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21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高效数控车床车削短套类零件时的上料自动化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



背景技术: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机床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普通机床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史。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精密机械与测量等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产生了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

目前市场上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加工短套类零件的抓料方式,为气动卡盘手指抓料形式,这种形式需要在机床上占据较大的空间,且容易出现抓料不稳定的情况,抓紧力不好控制,容易造成薄壁零件变形,导致零件损坏。而且成本造价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包括气缸、气缸连接支架和机械手盘,所述气缸通过螺钉A固定在气缸连接支架上;机械手盘内具有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钢球、弹簧和顶紧螺丝,钢球弹簧外侧一端连接在一起,弹簧位于钢球和顶紧螺丝之间,弹簧内侧一端与顶紧螺丝连接在一起;钢球、弹簧和顶紧螺丝装入机械手盘内部组成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通过螺钉B与气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连接支架为倒L形,气缸连接支架顶板上开设有两个螺丝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连接支架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为压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球的直径大于弹簧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抓料机械手工作时具有抓持牢靠、零件不变形的优点,占用机床空间很小,制造成本低廉。如果被加工零件的直径范围有变化,可以换用直径不同的机械手,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2-气缸连接支架,3-螺钉A,4-机械手盘,5-钢球,6-弹簧,7-顶紧螺丝,8-螺钉B,9-待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高速自动化数控车床上零件的抓料机械手,包括气缸1、气缸连接支架2和机械手盘4,所述气缸1通过螺钉A3固定在气缸连接支架2上;机械手盘4内具有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钢球5、弹簧6和顶紧螺丝7,钢球5弹簧6外侧一端连接在一起,弹簧6位于钢球5和顶紧螺丝7之间,弹簧6内侧一端与顶紧螺丝7连接在一起;钢球5、弹簧6和顶紧螺丝7装入机械手盘4内部组成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通过螺钉B8与气缸1连接。抓料时靠弹簧6的顶紧力顶紧待加工零件9的内壁,或夹持零件的外部圆柱面。机械手通过气缸1的往复运动实现抓取要加工的零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连接支架2为倒L形,气缸连接支架2顶板上开设有两个螺丝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连接支架2为不锈钢材质,机械强度高,坚固耐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6为压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球5的直径大于弹簧6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向上两处或多处的钢球牢牢顶紧零件内侧或外侧的圆柱面,使零件抓持牢靠,抓持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顶丝调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占用机床空间。制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如果被加工零件的直径范围有变化,可以换用直径不同的机械手。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抓持零件的内壁也可以抓持零件的外圆柱面。适于短套类的零件,如活塞镶圈、轴承内外壳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