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4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该模具包括主模具基座、可伸缩的次模具基座、第一冲头、直径大于该第一冲头直径的第二冲头、位置控制挡块、斜挡块。主模具基座开设有盲孔、第一通孔。第二冲头固定在主模具基座上,第二冲头开设有位于盲孔的延长线上并与盲孔相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盲孔构成收容槽,次模具基座的一端收容在收容槽内,另一端固定第一冲头。第一通孔用于收容位置控制挡块,并与盲孔相交而相通。斜挡块用于推动位置控制挡块沿第一通孔移动,位置控制挡块开设有与盲孔平行的第三通孔;斜挡块能推动位置控制挡块使第三通孔与盲孔相通,而使次模具基座能穿过第三通孔移动至盲孔底部。
【专利说明】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孔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油管扩孔工序是在油管固定后首先进行第一次扩孔,然后模具换位,进行第二次扩孔。每次扩孔都是独立的,包括模具换位,扩孔,回位。
[0003]每次扩孔都是独立的,包括模具换位,扩孔,回位,约需要5秒钟(一次扩孔)。油管通常都有4次扩孔,每根油管的扩孔时间是20秒(不包括上下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能实现对油管的连续扩孔,减少每根油管的扩孔时间,减少对设备模具基座的数量要求。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包括主模具基座、可伸缩的次模具基座、第一冲头、直径大于该第一冲头直径的第二冲头、位置控制挡块、斜挡块;该主模具基座开设有盲孔、第一通孔,该第二冲头固定在该主模具基座上,该第二冲头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该盲孔的延长线上并与该盲孔相通,该第二通孔与该盲孔构成用于收容该次模具基座的收容槽;该次模具基座的一端收容在该收容槽内,该次模具基座的另一端固定该第一冲头;该第一通孔用于收容该位置控制挡块并与该盲孔相交而相通,该斜挡块用于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沿该第一通孔移动,该位置控制挡块开设有该盲孔平行的第三通孔;该斜挡块能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使该第三通孔与该盲孔相通,该第三通孔与该盲孔相通时,该次模具基座能穿过该第三通孔移动至该盲孔底部。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主模具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安装杆;该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该基座本体上,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固定该第二冲头,该盲孔自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呈直线延伸出该第一端并延伸至该基座本体内,该第一通孔开设在该基座本体上并与该盲孔相交而相通。优选地,该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该基座本体上,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嵌入该第二冲头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二冲头。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次模具基座的一端收容在该收容槽内,该次模具基座的另一端嵌入该第一冲头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一冲头。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通孔与该盲孔垂直相通。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位置控制挡块靠近该斜挡块的一端呈倾斜面,该斜挡块的斜面与该倾斜面平行,该斜挡块通过自身斜面沿该倾斜面移动而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基座本体和该安装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两个扩孔模具安装在一个可以伸缩的模具基座里,第一个模具完全扩孔后,第二个模具在后面开始进入油管进行第二次扩孔,缩短了扩孔的生产周期8秒(4次扩孔的油管),降低了模具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状态变化图。
[0014]图3为图1的另一状态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该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用于对油管进行连续扩孔。
[0017]该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包括主模具基座1、可伸缩的次模具基座2、第一冲头
3、直径大于该第一冲头3直径的第二冲头4、位置控制挡块5、斜挡块6。
[0018]该主模具基座I开设有盲孔10、第一通孔11。该主模具基座I包括基座本体12和安装杆13。基座本体12和安装杆13可一体成型。
[0019]该安装杆13的第一端固定在该基座本体12上,该安装杆13的第二端嵌入该第二冲头4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二冲头4。该盲孔10自该安装杆13的第二端呈直线延伸出该第一端并延伸至该基座本体12内。该第二冲头4开设有第二通孔41,该第二通孔41位于该盲孔10的延长线上并与该盲孔10相通,该第二通孔41与该盲孔10构成收容槽,该收容槽用于收容该次模具基座2。
