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2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和上设多个阻尼器组装槽(24)的传输装置(2),依次设在传输装置(2)旁的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所述传输装置(2)与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之间设有第一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护管接头供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之间设有第三原料转移机构,所述传输装置(2)与阻尼器铆装装置(6)之间设有第四原料转移机构;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传输装置(2)、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阻尼器铆装装置(6)、第一原料转移机构、第二原料转移机构、第三原料转移机构和第四原料转移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2)为主转动盘,由盘面(21)、驱动电机(22)和联接盘面(21)与驱动电机(22)的减速调节器(23)构成,所述驱动电机(22)和减速调节器(23)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阻尼器组装槽(24)为3个~6个,所述阻尼器组装槽(24)按圆周均匀安装在盘面(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套和后衬圈预装装置(3)包括用于供给金属外套的第一供料装置(31)、用于供给后衬圈的第二供料装置(32)和设在第一供料装置(31)与第二供料装置(32)之间的设有两个金属外套预装槽(331)的第一辅助转动盘(33),以及用于将金属外套和后衬圈转移到第一辅助转动盘(3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所述前衬圈和挡圈预装装置包括用于供给前衬圈的第三供料装置(51)、用于供给挡圈的第四供料装置(52)和设在第三供料装置(51)与第四供料装置(52)之间的设有两个前衬圈预装槽(531)的第二辅助转动盘(53),以及用于将前衬圈和挡圈转移到第二辅助转动盘(53)的第一辅助转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装置(31)、第二供料装置(32)、第三供料装置(51)、第四供料装置(52)、第一辅助转动盘(33)、第二辅助转动盘(53)、第一辅助转料机构(34)和第二辅助转料机构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31)、第二供料装置(32)、第三供料装置(51)、第四供料装置(52)以及护管接头供料装置均由振动盘、与振动盘出料口连接的向下倾斜设置的输料轨道、设在输料轨道下面的振动器和设置在输料轨道两端端部的到料检测传感器构成;所述振动盘、振动器和到料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铆装装置(6)包括铆压平台(601),铆压平台(601)上设有平行的第一轨道(611)与第二轨道(621)以及安装在第二轨道(621)外的支撑架(631);安装有两个阻尼器组装件暂放槽(613)的第一载模板(612)与第一轨道(611)滑动配合,铆压平台(601)上固定有与第一载模板(612)连接的第一推动气缸(614);安装有两个阻尼器铆压下模(623)的第二载模板(622)与第二轨道(621)滑动配合,铆压平台(601)上固定有与第二载模板(622)连接的第二推动气缸(624);支撑架(631)上固定有铆压气缸(632),铆压气缸(632)的下端连接有阻尼器铆压上模(633),支撑架(631)两侧均固定有一组用于将阻尼器组装件从阻尼器组装件暂放槽(613)移动到阻尼器铆压下模(623)并同时将阻尼器从阻尼器铆压下模(623)中移出的移动机构(641);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14)、第二推动气缸(624)、铆压气缸(632)、移动机构(641)分别与与控制器(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铆压下模(623)旁设有与第二载模板(621)固定的下模调节气缸(625),所述下模调节气缸(625)与控制器(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611、621)的两端都设有用于检测载模板(612、622)到位的限位传感器(651),所述限位传感器(651)与控制器(1)电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