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94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冲击头。
背景技术
高强钢焊接的主要问题是热裂纹和冷裂纹的敏感性都比较大,如果采用不填丝钨极氩弧焊或者采用等强匹配原则选择焊接填充材料施焊容易由于焊缝热性不足而引发热裂纹或者冷裂纹。为了控制强钢冷裂纹,通常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方法,这种方法,导致工人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且生产效率低下。为改善劳动条件,简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结构安全性和提高焊接结构生产效率,有人设计出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焊接无需经过焊前预热或者焊后缓冷,并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现有的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所用的冲击头的端面采用的是圆平底刚性压头,该冲击头端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利用表面摩擦产生的剪切应力使金属变形所需要的轴向压应力减小,即可降低被作用金属的变形力,且剪切应力越大,变形力降低的效果越明显。但是现有的平底刚性压头通过表面摩擦产生的剪切力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有限,冲击载荷下摩擦力作用的时间很短,并且只能作用在金属表面,所以,剪切力使金属变形需要的轴向压应力减小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使用的平底刚性压头产生的剪切力不能使金属变形需要的轴向压应力充分减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本发明的包括冲击杆、飞轮组、至少一个方形垫片和两个螺母,所述冲击杆包括电锤连接杆、螺纹柱、正方形柱、六边形柱和头部圆柱,电锤连接杆、螺纹柱、正方形柱和六边形柱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制成一体,头部圆柱与六边形柱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飞轮组安装在正方形柱上,两个螺母均与螺纹柱螺纹连接,至少一个方形垫片安装在冲击杆上,且至少一个方形垫片设置在飞轮组与螺母之间,所述头部圆柱的端面包括左侧曲面凹坑、右侧曲面凹坑、上平面、下平面、中心圆形平面、上过渡平面、下过渡平面、左侧边缘平面和右侧边缘平面,左侧曲面凹坑和右侧曲面凹坑的俯视形状均为蚕豆形,左侧曲面凹坑的边缘轮廓由左侧外凸弧线段、左侧内凹弧线段、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左侧直线段、左侧下端小弧线段组成,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的左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的上端连接,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的右端与左侧内凹弧线段的上端连接,左侧内凹弧线段的下端与左侧直线段的上端连接,左侧直线段的下端与左侧下端小弧线段的上端连接,左侧下端小弧线段的下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的下端连接,左侧曲面凹坑的底面为由上至下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右侧曲面凹坑的边缘轮廓由右侧外凸弧线段、右侧内凹弧线段、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右侧直线段、右侧上端小弧线段组成,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的右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的下端连接,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的左端与右侧内凹弧线段的下端连接,右侧内凹弧线段的上端与右侧直线段的下端连接,右侧直线段的上端与右侧上端小弧线段的下端连接,右侧上端小弧线段的上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的上端连接,右侧曲面凹坑的底面为由下至上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左侧曲面凹坑和右侧曲面凹坑分别设置在中心圆形平面的左、右侧,且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位于上方,左侧下端小弧线段位于下方,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位于下方,右侧上端小弧线段位于上方,左侧外凸弧线段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左侧边缘平面,右侧外凸弧线段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右侧边缘平面,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和右侧上端小弧线段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平面,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和左侧下端小弧线段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平面,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与右侧直线段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过渡平面,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与左侧直线段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过渡平面,上平面、下平面、中心圆形平面、上过渡平面、下过渡平面、左侧边缘平面和右侧边缘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左侧曲面凹坑和右侧曲面凹坑的最大深度为O. 5mm 1mm。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在冲击杆的下端面雕琢出曲面(左侧曲面凹坑和右侧曲面凹坑)代替原来的端部平面,并利用端部曲面中坡面对金属进行挤压,使焊后处于较高温度的金属在冲击旋转挤压的作用下受到更大的切向力,并且不会由于挤压而产生裂纹缺陷,使利用切向力减小金属变形所需的轴向力的效果更加明显。飞轮组的引入,使冲击头具有储能的作用,金属与冲击头作用的瞬间,飞轮组的旋转速度会降低,其动能有一部分转移到被作用的金属中去,通过增大切向力的方式体现出来,并且飞轮组设计成可叠加式,可以通过叠加不同数目和不同直径的飞轮的方式来调节冲击头的转动惯量,从而可以调节飞轮作用的效果,以满足调整切应力大小的需要。同时,由于加大了剪切力,其变形所需要的轴向力将进一步减小,这意味着可以在焊接冷却过程中在低于现有平面冲击头作用所需最低温度的条件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形变,从而增强了释放残余应力的效果。