[0020]该次模具基座2的一端收容在该收容槽内,该次模具基座2的另一端嵌入该第一冲头3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一冲头3。该第一通孔11开设在该基座本体12上并与该盲孔10相交而相通。该第一通孔11可与该盲孔10垂直相通。
[0021]该第一通孔11用于收容该位置控制挡块5,该斜挡块6用于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5沿该第一通孔11移动。该位置控制挡块5开设有该盲孔10平行的第三通孔51,该斜挡块6能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5使该第三通孔51与该盲孔10相通,该第三通孔51与该盲孔10相通时,该次模具基座能2穿过该第三通孔51移动至该盲孔10底部。
[0022]该位置控制挡块5靠近该斜挡块6的一端呈倾斜面52,该斜挡块6的斜面与该倾斜面52平行,该斜挡块6通过自身斜面沿该倾斜面52移动而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5。
[0023]该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在扩孔时,其采用的连续扩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该第一冲头3对油管进行第一次扩孔,此时,次模具基座2与第三通孔51错位。这样,该位置控制挡块5的第三通孔51未与该盲孔10相通,该次模具基座2不能穿过该第三通孔51移动至该盲孔10底部,该第二冲头4远离该油管而无法工作。只有第一冲头3在扩孔,而第二冲头4不工作,如图1所示。
[0025]2、当该第一冲头3冲至预定位置就停止扩孔,第一次扩孔结束。当该第一冲头3冲至预定位置时,该第二冲头4最好的位置就是能接触该油管以能随时准备进行第二次扩孔。否则,为了能让第二冲头4接触该油管进行第二次扩孔,盲孔10需要比较深的深度。
[0026]3、推动该斜挡块6,使该斜挡块6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5沿该第一通孔11移动,而使该位置控制挡块5的第三通孔51与该盲孔10相通,该次模具基座2能穿过该第三通孔51移动至该盲孔10底部,该第一冲头3由于该次模具基座2穿过该第三通孔51移动至该盲孔10底部而无法继续前进,该第一冲头3失去推力而无法工作,由该第二冲头4对该油管进行第二次扩孔,如图2所示。
[0027]可让该第二冲头5完全插入油管后,完成第二次扩孔。
[0028]当第二冲头5与第一冲头3相邻时,再推进的话,两个冲头将同时工作,如图3所示,因此,合理控制次模具基座2的长度,也是实现连续扩孔的关键之一。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通过将两个扩孔模具安装在一个可以伸缩的模具基座里,第一个模具完全扩孔后,第二个模具在后面开始进入油管进行第二次扩孔,缩短了扩孔的生产周期8秒(4次扩孔的油管),降低了模具成本。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模具基座、可伸缩的次模具基座、第一冲头、直径大于该第一冲头直径的第二冲头、位置控制挡块、斜挡块;该主模具基座开设有盲孔、第一通孔,该第二冲头固定在该主模具基座上,该第二冲头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位于该盲孔的延长线上并与该盲孔相通,该第二通孔与该盲孔构成用于收容该次模具基座的收容槽;该次模具基座的一端收容在该收容槽内,该次模具基座的另一端固定该第一冲头;该第一通孔用于收容该位置控制挡块并与该盲孔相交而相通,该斜挡块用于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沿该第一通孔移动,该位置控制挡块开设有该盲孔平行的第三通孔;该斜挡块能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使该第三通孔与该盲孔相通,该第三通孔与该盲孔相通时,该次模具基座能穿过该第三通孔移动至该盲孔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主模具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安装杆;该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该基座本体上,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固定该第二冲头,该盲孔自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呈直线延伸出该第一端并延伸至该基座本体内,该第一通孔开设在该基座本体上并与该盲孔相交而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该基座本体上,该安装杆的第二端嵌入该第二冲头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二冲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次模具基座的一端收容在该收容槽内,该次模具基座的另一端嵌入该第一冲头的基部内而固定该第一冲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盲孔垂直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位置控制挡块靠近该斜挡块的一端呈倾斜面,该斜挡块的斜面与该倾斜面平行,该斜挡块通过自身斜面沿该倾斜面移动而推动该位置控制挡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单工位连续扩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本体和该安装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972657SQ20142041186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施纪军, 张澍, 赵战胜 申请人:斯丹德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