包含有一外轴21、一心轴22、一第一轴承231、一第二轴承232、一前压盖24、一预压组件25、一防尘压盖26以及一轴承固定件27。
[0014]该外轴21具有一轴孔211,该轴孔211于该外轴21的两端形成有一位于该工作端201的第一开口 214以及一位于该结合端202的第二开口 215 ;并且该轴孔211具有一连接该第一开口 214的第一径段212以及一连接该第二开口 215的第二径段213 ;并且该第二径段213的内侧壁面还具有一凸缘214。
[0015]该心轴22可轴向转动地设于该轴孔211,且该心轴2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靠近该工作端201的第一端部221以及一靠近该结合端202的第二端部222,其中该第一端部221位于该第一径段212,该第二端部222又可区分为内侧段222a与突伸段222b,该内侧段222a位于该第二径段213,该突伸部222b则突出于该第二开口 215。
[0016]该第一轴承231与该第二轴承232均装设于该外轴21与该心轴22之间,其中该第一轴承231设于该第一端部221与该第一径段212之间;该第二轴承232设于该内侧段222a与该第二径段213之间。
[0017]该前压盖24设置于该外轴21具有该第一开口 214的一端,且该前压盖24具有一抵压部241,该抵压部241抵靠于该第一轴承231,以固定该第一轴承231。
[0018]该预压组件25设置于该内侧段222a与该第二径段213之间,且位于该第二轴承232与该凸缘214之间。该预压组件25包含有一预压套251以及一弹性件252,该预压套251的一端抵于该第二轴承232,该预压套251的另一端抵于该弹性件252的一端,该弹性件252的另一端则抵于该凸缘214。
[0019]该防尘压盖26设置于该第一端部221与该前压盖24间,以密封该第一开口 214。
[0020]该轴承固定件27则设置于该内侧段222a与该外轴22间,以固定该第二轴承232,并且密封该第二开口 215。
[0021]该动力源30则设置于该转轴单元20的结合端202。该动力源30包含有一轴套
31、一转子32、一心轴衬套322、一定子33、一盖件34以及一冷却套35。该轴套31的一端连接于该外轴21靠近该第二开口 215处,且该轴套31的内侧壁面311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312,该第二端部222的突伸段222b位于该容置空间312,该转子32环绕设置于一心轴衬套322的外周面,该心轴衬套322经由该心轴螺栓324锁设于该突伸段222b,而使该转子32设于该第二端部222,并且让该心轴衬套322套设固定于该第二端部222。该心轴衬套322内具有一心轴结合孔326,该心轴结合孔326往末端方向逐渐收缩而形成有一锥度,以增加该心轴衬套322与该突伸段322b间的摩擦力。该定子33对应该转子32而设置于该轴套31的内侧壁面311。该盖件34设于该轴套31的另一端,以密封该轴套31。该冷却套35环绕设置于该轴套31,以降低该动力源30运作时的温度。
[0022]由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藏式主轴将动力源设置于转轴单元的结合端,如此一来大幅简化了内藏式主轴的结构,而可以用更简单方便的方式,进行转轴单元与动力源的制造与组装,也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23]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以上配合附图所为的详细描述,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而提供的一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一般通常知识的人,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之后,于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所为的种种简单的修饰、替换或构件的减省,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揭示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可沿轴线方向进行转动的转轴单元,该转轴单元的两端于同轴线上设有一工作端以及一结合端,该工作端具有一第一轴承,该结合端具有一第二轴承;以及 一动力源,设于该结合端且位于该第二轴承相对该第一轴承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轴单元包含有一外轴以及一心轴,该外轴具有一轴孔,该轴孔于该外轴的两端形成有一位于该工作端的第一开口以及一位于该结合端的第二开口 ;该心轴可转动地设于该轴孔,且该心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靠近该工作端的第一端部以及一靠近该结合端的第二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源包含有一轴套、一转子以及一定子,该轴套设于该外轴接近该第二开口处,且该轴套的内侧壁面环绕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二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该转子设于该第二端部;该定子相对该转子而设于该轴套的内侧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套还具有一密封该容置空间的盖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源还具有一冷却套,该冷却套环绕设置于该轴套,以降低该动力源运作时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源还包含有一心轴衬套,该转子设于该心轴衬套的外周面,且该心轴衬套套设固定于该第二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心轴衬套具有一心轴结合孔,该心轴结合孔的孔径往末端方向逐渐收缩而形成有一锥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孔具有一连接该第一开口的第一径段,以及一连接该第二开口的第二径段;该第一轴承设于该第一径段与该第一端部间,该第二轴承设于该第二径段与该第二端部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前压盖,该前压盖设于该外轴靠近该第一开口处,且该前压盖具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抵于该第一轴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密封该第一开口的防尘压盖,该防尘压盖设于该第一端部与该前压盖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预压组件,该预压组件设于该第二径段与该第二端部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径段的内侧壁面还具有一凸缘,且该预压组件还包含有一弹性件以及一预压套,该弹性件的一端抵于该凸缘,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抵于该预压套的一端,该预压套的另一端抵于该第二轴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藏式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轴承固定件,该轴承固定件设于该第二端部与该外轴间,以固定该第二轴承,并且密封该第二开口。
【文档编号】B23Q11/12GK203738033SQ20112003613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日
【发明者】张荣升, 张荣峰 申请人:张荣升, 张荣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