图1是本发明冲击头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冲击杆I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图2的K向视图;图4是第一飞轮2_1的俯视图;图5是第二飞轮2_2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飞轮2-3的俯视图;图7是左侧曲面凹坑1-5-1的结构主视图;图8是右侧曲面凹坑1-5-2的结构主视图;图9是头部圆柱1-5的端面的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冲击头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连接后的工作状态图(图中标记5为电锤、标记6为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箭头指向为焊接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2、图3、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头包括冲击杆1、飞轮组2、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和两个螺母4,所述冲击杆I包括电锤连接杆1-1、螺纹柱1-2、正方形柱1-3、六边形柱1-4和头部圆柱1-5,电锤连接杆1_1、螺纹柱1-2、正方形柱1-3和六边形柱1-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制成一体,头部圆柱1-5与六边形柱1-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飞轮组2安装在正方形柱1-3上,两个螺母4均与螺纹柱1-2螺纹连接,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安装在冲击杆I上,且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设置在飞轮组2与螺母4之间,头部圆柱1-5的端面包括左侧曲面凹坑1-5-1、右侧曲面凹坑1-5-2、上平面1-5-3、下平面1-5-4、中心圆形平面1-5-5、上过渡平面1_5_6、下过渡平面1_5_7、左侧边缘平面1-5-8和右侧边缘平面1-5-9,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_5_2的俯视形状均为蚕豆形,左侧曲面凹坑1-5-1的边缘轮廓由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左侧直线段1-5-1-4、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组成,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的左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的上端连接,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的右端与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的上端连接,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的下端与左侧直线段1-5-1-4的上端连接,左侧直线段1-5-1-4的下端与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的上端连接,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的下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的下端连接,左侧曲面凹坑1-5-1的底面为由上至下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右侧曲面凹坑1-5-2的边缘轮廓由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右侧直线段1_5_2_4、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组成,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的右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_5_2_1的下端连接,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的左端与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的下端连接,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的上端与右侧直线段1-5-2-4的下端连接,右侧直线段1_5_2_4的上端与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的下端连接,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的上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的上端连接,右侧曲面凹坑1-5-2的底面为由下至上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5-2分别设置在中心圆形平面1-5-5的左、右侧,且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位于上方,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位于下方,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位于下方,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位于上方,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左侧边缘平面1-5-8,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右侧边缘平面1-5-9,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和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平面1-5-3,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和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平面1-5-4,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右侧直线段1-5-2-4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过渡平面1-5-6,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左侧直线段1-5-1-4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过渡平面1-5-7,上平面1-5-3、下平面1-5-4、中心圆形平面1-5-5、上过渡平面1_5_6、下过渡平面1_5_7、左侧边缘平面1-5-8和右侧边缘平面1-5-9在同一平面内,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5-2的最大深度h为O. 5mm 1mm。六边形柱1-4可防止了冲击杆I摆放在平面上时随意滚动。正方形柱1-3可以防止飞轮组2与冲击杆I产生相对转动。头部圆柱1-5采用热强钢4Cr9Si2制造,以保证在高温状态下,冲击头仍然有足够的强度作用于金属,并且保持端面曲面的形貌,保证在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冲击旋转挤压作用效果稳定。电锤连接杆1-1、螺纹柱1-2、正方形柱1-3和六边形柱1-4均采用工具钢Crl2MoV制造,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冲击载荷。飞轮组2和方形垫片3均采用Q235钢制造。方形垫片3的作用是固定飞轮组2,方形垫片3还可作为正方形柱1-3上未装载飞轮部分的补偿。两个螺母4用于固定飞轮组2和方形垫片3。本实施方式中的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6均为现有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头部圆柱1-5的直径小于六边形柱1-4的截面外接圆直径。这样防止冲击头在较大冲击力的作用下失稳变形。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正方形柱1-3的截面外接圆直径小于六边形柱1-4的截面外接圆直径。这样防止方形垫片3和飞轮组2下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1、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飞轮组2包括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第一飞轮2_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_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均为薄片状,第一飞轮2-1的直径、第二飞轮2-2的直径、第三飞轮2-3的直径和第四飞轮2-4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的内孔与正方形柱1-3配合安装。根据冲击杆I的转动惯量来确定飞轮的数量和飞轮的直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飞轮2-1的端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布设有六个第一通孔2-1-1。用以减轻第一飞轮2-1的重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飞轮2-2的端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布设有六个第二通孔2-2-1。用以减轻第二飞轮2-2的重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八相同。工作原理:参见图10,在电弧热的作用下,焊缝金属经历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在冷却过程中,熔池后方焊缝金属及其热影响区在一定的范围能仍然处于较高的温度,较高的温度使该区域的焊缝金属屈服强度降低,塑性成形能力较好,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发生塑性变形。当端部曲面与金属接触时,首先金属将沿着曲面的形状发生形变,冲击头发生旋转时,金属将被端部曲面中的坡面挤压,这将产生一个扭矩,即产生较大的剪切力,且这个剪切力比现有的平面冲击头依靠摩擦力产生的剪切力要大。根据Von-Misses屈服准则,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σ / σ s) 2+3 ( τ / σ s)2 = I式中σ-冲击压缩应力(MPa);σ s——材料屈服强度(MPa);
τ-面内剪应力(τ = μ σ , μ为动摩擦系数,MPa)。由上式看出,只要变形金属受到的剪切力不等于零,那么变形体进入塑性状态所需要的轴向压应力就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即可降低变形力,且剪切应力越大时,变形力降低的效果越显著。在剪切力和轴向压应力的作用下,金属处于三向不等压应力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金属将发生塑性形变,并且不会产生裂纹等缺陷。在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冷却阶段发生塑性形变,将释放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使得金属完全冷却后的残余应力较小,减小了冷裂倾向。并且,在冷却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将原来金属凝固时的柱状组织破坏,并有利于再结晶为细小等轴晶,使得焊缝的韧性有所提高,从而抑制了冷裂纹的产生。引入飞轮将提高冲击头的转动惯量,起到一个储能的作用,在冲击旋转挤压的瞬间,飞轮的动能将部分转移到被作用的金属中去,从而加大了冲击旋转挤压时产生的切应力,增强冲击旋转挤压法的作用效果。在冲击运动的回程里,飞轮将得到加速,重新获得动能,如此往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所述冲击头包括冲击杆(I)、飞轮组(2)、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和两个螺母(4),所述冲击杆(I)包括电锤连接杆(1-1)、螺纹柱(1-2)、正方形柱(1-3)、六边形柱(1-4)和头部圆柱(1-5),电锤连接杆(1-1)、螺纹柱(1-2)、正方形柱(1-3)和六边形柱(1-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制成一体,头部圆柱(1-5)与六边形柱(1-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飞轮组(2)安装在正方形柱(1-3)上,两个螺母(4)均与螺纹柱(1-2)螺纹连接,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安装在冲击杆(I)上,且至少一个方形垫片(3)设置在飞轮组(2)与螺母(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柱(1-5)的端面包括左侧曲面凹坑(1-5-1)、右侧曲面凹坑(1-5-2)、上平面(1-5-3)、下平面(1-5-4)、中心圆形平面(1-5-5)、上过渡平面(1-5-6)、下过渡平面(1-5-7)、左侧边缘平面(1-5-8)和右侧边缘平面(1-5-9),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5-2)的俯视形状均为蚕豆形,左侧曲面凹坑(1-5-1)的边缘轮廓由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左侧直线段(1-5-1-4)、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组成,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的左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的上端连接,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的右端与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的上端连接,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的下端与左侧直线段(1-5-1-4)的上端连接,左侧直线段(1-5-1-4)的下端与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的上端连接,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的下端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的下端连接,左侧曲面凹坑(1-5-1)的底面为由上至下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右侧曲面凹坑(1-5-2)的边缘轮廓由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右侧直线段(1-5-2-4)、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组成,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的右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的下端连接,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的左端与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的下端连接,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的上端与右侧直线段(1-5-2-4)的下端连接,右侧直线段(1-5-2-4)的上端与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的下端连接,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的上端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的上端连接,右侧曲面凹坑(1-5-2)的底面为由下至上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5-2)分别设置在中心圆形平面(1-5-5)的左、右侧,且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位于上方,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位于下方,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位于下方,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位于上方,左 侧外凸弧线段(1-5-1-1)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左侧边缘平面(1-5-8),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右侧边缘平面(1-5-9),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和右侧上端小弧线段(1-5-2-5)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平面(1-5-3),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和左侧下端小弧线段(1-5-1-5)与其对应的头部圆柱(1-5)边缘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平面(1-5-4),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右侧直线段(1-5-2-4)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上过渡平面(1-5-6),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左侧直线段(1-5-1-4)之间形成的平面为下过渡平面(1-5-7),上平面(1-5-3)、下平面(1-5-4)、中心圆形平面(1-5-5)、上过渡平面(1-5-6)、下过渡平面(1-5-7)、左侧边缘平面(1-5-8)和右侧边缘平面(1-5-9)在同一平面内,左侧曲面凹坑(1-5-1)和右侧曲面凹坑(1-5-2)的最大深度(h)为0.5mm 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左侧外凸弧线段(1-5-1-1)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上端外凸大弧线段(1-5-1-3)与左侧内凹弧线段(1-5-1-2)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右侧外凸弧线段(1-5-2-1)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下端外凸大弧线段(1-5-2-3)与右侧内凹弧线段(1-5-2-2)之间的连接为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柱(1-5)的直径小于六边形柱(1-4)的截面外接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柱(1-3)的截面外接圆直径小于六边形柱(1-4)的截面外接圆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组(2)包括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第一飞轮(2-1)、第二飞轮(2-2)、第三飞轮(2-3)和第四飞轮(2-4)均为薄片状,第一飞轮(2-1)的直径、第二飞轮(2-2)的直径 、第三飞轮(2-3)的直径和第四飞轮(2-4)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2-1)的端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布设有六个第一通孔(2-1-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飞轮(2-2)的端面上沿同一圆周均布设有六个第二通孔(2-2-1)。
全文摘要
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曲面冲击头,它涉及一种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装置上的冲击头,以解决平底刚性压头产生的剪切力不能使金属变形需要的轴向压应力充分减小的问题。飞轮组安装在正方形柱上,螺母与螺纹柱螺纹连接,方形垫片安装在冲击杆上,方形垫片设置在飞轮组与螺母之间,左侧曲面凹坑的底面为由上至下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右侧曲面凹坑的底面为由下至上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由浅至深的坡面,左侧曲面凹坑和右侧曲面凹坑分别设置在中心圆形平面的左、右侧,上平面、下平面、中心圆形平面、上过渡平面、下过渡平面、左侧边缘平面和右侧边缘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本发明用于随焊冲击旋转挤压工艺。
文档编号B23K9/32GK103071901SQ2012105282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方洪渊, 黎明, 刘雪松, 董志波, 杨建国, 张勇, 方坤, 王为, 赵德龙, 王帅丽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